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漢字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傳統文化經過長時間發展,體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實際語文教學中,需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還能實現文化傳播的目的。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傳統漢字文化應用意義及應用措施展開討論,從象形字、會意字及獨體字等角度出發,具體分析漢字文化在這些教學模式下的應用途徑,真正將傳統文化與識字教學結合起來,發揮語文識字教學育人功能。
關鍵詞:漢字文化;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漢字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一種表意文字,隨著時間推移,漢字從單純的象形轉變為簡化字,而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注重漢字的象形特點,引導學生從感官體驗出發來加深對漢字知識的掌握。并且緊抓象形這個特點,能突出識字教學趣味性和直觀性,有利于培養學生漢字學習興趣,進而取得預期識字教學效果。
一、 識字教學中傳統漢字文化的應用價值
將傳統漢字文化和識字教學結合起來,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重要意義。首先,引進傳統漢字文化,可起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相關研究表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魅力,將促使學生面對學習任務時有較大動力,而突出語文識字教學魅力的關鍵在于知識本身具備吸引力,能在學生不斷學習中加深他們對知識內涵的了解。因此,在識字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從漢字本身出發,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傳統文化,從而賦予不同漢字獨特的形象含義,即是在傳統文化引進下,激發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其次,將傳統漢字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在識字過程中,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對學生漢字掌握效果有直接影響,如在學習“誓”這個漢字時,為了加深學生印象,教師可從該字本意和造字方法出發,將“誓”分成“折”和“言”兩部分,這時教師告訴學生“誓”字本意是戰兵要堅持自身原則,這種誓言要像寶劍一樣不能折斷,對自己說過的話要堅決履行。在對漢字本意進行講解后,學生將對“誓”字寫法有明確掌握,進而達到較好的識字教學效果。
二、 識字教學中傳統漢字文化的具體應用
(一) 象形字教學中傳統漢字文化的應用
象形字指的是根據事物外形描繪得到的文字,用這類文字表達現實事物,更多追求形似。根據象形字特點,實際講解形象字知識時,可采取直觀的教學手段,借助圖片展示和實物演示等方面,保證學生能很好掌握象形字。其中圖片展示法,主要是利用圖片來實現傳統文化貫穿在整個課堂中。例如,教師在講解象形字時,會將圖片和文字進行對比,使其了解事物和象形字間的聯系,從而促使學生對漢字產生一個直觀印象,達到初步教學目標。如在學習“我是一只小蟲子”這篇文章時,教師會結合其中部分文字,引導學生學習象形字。其中“鳥”字,用甲骨文寫出來,可明顯觀察到小鳥的頭和身體,表明古人在創造甲骨文時,注重觀察事物的整體形象。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首先向學生展示相應圖片,之后鼓勵學生猜測圖片代表的文字,同時還可結合圖片進行漢字文化講解,從而逐步加深學生對漢字文化的了解。具體來說,象形字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這時需要從象形字特點出發,調動學生想象思維,以便保障學生對象形字有一定掌握,做到傳統漢字文化完全滲透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其次,還可利用實物釋字法來滲透傳統漢字文化,學生在觀察實物的同時,教師有意識的導入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文字寫法講解,勢必會加深學生記憶。
?。ǘ?會意字教學中傳統漢字文化的應用
會意字指的是由兩個及以上字符組成并形成新意義的文字,通常是由兩個象形字結合得到的。實際講解會意字知識內容時,應從傳統文化方面著手進行情景化教學,豐富漢字自身含義,從而加深學生對文字的印象,進而保障教學質量和效率。從上述闡述可知,在會意字教學實踐中,可選擇分析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其中演示法指的是借助事物來為學生進行示范的方法,例如,在學習“沙灘上的童話”這篇文章時,在學習“歪”字時,教師為了促使學生加深對文字的掌握,會將原先擺正的桌子弄成斜的形狀,這時學生可通過觀察事物“不正”來掌握“歪”字含義和寫法。另外,在學習“看”字時,教師會引導學生將這個漢字分成不同部分,分別是“手”和“目”,之后要求學生演示向遠處眺望的姿勢,從而保證學生了解“看”字的寫法。而分析法的應用同樣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講解會意字時,教師可將分析一些漢字的部件,通過聯想來認識漢字。具體來說,不同造字方法對應的教學方法不同,還需要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合理選擇教學手段,在傳統漢字文化支撐下,確保語文識字教學順利開展。
?。ㄈ?獨體字教學中傳統漢字文化的應用
研究表明,我國現行小學語文課本中獨體字占有比例較大,這就表明需要注重獨體字教學方法的研究,以便為之后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在識字教學課堂中,要注重傳統漢字文化的融入,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在對獨體字特點進行分析時,可發現其結構簡單,只包含單一部件,需要培養學生獨體字學習能力,并能聯系多個獨體字形成新的漢字文化內容,為今后漢字學習奠定基礎。實際教學時,可采取游戲導入的教學方法,教師準備需要考察的漢字及其對應的圖片,要求學生找出兩兩對應的漢字和圖片,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學生漢字印象。在完成上述教學環節后,教師可進一步講解每個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到簡化字的文字發展歷程著手,同時引進詩句、典故等文化內容,使得學生能在傳統文化氛圍下,明確掌握識字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具備一定學習能力并形成漢字學習興趣。
三、 結論
綜上所述,漢字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有重要應用意義,能幫助學生加深知識印象,明確漢字文化和識字教學間的聯系,從而掌握多元化學習方法。本文主要是對識字教學中傳統漢字文化的滲透進行分析,針對不同造字方法,提出具體的漢字文化應用措施,進而探索出有效的識字教學途徑,逐步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并促進語文教學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萍.漢字文化視閾下的小學識字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2]白彩虹.傳統文化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文教資料,2015(16):177-178.
作者簡介:
余玉芬,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