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容忽視的音樂教學手段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每一個學生心中,會將音樂教師的演唱看成是一場完美的演出,欣賞的同時會極力地去模仿。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實現,知識技能的傳播,教學活動的組織,學生學習的指導,不僅依靠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設計來進行,同時,教師良好而準確的示范,能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各種技能,發展智力,提高藝術品位。
關鍵詞:教師;范唱;重要性
范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較為有效、最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之一。音樂教師的范唱,就好比語文老師的范讀、美術老師的范畫……教師的示范是學生與學習內容間的橋梁,而音樂老師的范唱則是學生與歌曲間的橋梁。范唱通過人聲來傳遞審美情感,比其他的藝術手段更加直觀和具體,更能誘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因而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范唱作為唱歌教學的重要一環,對一堂課的成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若沒有準確、到位的范唱,學生就無法學好歌曲、理解歌曲。在教學中,音樂教師若能以專注的神態,和藹可親的教態,加上有感情、有內涵的范唱,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鑒賞力,也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范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教師的范唱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并引領學生進入歌曲意境的有效手段
范唱——是學生對音樂作品最直觀的體驗。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學生能初步感知作品的旋律、速度、力度、情緒、風格等。古人云“歌歡則聲與樂諧,歌戚則音與泣共?!敝v的就是歌聲的感染與熏陶作用。
范唱的運用并不僅僅局限于新歌學習之前,當學生對歌曲、樂曲理解不深,或者不明確學習要求時,教師啟發性的范唱,就能起到直觀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正確地演唱,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感受、理解和表現歌曲、樂曲的音樂形象。
?。ㄒ唬┩ㄟ^范唱,引導學生感知相同主題民歌風格的不同
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十一冊第一課《茉莉芬芳》中,有三首不同地域的《茉莉花》作為欣賞內容呈現。
例1:
江蘇民歌《茉莉花》
……
東北民歌《茉莉花》:
……
河北民歌《茉莉花》:
……
筆者將江蘇民歌《茉莉花》和發展創作的東北、河北民歌《茉莉花》用范唱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對比,引導他們發現樂曲的異同點。幫助他們正確理解音樂的觀察辨別能力,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ǘ┩ㄟ^范唱,體會歌曲強弱對比,引領學生理解歌曲的意境
歌曲中的強弱存在,都有他們一定的含義,有些老師提問非常簡單。如:歌曲的力度和速度怎樣?學生的回答是:強或弱、快或慢。諸如此類的提問都是非常表面化的,學生沒有體驗,不能深入理解強弱和快慢對歌曲意境的描繪有何作用。
例2:
筆者在教學《山谷靜悄悄》一課時,對歌曲強弱的處理是這樣引導學生的:1、歌曲的尾聲部分力度是如何變化的?學生的回答是由mp—pp。2、歌曲中的強弱對比,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呢?在這個問題上有一部分學生眼神呆滯地看著我,我就眺望遠方配上肢體動作進行強弱的對比范唱,學生一聽,馬上就得出結論“寧靜的山谷,叮叮咚咚,或弱或強……”,于是,我就乘機引導學生唱一唱,感受歌曲的意境。
二、教師的范唱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正確演唱的要求,具有表率性
唱歌教學,不能簡單的將目標定位在“唱會歌”,還要“唱好歌”,從而進一步到“會唱歌”。只有在學生養成正確的歌唱方法的基礎上,才能達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生歌唱發聲是否科學,演唱是否有技巧,聲音是否優美等都與音樂教師的示范引領有著直接的關系??梢赃@樣說,音樂教師是學生聲音的啟蒙者,也是學生聲音的塑造者,更是學生聲音的開發者。例如,為了讓學生養成正確唱歌的姿勢和自然、圓潤的發聲方法,教師不用過多的語言講解,只要學生觀察老師演唱時的姿勢和口形,立刻身體坐直,歌唱狀態就形成了。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通過良好的范唱,讓學生仔細觀察,從聽覺轉換為視覺來清楚掌握正確歌唱的方法,相對于干巴巴的理論灌輸,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此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更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充滿感染力的范唱、鼓勵的眼神是多媒體替代不了的。我們有不少音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省事、怕麻煩就常常采用播放光盤來代替自己的范唱。盡管多媒體的運用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許多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弊端。我們不難發現光盤中雖然也有范唱者在范唱,但不及老師跟學生面對面的、有感情的、聲情并茂的范唱效果來的好。教師的神態、語言、動作、指揮、范唱等都能傳達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和啟發。
三、教師形式多樣的范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
