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邊城》看沈從文的審美理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理想主義作家沈從文最為成功的作品,就是反映湘西的系列抒情小說。而作為反映“湘西世界”代表作的《邊城》,寄寓了作者對真善美的熱愛和追求,集中體現了作者的審美理想。本文將從秀麗如畫的自然風光、健康自由的生命狀態、淳樸自然的民情風俗三個方面來淺析沈從文的審美理想。
  【關鍵詞】沈從文;邊城;審美理想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66-01
  對真善美的追求,對人性、人情、自然的贊美,是沈從文小說創作中始終貫穿的審美理想。他筆下的各種勞動者都表現出了真、善、美的人性。以湘西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邊城》,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謳歌了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罢恰叭伺c自然契合”這種獨特的審美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一、秀麗如畫的自然風光
  小說開頭就這樣描寫茶峒:“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在描繪白河下游時,有這樣一段文字:“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里。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
  類似這樣的怡人風景在文中曾多次出現。在第十一節,為了襯托翠翠“亂亂”的心情,作者寫了這樣一段文字:“雨后放晴的天氣,日頭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點兒力量。溪邊蘆葦水楊柳,菜園中菜蔬,莫不繁榮滋茂,帶著一分有野性的生氣。草叢里綠色蚱蜢各處飛著,翅膀搏動空氣時窸窸作聲。枝頭新蟬聲音已漸漸洪大。兩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黃鳥與竹雀杜鵑鳴叫。”由此我們就能想到那里的人,《邊城》里的環境為下文描寫人情人性埋下了精妙的伏筆。
  二、健康自由的生命狀態
  性格是環境的產物。美麗安謐的環境造就了湘西人獨特的氣質。在沈從文眼里,自然、純真、充滿力量的生活方式就是真、善、美。當然這種健康自由的生命形式和純真熱烈的愛情是相輔相成的。
  為了愛情,翠翠的父親堅信“一同去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可以阻攔”,便首先服了毒。這位軍人敢愛敢恨、毫不矯飾、毫不做作的獨特氣質將人性中“真”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翠翠母親在文中是一個模糊的人物形象。我們只能從翠翠身上依稀看見這位女子的影子;美麗,善良。她徘徊于親情和愛情之間左右為難,最終離開了親人,追隨了她的愛人。我們無須從女兒或母親的角度指責她的不孝和狠心,僅是這種悲壯也足以讓我們對其產生一些憐惜。他們不惜用生命的代價來換取屬于自己真正的感情,以此表達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便是湘西人的可愛之處。
  天保身上也有著熱情奔放。喜歡上那個可愛、純真的小女孩之后,在祖父面前進行了直接了當的愛情告白“老伯伯,你家翠翠長得真標致,象個觀音樣子。再過兩年,若我有閑空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象老鴉到處飛,我一定每夜到這溪邊來為翠翠唱歌?!彼罱K的悲劇也在于“情”,他執著地愛著翠翠,思念著翠翠的一顰一笑。但他疼愛的弟弟儺送和他一樣對翠翠癡迷。怎么辦?兩難選擇之后,手足情使得他毅然決然離開了茶峒……我們為天保痛惜,也為儺送欣慰。這樣的熱情能不讓人感動?!
  “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這是表現老船夫淳樸人性的起筆。他樸素的生活愿望,就是通過渡船給別人帶去方便和幫助。他把別人硬塞的過渡錢買來茶葉和草煙慷慨奉贈給過渡人;到鎮上置辦節貨,生意人不愿收他錢;這一切從正面或側面把他善良、淳樸的人性升華到了極點。他對翠翠婚事的操心寄托著他對不幸女兒的哀思與牽掛,他的后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唯一的生活目標就是希望翠翠快樂。知道了翠翠心儀于儺送時,便極力撮合他們兩個。但當天保闖灘而死,儺送認為他“為人彎彎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的時候,他一點也沒埋怨儺送,也許他的內心也很冰涼。湘西人的寬容可見一斑。
  湘西的山清水秀孕育了丁香般的翠翠,她為我們撐開了一片明凈的天空。翠翠是沈從文筆下最理想化的形象,她可愛、活潑、善良,卻又脆弱、敏感、寂寞,“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她喜歡儺送,但少女的羞澀卻又讓她欲罷不能,整日交織在躲與猜的矛盾中。在美麗的湘西,翠翠綻放出了獨特的魅力。
  三、淳樸自然的民情風俗
  在鄉土風俗描寫方面,沈老將將人物的活動置于一幅幅風俗、風情畫面上,形成了詩情畫意的意境。作者特意在故事中間穿插了一些苗族風俗的描寫,構成一道鮮亮的風景線。
  “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這三個節日仍能成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邊城的人們用端午、中秋、過年等節日記錄時間,公元紀年還沒有進入邊城。因此,“邊城”遠離了世界。
  端午當天,當地婦女小孩子,都要穿著新衣,額頭上象征性地用雄黃蘸酒畫個王字,然后成群結伴,高高興興去看龍舟競渡。這種風俗一直延續至今,端午節這天,幾乎全家人都要跑到河邊看劃龍船。就是這個充滿歡樂氣氛的節日,翠翠觀看端午節賽龍舟與水中搶鴨子時,無意發現了勇敢英俊的儺送,翠翠便把少女的一片純真,朦朧地系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端午節,給多愁善感的翠翠帶來了一連串朦朦朧朧的夢。
  “這兩年來兩個中秋節,恰好都無月亮可看”,看月亮男女對情歌活動都沒有如期舉行,因此,翠翠對中秋的印象,極其平淡無奇。但是夜里她聽到了歌聲,靈魂也隨著美妙的歌聲浮了起來。這是苗族獨特的對歌風俗,借唱歌對歌表達男女青年內心的情感。
  沈老這樣描寫湘西的新年,“軍營里與各鄉來的獅子龍燈,在小教場迎春,鑼鼓喧闐很熱鬧。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龍耍獅子的鎮筸兵士,還各自赤裸著肩膊,往各處去歡迎炮仗煙火?!边@是當地苗族新春看舞龍耍獅子放煙火的一種風俗。
  所有這些和愛情有關的活動都是在濃郁的風俗畫卷上展開的。另外還有一些饒有趣味的民情習俗:花轎迎親,辦喪事,孩子取名及“走車路”的找對象方式,都使得《邊城》有了神秘獨特的鄉土文學色彩,再加上抒情化的敘述語言,構成了《邊城》詩一般清新飄逸的風格。
  整篇小說中,作者著重通過自然風光和民情民俗營造了一種如詩如畫的意境,讓我們在這種意境里去追尋人性人情的美好,或許這些“美”在現代社會已經銷聲匿跡。沈老寫過這樣的文字:“純情人物的設置、自然景物與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體驗的投射,加上水一般流動的抒情筆致,共同造成現實與夢幻水乳交融的意境?!钡拇_,《邊城》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民俗風情的畫面。
  《邊城》集中反映了沈從文的審美理想,贊美和歌頌了原始、率真、健康、美麗的人性以及自然化的人,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作者說過,“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的石頭砌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建筑,這種廟里供奉的是人性?!币虼?,我們可以說,沈從文不僅把《邊城》看成是一座供奉著人生理想的“希臘小廟”,而且,在這座小廟里還寄托著他的審美理想。
  參考文獻
  [1]李平.《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作品講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2]沈從文.《邊城 湘行散記》.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沈從文.《沈從文小說》.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4]劉西渭.《咀華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5]朱光潛.《藝文雜談》.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沈從文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7]凌宇.《沈從文創作的思想價值論》.《文學評論》,2002年第6期.
  [8]《沈從文傳》.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