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的有效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術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根本目的,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觀念和價值體系處于形成階段,教師要把握關鍵期,借助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于學生日后的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結合小學生認知特征,從借助教學情境,開展實踐活動,引導互動交流這幾方面針對德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打開小學美術教學新局面。
關鍵詞:小學美術;德育教育;有效滲透
如今,德育教育被普遍認為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理念提出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必要將德育進行融合、滲透。德育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將德育教育與小學美術教學充分結合起來,以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文化基礎。
一、 借助教學情境,傳遞德育思想
小學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強,天性活潑,對于新鮮事物具有很大的趨向,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到這一事實,就無法為學生提供有特色、有趣味的教學情境,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我們不難發現,部分教師往往將課堂任務下發給學生,進行簡單講解后讓學生在圖畫本上呈現出來,這樣的美術課堂沒有實際意義,更無法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于學生本身以及教學質量而言都是不利的。由此看來,教師有必要主動承擔起為學生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責任,接觸教學情境傳達德育思想,讓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培養人格,實現美術教學的意義。
例如,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水果》這一章節的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前搜集有關水果的圖片、追求豐富性、多樣性,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實物來呈現主題,通過展示色彩斑斕、五花八門的水果,能夠提高學生注意力和課堂興趣,將學生的思路拉到課堂當中;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諸如“你最喜歡什么水果?為什么?”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表達心中想法,塑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改變以往沉悶的美術課堂局面;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水果畫下來,并告訴學生多吃水果的好處,以此更新學生的認知觀念。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優良品質。
二、 開展實踐活動,推動德育進程
美術作為一門人文性、技巧性較強的學科,僅僅依靠簡單地課堂學習是不足夠的,要走出課堂,將生活與美術相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發現美、領悟美的能力。另外,實踐活動作為素質教育理念下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開展都有很大幫助,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鑒于此特征,教師不妨開展與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將教學實現一定程度的延伸,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也是有效推動德育進程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寫生、春游等方式,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深入生活實際,將美術學習落實到生活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例如,在進行《走進大自然》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帶領學生深入校園,走進大自然,改變課堂教學的固定模式,與學生的好奇心理相契合,收獲學生的認可;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分組的方式去探索校園的角落,通過觀察校園里的一草一木,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課程資源;最后,教師可以召集學生,讓學生互相交流發現,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做動植物標本,提高美術作業的靈活性、多元化。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多重手段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推動了德育教學的進展。
三、 引導互動交流,體驗德育內涵
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美術知識后,還要進一步體會德育的意義,從而將德育的內涵納入自身的價值體系中,避免德育教育的落空。值得注意的是,美術教學有別于其他的學科教學,沒有很強的專業要求和任務目的,課堂的形式也不拘泥于嚴謹,以發展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側重點。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互動交流來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進一步聯系,通過多方面的探討,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德育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致的方向,從而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漸漸地體驗德育的真正內涵,這對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趣事》這一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趣事的視頻、圖像,并向學生提出諸如“從中你發現了哪些趣事?”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仔細觀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有效性;其次,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對于觀看認真、回答較好的要給予贊賞,對于回答一般的要給予鼓勵并指出不足之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學生共同表達生活中的趣事,以此促進師生友好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互動交流,搭建起溝通交流的橋梁,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進步,能夠引導學生優勢互補,增強班級凝聚力,進而讓學生形成一種期待上美術課的心理,提高教學水準。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在美術教學中將德育進行有效滲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美術素養和技能,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意識和道德修養。另外,針對美術學科的特點,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對課程資源進一步開拓,對教學方法進一步優化,真正做到德育教育與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本文通過教學情境、實踐活動、合作交流等手段,將德育教育循序漸進地滲透到美術教學中,對于此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以期實現小學美術教學新突破。
參考文獻:
[1]高超.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J].祖國,2017(2):251.
[2]曹越.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學苑教育,2018(5):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