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學好漢語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語文是每個中國人必學的一門課程,也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才剛開始接觸語言文化,所以,如何將這門語言學好是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老師們慣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學生也只能苦于機械式的讀和背。這種模式的教學必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技的日益進步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替代了單調、呆板的教具,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對學生的發展和形象思維起培養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識字;興趣;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應該爭取的目標。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一種手段,是語文新課改的需要,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來教學輔助,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提高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增強記憶力,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一、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力。小學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上課愛動,愛講話,喜歡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巧妙運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單純地講解識字并不能使學生記憶深刻,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就不一樣。多媒體能夠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和動畫等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使學生能聽、看、動相結合,通過感知刺激大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比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第7課《蘋果里的星星》里的生詞“箱”、“凹”、“莖”等時,就可以巧用多媒體制作與這些字相關的圖片、音頻和動畫,在學生看、聽和思考的同時,對這些字的記憶和理解就更加的深刻,比單獨的老師講授的效率就高很多,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善用多媒體課件,使識字教學多樣化
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內容更豐富多樣,而且形象生動,學生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善于運用多媒體制作精美的識字教學課件,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教學多樣化,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文中的“漲”字時,可以先呈現兩幅不同水位圖片讓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漲”,再利用兩幅價格不等的物品的圖片讓學生明白“漲”也可以用在物價上,再用兩幅大小不一的圖片讓學生懂得體積也可以“漲”。如此一來,教授同一個字,可以用到不同的方法,學生不但理解起來方便,而且也掌握了多方面的含義,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不能完成的。
三、精用多媒體,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識、讀、寫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教授新字時,往往都是教師在黑板上寫,要求學生看和模仿,這種傳統的識字教學模式會讓覺得枯燥乏味,課堂沉悶,效率低下。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加課堂練習的數量,提高練習質量,突出識字的重要性。讓學生眼、手和腦都動起來而不僅僅只是單一的看老師寫和模仿,前者的效率必然比單一的教授高。
四、多媒體教學的不足之處
多媒體為我們帶來了便利和效率,但是它也有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多媒體豐富多樣,而學生在一節課上的記憶是有限的。再者多媒體的板書只是“一閃而過”的,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不利于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最后,多媒體教學缺乏老師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不會途中停下來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有時就像放電影一樣,沒有思考的余地,一閃而過,缺少互動的平臺。
總之,在語文教學識字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巧妙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作用,解決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問題,就會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掌握識字要領。在科技日益發達,時代日益進步的當今社會,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時刻牢記“不忘教師初心,方得學生始終”。時刻提醒自己緊跟時代的步伐,牢記課程改戈的核心理念,用最佳的狀態、最好的教學方法和設備為祖國的教育奉獻自己的畢生的精力。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 周瓊.多媒體技術與新型識字教學:上海市實驗學校新教 材評介[J].課程·教材·教法,1999(11):16-21.
[3] 董國剛.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備,201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