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垃圾處理設施大氣成因及綜合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國家對生態環保的要求及標準的提高,針對如何保障垃圾無害化處理過程不造成二次污染,消除臭氣影響,提高項目落地及運營的質量,對垃圾處理設施大氣成因及綜合管理進行分析。
  關鍵詞:臭氣影響;周邊大氣成因;綜合管理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9-0191-02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w to ensure that the harmless treatment process of garbage does not cause secondary pollution,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od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landing and operation, The atmospheric caus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waste treatment facilities were analyzed.
  Keywords: influence of odor; cause of 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atmosphere; integrated management
  隨著國家城鎮化發展的加快和人口的日益增多,人們對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生活垃圾處理問題越來越緊迫。雖然我國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年均增幅超過12%,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龐大的垃圾產生量給現有城市垃圾處理系統造成巨大挑戰,使垃圾處理處置過程污染物排放逐漸引起社會關注,也成為項目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垃圾處理設施應做好設施內部及周邊的大氣綜合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環保設施是否存在危害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1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管理現狀
  隨著對垃圾收集處置要求標準的不斷提升,如何將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規范化、資源化處理成為了巨大挑戰。目前能實現大量集中進行垃圾處理的主流工藝主要是填埋和焚燒兩種,在國內較為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已開始通過采購市場化專業運營服務以取得良好的運營效果,改善原有不足提升管理水平。但在欠發達地區及偏遠地區,其垃圾處理設施運營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化水平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周邊環境污染,對設施內的大氣管理不足甚至缺失的問題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運營管理模式行政化,非專業化隊伍在進行垃圾處理設施運營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運營作業規范進行管理。特別是國內仍存在較多的垃圾填埋場和簡易的焚燒處理廠,管理粗放簡單,對于填埋氣體或焚燒的尾氣不能進行有效的收集和處理,使得這些氣體無序的排放到大氣中去,造成空氣污染。
 ?。?)設施運營公司專業水平不足,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偏低。隨著環保要求及標準的不斷提升,科學、規范的垃圾處理設施運營工作成了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管理體系,包括園區的綜合管理、能源流管理、工藝消缺及技改、尾氣的收集和處理、水資源管控、三廢處理、大氣綜合管理等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的綜合復雜工作。
  目前只有大中型城市基本都在推行焚燒工藝,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從經濟性的角度進行選擇,以填埋處理工藝為首選,垃圾處理過程中重點考慮解決垃圾處理量的問題而忽視了環保要求,在經濟受限的情況下就出現了無論是焚燒還是填埋都存在運營公司選擇以經濟為首要考量要素,因此很多項目由一些專業水平不高的公司負責,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偏低,致使項目運營不能達標,特別是氣體的綜合管理。
  2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異味產生的原因
  生活垃圾在前端收轉運等各個環節都有可能造成二次的環境污染。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質受到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會產生的以甲烷、氨氣、硫化氫等為主的臭氣,焚燒產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顆粒物等有害有異味的惡臭氣體,如不進行有效控制和處理,則會在造成污染的同時危害健康。
  如何有效的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臭氣進行治理,首先需要對臭氣的來源進行分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下面從各方面及垃圾處理的填埋和焚燒兩種處理工藝在管理過程中會產生臭氣的情況進行分析。
  2.1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
  生活垃圾焚燒是目前推行比較廣泛的一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在資源化和減量化上表現突出且占地少,不會像填埋工藝,完成后土地無法再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垃圾焚燒廠的臭氣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卸料大廳。卸料大廳是垃圾焚燒廠接收垃圾的主要區域,垃圾在收運端有較長時間的停留,在傾斜過程中會散發出較大的惡臭氣體到空氣中,不過目前的焚燒廠卸料大廳都是采用了廠房式設計,內部有負壓裝置,如果運營正常,對外部大氣造成影響的可能相對較低。
