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媒體技術助力高中物理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多媒體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能夠讓物理知識從抽象變為直觀,體現出物理更加深層次的內涵,給予學生一定的物理探究啟示,高中階段學生物理基礎能力參差不齊,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與困惑,及時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實現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中物理;教學
引言:多媒體是新時期的一種高效教學方式,多媒體輔助傳統的口頭互動教學形式,讓課堂充滿了樂趣,賦予了高中物理新鮮感,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多媒體視域下的物理討論,能夠激發出學生的物理學習潛能。多媒體表現出聲像信息,立體的展示物理中的知識點,學生的記憶深刻,在較為輕松的空間中,物理互動變得更加自由,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他們思維不斷發散,輕松的突破物理的重點難點,從而衍生出對物理無限的求知渴望。
一、多媒體使用的優勢
1.增強物理知識的直觀性
物理知識較為抽象,高中時期又增大了物理的學習難度,學生面對物理知識仍舊存有困惑,難以在教師的講解下輕松理解有關信息。而多媒體能夠將物理問題直觀的展現出來,并通過信息的延伸擴展,讓學生對物理有更加宏觀化的認知與理解。同時在多媒體的情境下,學生面對直接性的物理分辨,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即使面對較為陌生的物理知識,也不會形成一種畏難情緒,反而在多媒體的影響下,更加自由和暢快的展開討論。
2.保持教學內容快速更新
目前我國在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都是日新月異的在發生著變化,物理教學也是一樣,雖然教材中提煉了較為關鍵性的物理知識點,但始終與變化中的國際物理趨勢有所距離,學生面對枯燥的物理知識無法物盡其用,而在多媒體的角度下,就能夠將任何一個階段物理的發展呈現出來?,F代教育技術手段所具有的大信息量有利于師生知識視野的拓寬。
二、運用多媒體助力高中物理的實踐
1.多媒體能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利用多媒體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在講解《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一節內容時,老師就播放一段“牙買加短跑名將鮑威爾再次打破男子100米世界紀錄!”的視頻。學生受運動激情的感染,紛紛討論了起來,接下來老師再指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教學進程順暢歡快。在講解機械振動的傳播時,利用視頻和音響播放大海洶涌的波濤聲,海浪澎湃的景象,讓學生有了水波的基本感受,然后開展新課教學,學生處在熱烈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有的時候,多媒體視頻,音響代替教師口敘,創設的學習情景會更好。例如:“多普勒效應”一節教學。引課時,用多媒體播放一列火車從遠處駛來,又遠離觀察者這一過程中的鳴號聲,學生先被這一情景吸引,然后老師引導注意聽火車在這一過程中鳴號聲除了響度有變化外,還有什么變化?課堂里的火車聲讓學生聚精會神,不難發現火車的鳴號聲的音調靠近觀察者時變高,遠離觀察者時變低。此時老師引導,這種現象叫“多普勒效應”。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多媒體音響優勢不可替代。
2.有利于學生透徹理解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驗原理
一些抽象的物理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適應,而多媒體技術的模擬教學方法能通過二維或三維動畫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顯示屏上通過微觀放大,宏觀縮小,瞬間變慢,動態變化等方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從動態圖像中獲得信息而形成鮮明的感性知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論知識奠定基礎。如電源電動勢、曲線運動的軌跡、原子核的組成,電子云、核外電子運動等。一些實驗教材對實驗的原理等都有較詳細的介紹,但面較窄、較抽象,學生普遍反映在預習時難以掌握。使用多媒體技術,則可將實驗原理,儀器使用等都以生動的動畫展示出來,大大增強了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通過模擬實驗后使學生學得更扎實、透徹。
3.多媒體輔助復習課教學,可以增加課堂的容量
用電腦制作專題復習課,習題課或總結課等課件,或用實物投影把復習提綱、知識網絡、題目、試卷等內容直接展示在屏幕上講解,可以減少抄題、解答過程和板書的時間,有利于成果積累和總結,大大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如在講授橫波的特點時,我們總是用水平懸掛的橡皮繩中振動的傳播為例,而橡皮繩的演示又特別不容易成功,其原因與波的傳播速度有關,可以把橡皮繩的橫波近似地看成是張緊的弦中振動傳播的模式,其波速演示時希望波速不要太大,則選擇線密度大一些的橡皮繩進行實驗,但一加大,橡皮繩在自身所受重力的作用下拉得更緊。即T也增大,而波速卻降低不了,波速一大,學生還來不及觀察,波已反射回來,演示效果差,而且細橡皮繩振動時,坐在后排的同學看不清現象,坐在旁邊的同學看到的現象又有偏差。而我們用多媒體計算機來模擬演示,可以把橫波的傳播現象緩慢地呈現出來,同時可以利用背景和顏色處理技術,把質點振動和波的傳播形象地加以區別,在演示過程中,配上適當的演講詞說明振幅與波長的概念、橫波的特點、相距半波長的奇數倍或偶數倍質點振動時的相位關系等。這樣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多媒體技術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能夠讓抽象的物理知識更加直觀的展現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于抽象物理知識的記憶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獲得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上的提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意識到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當中的重要性,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視現代化技術對教學的沖擊為洪水猛獸,利用現代化技術,給自身的教學帶來新的轉機。
參考文獻:
[1]張志偉.多媒體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融合[J].電腦迷,2017(12):82
[2]石瑛.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2):95
[3]周大運.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8):166
[4]陳莉.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164-1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