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信息化教學是新課程標準下大力倡導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式。多媒體技術優勢明顯,教師要在高中物理教與學中科學化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具體呈現課題內容的同時優化教學情景、教學形式、教學實踐,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同時促使班級各層次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中鍛煉物理思維能力且培養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中;物理教學;運用;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04-0162-01
在科技發展浪潮中,多媒體技術日漸成熟,不斷應用到各行各業中,是實現有效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物理是新課標下高中階段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學生物理知識層次提升、物理能力發展等都離不開有效教學。教師要在落實教育理念中高效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優化創新基礎上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與實效性,促使學生在物理層次化實踐中發展綜合能力與素質。
1 深化情景整合內容,激發興趣積累知識
興趣激發是高中生主動積累物理知識以及參與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在巧用多媒體技術過程中深化高中物理教學情景的同時有機整合課堂教學內容,在多媒體教學情景中和學生進行有效課堂互動,在層次化參與中順利激發興趣以及積累知識[1]。
以“力的分解”為例,教師要在講解 “力的分解”課題知識點的時候,結合班級學生物理力學知識學習情況,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聲像等有機聯系,科學制作“力的分解”多媒體課件。與此同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功能作用,深化“力的分解”課題教學情景,為學生再現生活常見情景的同時和其進行互動。在知識點講解中,教師要借助多媒體回放、暫停、前進等功能,在圖文并茂、動靜結合下將前面“力的合成”課題知識以及課外素材內容融入其中,深化整合,豐富課題教學內容的同時巧設關于力的合成與分解問題,在多媒體教學情景中引導班級學生合理思考,在探究問題答案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在破解重難點中積累物理基本理論知識。
2 模擬和演示物理實驗,鍛煉思維發展能力
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關鍵點,也是高中生物理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巧妙貫穿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在模擬、演示物理課題實驗中引領班級學生思考、探究,在知識把握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2]。
以“平拋運動”為例,教師可以設計關于一組小球同時做各種初速度的動畫,在文字、動畫結合下具體呈現課題知識點,便于班級各層次學生對物體平拋運動都有正確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整合“平拋運動”課題內容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功能作用,優化實驗準備、組建、測定等環節,在具體化操作中模擬、演示平拋運動實驗全過程的同時巧設課題思考問題,將知識點講解、問題探究融入到多媒體實驗情景中,促使學生在觀察、分析中有效思考、探究。同時,教師也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實驗任務,讓各小組學生在操作多媒體設備中進行實踐,在把握知識中深化鍛煉物理思維以及促進能力發展。
3 建立物理建模思想,高效解題培養素養
建模思想對高中生科學學習物理學科知識起到重要輔助作用,教師要在運用多媒體技術中引領班級學生在合作探究與實踐中科學建立物理建模思想,在構建數學模型中高效解題,在增強解題技能中培養物理素養[3]。
以“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為例,教師要在應用多媒體技術中聯系日常生活實際,在整合“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課題知識中深化知識講解與隨堂練習環節,科學設置基于牛頓定律的生活化物理試題,在多媒體操作下和學生共同構建對應的物理模型,在數形結合中結合牛頓定律知識,探究解題思路與方法,在科學解答中實時掌握課題知識的同時引領學生建立物理建模思想。
總而言之,教師要善于在總結、歸納教學實踐經驗中提出確切可行的措施,采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活躍課堂、深化互動、優化情景等方式引導班級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理解、掌握、應用理論知識中提高物理綜合實踐能力以及物理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李志鋒.以"媒"為介,有效傳導——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新課程·下旬,2017(10).
[2]黃志民.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5).
[3]曹東明.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