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課堂上結合教材文化單元滲透德育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更注重對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7-12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認知由懵懂走向逐漸明晰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文化單元內容滲透德育教育,在進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以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在智育中促進德育,為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夯實基礎。基于此,本文簡要探討如何運用教材文化單元,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英語;文化單元;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61-01
引言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教育體制的改革和轉型推動學校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效果,為小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創新德育教學形式至關重要[1]。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單元不僅為跨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使學生能夠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具有展望全球的視野,更有助于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以包容、開放、創新的視角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形式中,培養其具有包容心、同理心、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結合教材文化單元內容,滲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結合教材文化單元滲透德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倡導下,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結合教材文化單元滲透德育,包括對傳統禮儀、社會美德、愛國教育等多角度內容[2],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不僅使小學生掌握了英語知識,更將在文化熏陶和教學影響中,促進其形成正確的認知,具有良好的學習意識,進以實現德育、智育的雙措并舉。
二、小學英語課堂上結合教材文化單元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開展趣味教學,促進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小學英語教材文化單元多是依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出發點,促進其在積累英語知識的同時,了解西方文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趣味性視角進行授課,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差異[3]。例如:在三年級Culture1“Family”教學中,有關于西方家庭中關于名字的結構排序知識。在西方,都是名在前,姓在后。此外,與我們家庭中具有的多種姑姑、阿姨、叔叔、舅舅等稱謂不同,西方人在親屬稱謂上只是uncle和aunt表示。在這部分內容的講授中,教師可通過設置不同的“family tree”來表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讓學生參與填充。展開趣味教學,不僅有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更使其理解在不同的文化領域,對家族、親情著不同的解讀。
2.應用微課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同的文化習俗。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世界趨于走向文化的多元化。英語文化單元中很多話題也是與傳統節日、習俗相關,以促進學生認識外國文化。在教師的授課中,可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欣賞異域文化的同時,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例如:在四年級“Christmas”教學中,介紹了圣誕節的由來、意義,教師可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口語對話,積累詞匯、句型、語法的實際用法;另一方面進行教學拓展,延伸到當今社會中,很多國人也會過圣誕節,還會在平安夜互送蘋果,其實這只是源于國人對平安含義的美好寄托。為了促進小學生深刻認知,教師可從傳統春節著眼,以圣誕節相當于我們的春節,是不同文化沉淀下的傳統節日,不同的是:春節蘊含著中國人對家、團圓的美好希冀和守望;圣誕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以微課縱向介紹兩個節日不同的文化,對于國民不同的意義;橫向比較兩者的習俗、紀念方式不同等。最后,可讓學生以英語寫作的方式談談自己對中西方節日的不同理解。
3.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小學生愛國情感。
為了更好地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還可以展開情景教學,以生動教學,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具有良好的興趣,并培養其良好的愛國情感。例如:在四年級“Chinese National Day”教學中,以“Watch the flag-raising ceremony”為中心,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動作提示進行表達練習。在講到Chinese national flag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Why is the flag red?”,學生們有的回答“Because blood is red”,有的說“Red represents hope and life”。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學內容的滲透,不僅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更將有助于激發其愛國情感。
4.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拓展小學生視野和眼界。
作為一門語言學習學科,小學英語不僅具有重要的啟奠基作用。在文化單元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有助于在促進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中,得到眼界的開闊。例如,在進行五年級“Cleaning the earth”學習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大家展開課前的預習,每個組都需進行自主任務劃分,進行不同的素材收集,最后進行綜合整理。有的小組以“Leave your cars at home”展開論述,有的小組以“Volunteer yourself”角度探討,有的以“Pledge to do more everyday”做匯總等等。無論是哪種角度,都會增加學生在深入學習英語的基礎上,得到能力的鍛煉、視野的開闊,從而促進小學生具有主人翁意識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上結合教材文化單元滲透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力,而是一項長期且系統的工程。這就需要小學英語教師:一方面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具有創新教學的能力,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中,促進其優秀品德的形成;另一方面,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隱身為課堂的引導者、觀察者,使小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讓英語教學更加生動。唯有如此,才能在構建高效課堂中,實現對小學生的德、才雙育。
參考文獻
[1]黃潔娣.德育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時代教育,2017(4):13.
[2]季寧.抓在細微處落在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體會[J].中國教師,2015(7):28.
[3]費如春.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與研究[J].遼寧教育,2015(19):81-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