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推進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多媒體技術啟發學生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變更,教學內容的補充,教學步驟的簡化,這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課堂的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創設情境后提出相關問題,鼓勵學生自主分析、獨立思考,進而實現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主體優勢的不斷增長;需要學生合作討論,有效互動,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向成功,爭做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媒體技術 有效運用 研究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179-01
一、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文章大多都是寫景類的、故事類的,優美的環境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值得他們具體的分析,系統的研究[1]。但是,小學生的學習經驗不夠豐富,相當缺乏生活閱歷,所以他們遇到各種選擇、復雜問題常常表現的十分迷茫,脫離教師引導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探究積極性不高等情況。多媒體技術能夠集中改變那些抽象的內容,給學生構建出真實的情境,及時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活躍他們的語文思維,一邊誘發著情感共鳴,另一邊鍛煉著觀察力。比如,學習《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教師不妨用談話導入新課,一邊播放視頻課件,一邊進行知識補充:“每年清明節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家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腳鼓,劃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沾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薄敖裉?,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潑水節吧,看看它到底特殊在了哪里?”……學生們將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屏幕上,臉上洋溢著濃濃的探究熱情,并對接下來開展的教學活動充滿期待,特定情境中感受到語文的學科魅力,更好的實現了認知體系的完善構建。
二、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
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將課文描繪的情境直觀展現在了學生眼前,不用教師再費心指導,教學的效果也非常不錯[2]。另外,多媒體還同時刺激著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教學《望廬山瀑布》相關內容,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就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的展示教學??梢哉故疽环饩硤D,通過“瀑”字引出瀑布這首詩;可以配樂后進行范讀,帶領學生走進詩的意境,觀察瀑布的樣子;還可以在微課中詢問學生:“孩子們,你認為這樣的廬山壯觀嗎?”、“這樣的瀑布美嗎?”、“你現在想說什么呢?大膽一點!”……給了學生發言的機會,課堂因此煥發新的活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讓語文教學工作順勢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三、多媒體技術增加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理念是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平時教師要給學生體驗的機會,鼓勵他們到圖書館去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既能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也會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慢慢的實現健康成長,不斷的開闊視野范圍[3]。比如,講授《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拓展閱讀的側重點可以放在名著《三國演義》的學習上。課件出示“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告訴學生一些主要人物,使他們邊讀邊思考:(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2)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諸葛亮為什么不拆穿周瑜,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支箭的任務,并且立下軍令狀呢?學生上網搜集《三國演義》和“四大名著”的知識資料,閱讀量有了明顯的增加,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均實現了快速的提高。再如,鼓勵全體學生線上交流,建立一個QQ群或者微信群,定期分享學習資料,教師負責監督、考查他們的學習成果,將語文教學變得獨具特色,讓課堂互動變得輕松自在。
四、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講究方式方法,看重時機選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利用多媒體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多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最終達到寓教于樂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潔.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7(10):22-23.
[2]劉潔.讓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凸顯學生主體地位[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6):46.
[3]孫紅衛.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1):88-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