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老師在講授語文知識時,通過使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將教學目標和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向學生展現一個新奇的語文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從而愿意自發學習。隨著多媒體設備的廣泛應用,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因而必須加以重視。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有效運用
1 應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作用
1.1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理,他們對學習是否感興趣,主要取決于他們是否接受教學方式。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水平。
1.2 開拓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
通過多媒體技術,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與教學知識相關的信息,進而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合,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范圍,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3 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美感
應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美感,對學生進行審美情趣的熏陶。
2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2.1 巧用多媒體,讓生字詞教學更加形象化
小學語文課上,識字教學是基礎,是根本。但小學生年齡小,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比較弱,再加上本身識字量非常有限,這樣就需要教師們反復地進行教讀。在此情況下,我們若有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但能喚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還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我們的漢字知識博大精深,有著很深刻的意味和含義,教師教學時可以從漢字結構或組成方面著手,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相當一部分漢字是象形字、形聲字和會意字,教師這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網絡搜索這些字相對應的圖片,讓學生們通過這些形象的圖片來認識該字的讀音,理解其含義。例如手、山和人這些字,當這些字的圖片形象地展現在面前時,學生們的記憶力會大大增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準確地讀出這些字的字音;還比如學習“休、明、淚”等會意字時,為了讓學生迅速、準確地認識這些字,教師可以為這些字配上圖片,讓學生來觀察、理解:一人疲憊地斜靠在樹上即為休;月發出耀眼的光芒表示明亮;水在目中便是淚……通過形象、直觀的多媒體圖片展示,小學生們興趣非常高漲,很快就認識并記住這些字的含義了。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區別記憶一些形似字,諸如“幕、墓、暮、慕”等漢字。教學實踐證明,識字教學有效結合多媒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2 巧用多媒體,實現教學內容生動化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尤其小學生們,他們很難長時間地堅持聽教師們單純地講解,聽課中很容易溜號。針對小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小學生的聽課興趣。多媒體就是一個不錯的教學媒介,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欲望,促使他們喜歡上語文,并樂于學習語文。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網絡為學生展示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視覺上產生一種美的享受,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面對視頻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和清澈的水,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然后在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下,結合課文,讓學生來理解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借助多媒體的聲畫功能,讓學生們了解桂林山水的美,進一步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對作者描述的景象印象更加深刻,具體,學習語文的熱情自然也會增加。
2.3 巧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更豐富
語文學科本身涉及面廣,因此語文教師在授課的同時,不能受一篇課文的桎梏,致使教學內容出現局限,要盡量地讓學生多涉獵東西,拓展學生知識面,擴大學生的知識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時就可以巧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促使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不僅僅是教授字詞句,分析段篇章,還要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能力,促使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蟋蟀的住宅》這一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們更富有學習興趣,我便利用網絡知識儲存量大的特點,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有關蟋蟀的知識,讓學生們對蟋蟀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還可以將一些有趣味的與蟋蟀相關的視頻或圖片,穿插在教學課件里,讓學生們通過課件了解蟋蟀的特點、習性以及其富有建筑住宅的才能,進而學習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這樣有效使用多媒體,一方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另一方面還可以借助對課文的學習,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掌握與課文有關的知識。
2.4 巧用多媒體,充分展示語文本身富有的美育功能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會在語文教學中不知不覺地滲入德育和美育,事實證明,這種滲透性的語文美育教育,為培養小學生的審美功能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學中,有效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功能,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含義,陶冶學生情操。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時,盡管課文情節很簡單,但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蝌蚪為什么找媽媽”這一問題,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投影,來展示小蝌蚪的成長過程:按照腦袋大、身子黑、尾巴長的小蝌蚪——慢慢長出兩條前腿和兩條后腿,尾巴消失——一只大眼、綠背、突出白肚皮的青蛙臥在碧綠的荷葉上的順序,讓學生們對蝌蚪和青蛙有一個深刻的觀察、了解和認識,從而體會他們“生命轉型”的審美情趣。相反,若是教師單純地講解,盡管學生對課文都能理解,但印象就不會這么深刻了,也將會弱化對教學問題的思考。
3 結束語
總之,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為人們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校和老師要想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采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文學基奠,還能夠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寓教于樂,從內心深處喜歡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王江雪.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及其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2):25.
[2]李廣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5):20.
[3]王苗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6):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