以范唱的形式而言,有自彈自唱和隨伴奏演唱;以范唱的篇幅而言,有全曲范唱和局部范唱,老師范唱前半句,學生接唱后半句,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歌曲教學;以范唱的意圖而言,有示范性范唱和對比性范唱,這有利于學生辨別歌曲演唱時的正確性,從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辨別能力。教師通過這些不同形式的范唱,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旋律、情緒、風格、體裁等音樂要素的理解,引導他們深入探索作者創作的意圖,有根據地、恰如其分地進行藝術想象和藝術聯想。
筆者發現,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都會有意識地運用到“范唱”這一教學手段,但在執教或聽課過程中,也遇到過老師在范唱時存在這樣那樣的差錯,特別是出現唱“破”或唱錯等缺乏示范價值的“范唱”,結果不僅使學生聽了嘩然,就連在座的聽課老師也不免有些尷尬。面對這樣失誤的范唱,當事者常常面紅耳赤,感到緊張、羞愧,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的繼續進行…… 例3:
……
筆者在執教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二課《雨花石》一課時,就碰到了尷尬的場面:歌曲《雨花石》,C調,最高音3,副歌部分歌唱時對氣息要求較高。為了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進一步唱好歌曲,筆者就以范唱的形式展開這一環節的教學。殊不知,在范唱過程中,高音3唱破了——頓時,課堂就陷入了尷尬的處境……清了清嗓子,跟學生解釋說因為感冒,喉嚨不舒服,就這樣搪塞過去了。
例4:
……
一次音樂教研活動,聽一位新教師執教《月亮姐姐快下來》,在教學新歌之前,老師范唱時,有的學生就會隨歌曲旋律不由自主地擺動身體,甚至還有個別學生會隨范唱而輕聲地哼唱起來??墒?,當教師脫離了音樂伴奏范唱時,卻將原本三拍子的歌曲,唱成了四拍子。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對音樂節拍有了非常明顯的感知,從他們的表情上我們也發現了學生已經意識到老師所犯的這個錯誤,但授課教師自己卻渾然不覺。課后交流中提起這個問題,授課教師才意識到,這當中除了有授課教師自身的緊張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歌曲不熟悉,課前準備不充分。
范唱失誤屬音樂教學事故,是一種不該發生的失誤。但美好的愿望總是有違客觀規律的,一些偶發的事故不可避免。就算是歌唱家在臺上表演,也不能保證不會唱破音或唱錯詞。因此,當教師在課堂上范唱失誤后,要敢于正視現實,以坦誠的心態正確對待,并采取一些必要的補救措施:
首先,教師應以謙虛誠懇的態度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告訴學生老師哪里唱錯了。這樣做既反映出授課教師認真負責的態度,也有利于糾正學生對歌曲感受的錯誤印象。千萬不能將錯就錯,不做處理,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以“學生可能沒有聽出來”的僥幸心理來隱瞞錯誤。實踐證明,用這樣的方式解決問題不但不會破壞老師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威信,相反更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尊敬。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聽辨能力,說不定還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效果。
其次,除了態度上的及時反饋當然是不夠的。教師給學生造成的聽覺錯誤,必須通過聽覺來矯正。因此,教師必須將歌曲重新完整地演唱一遍,在原來唱錯的地方引起重視,切不可草率了事,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范唱重新產生示范作用。經過這些應急處理,不僅解決了范唱錯誤所產生的消極影響,而且也給教師失誤后慌亂心態的調整留足了時間,這種“事后諸葛”是教師教學態度和品格的延續,為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完成教學任務創造了必要條件。
對于面向小學生的范唱,還應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兒童的發聲器官相對成人而言細小嫩弱,咽部一般只相當于成人的二分之一左右,肺活量也比成人小得多,整個發聲器官比較纖細、柔弱。教師在范唱兒童歌曲時要輕柔、自然,便于孩子模仿學習,這樣既可以制止不少發聲上的錯誤,也能使音色趨于統一。當然,輕唱也應以歌曲情感表達的需要為前提,并有一定的力度和層次的變化。另外,小學生畢竟沒有復雜的情感體驗,沒有感受過,哪兒來的“有感而發”呢?所以當他們不能真正體會歌曲的情感、意境時,就會使他們不知從何下手,該如何用表情、動作等進行表現。這時教師的示范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教師的示范中體會歌曲的情境,在模仿中體驗、感受樂曲的情感。經過屢次示范、模仿,使學生得到啟示??梢韵胂?,兒童長期在這樣的歌唱環境熏陶下,歌唱的技巧和狀態都會逐漸建立起來。
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范唱是傳遞音樂意圖最佳、最直接的方式,學生可以最快最有效地獲得感受或進行模仿、或積累而形成自己的認知,之后再變成自己的音樂體驗表現出來。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過:“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動人心,就是向他們顯示自己被打動。”愿我們每一位活躍在一線的音樂老師能“以聲示范”,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的示范對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學習音樂的習慣培養均有獨特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文海山.新課改下小學音樂范唱的策略[J].當代教育教學理論研究, 2009,06.
[2] 石峰.淺談教師范唱在音樂中的意義[J].中華教育教學論壇,2010,08.
[3] 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