  停產檢修期間。生活垃圾焚燒廠因生產需要,每年都會有一定時間的停產檢修,正常檢修都是分時段停機檢修,在停產檢修期間如果出現焚燒爐全停的情況,則會造成臭氣源不能負壓抽取,在正壓狀態下臭氣外溢影響大氣。
  2.2 生活垃圾填埋場
  經過對國內現有的大型衛生垃圾填埋場及現在仍存在的簡易垃圾填埋場進行研究分析,生活垃圾填埋場內臭氣主要來源于以下個方面。
  垃圾填埋區產生的填埋氣。生活垃圾在填埋后經過長時間的分解,會產生大量的填埋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他還有大量的惡臭氣體,如H2S、NH3、CH3SH等揮發性有機物。在填埋場還沒有封場之前,這些氣體會根據現場管理的情況不同程度的排放到大氣中去,是填埋場臭氣的最重要來源。   填埋操作區域開放。因為填埋工藝所決定的作業方式要求,在填埋區傾斜垃圾時必須根據處理量的大小保留一個較大的開放區域供垃圾車輛傾斜。且一般填埋場距離市中心都在數十公里以上,在前端收運過程中有一定時間的停留,有機垃圾開始變質腐爛,當運輸車輛到作業平臺卸載時,便會釋放出大量的腐爛氣息進入到大氣中。因此,裸露的開放區域及垃圾車輛傾斜作業也是填埋場臭氣的主要來源。
  2.3 垃圾處理設施外部影響因素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大氣環境因素不但有內部設施管理的原因,還有設施周邊帶來的影響。在很多的垃圾處理設施周邊也相應出現了一些聚集效應,更多的是以小作坊形式存在,散亂污,亂排亂放的現象比較嚴重,這些設施對區域性大氣造成的影響更大,大氣混合后對處理設施的監測達標形成較大的干擾。
  3 區域氣體綜合管理措施
  對照實際項目運營情況,參照其他研究文獻,對臭氣來源從內部到外部進行了梳理分析,弄清楚了垃圾處理設施大氣中臭氣的成因,更利于對垃圾處理設施大氣進行綜管管理和治理,就如何對垃圾處理設施進行綜合管理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3.1 運行管理標準化
  生活垃圾焚燒廠。垃圾運輸車進入車間后,通過卸料門將垃圾傾倒進垃圾儲坑中,運輸車完成卸料后及時關閉,使垃圾坑密閉化,垃圾卸料大廳總入口設置空氣幕,以防止臭氣外逸。
  垃圾儲坑為密閉式,風機的吸風口設置于垃圾坑上方,使垃圾坑和卸料大廳處于負壓狀態,不但能有效地控制臭氣外逸,又同時將惡臭氣體作為燃燒空氣引至焚燒爐,惡臭氣體在焚燒爐內高溫分解,臭味物質得以清除。為避免臭氣外逸,垃圾卸料大廳和儲坑廠房為封閉廠房。為防止在全廠停爐檢修期間,垃圾儲坑的臭氣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由儲坑抽排的臭氣經活性炭廢氣凈化器凈化后排至室外。定期對凈化器出口的臭氣濃度進行檢測,保障排放達標。
  滲濾液處理系統為密閉結構,頂部設廢氣導氣管,產生的臭氣通過導氣管、抽風機導入垃圾儲坑。同時,可以在廠區四周種植一定數量的高大樹木,減少影響。
  生活垃圾填埋場。加強填埋區填埋氣的收集處理,提高氣體收集率。填埋場必須設置填埋氣體導排設施,設計總填埋場容量大于或等于100萬噸,垃圾填埋厚度大于或等于10m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必須設置填埋氣體主動導排設施;設計總填埋容量大于或等于250萬噸,垃圾填埋厚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應配套建設填埋氣體利用處理設施,防止填埋氣無組織排放到空氣中,影響環境空氣質量達標。
  填埋場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標準,對于作業區域制定分區分單元填埋作業計劃,填埋采用單元分層作業,進場垃圾經卸車、分層攤鋪、壓實,達到規定高度后應進行覆蓋。作業過程中應嚴格控制作業面面積,Ⅰ、Ⅱ類填埋場作業區面積(m2)與日填埋量(t)控制在0.8-1.0,暴露面積與作業面積之比不應大于1:3;Ⅲ、Ⅳ類填埋場作業區面積(m2)與日填埋量(t)控制在1.0-1.2,暴露面積與作業面積之比不應大于1:2。以從源頭上控制垃圾面,減少臭氣散發的面積。
  填埋作業區應按照填埋的不同階段適時覆蓋,應做到日覆蓋、中間覆蓋和終場覆蓋。每一作業區完成階段性高度后,暫時不在其上繼續進行填埋時,應進行中間覆蓋,覆蓋層厚度及材料應按國家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目前主要采用的覆蓋方式有HDPE膜和噴涂覆蓋兩種,原來的泥土覆蓋已相對減少,主要是占用庫容較多且不利于堆體穩定。
  此外,如條件允許,還可增設洗車設施,對出場垃圾車輛進行沖洗,減少垃圾車輛帶垃圾和臭氣出場。
  3.2 內外協調,綜合治理
  對于內部存在的臭氣產生源可以通過技術改造,加強管理來實現減少或消除的目標,但對于垃圾處理設施外部存在的散亂污的小作坊式帶來的影響是無法控制的,對于這些情況應進行定期的排查,包括作業的方式、時間、是否合法、可能存在的問題等情況進行一定的了解,對于違規亂排的情況進行取證收集,形成情況說明報環保主管部門處理,以減少對垃圾處理設施大氣的影響。
  4 結束語
  對于一個區域的大氣來說,構成的因素和原因是比較復雜的,無法進行較為精準的區分,影響區域內大氣的因素會有很多,如黑臭水體、道路車輛、工廠排放、化學生物制造企業等,大氣中臭氣的來源也變得相當復雜,因此,對于一個大區域的大氣的綜合治理是需要綜合性的排查和治理,作為城市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理設施,需要嚴格按照國家行業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日常運營管理,加強政府和公眾的監督管理,共同促進垃圾處理設施安全環保運營,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一鳴,周怡靜,田賀忠,等.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全過程大氣排放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研究,2018,31(6).
  [2]吳傳東,劉杰民,劉實華,等.氣味污染評價技術及典型垃圾處理工藝污染特征研究進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7,39(11):1607-1616.
  [3]段振菡,陸文靜.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惡臭污染特征研究[A].2013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浦華環保優秀論文集[C].2013.
  [4]史煒,王軍民,曹江林.垃圾填埋場臭氣理論研究進展[J].山東化工,2018,47(19):201+207.
  [5]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運行維護技術規程CJJ93-2011[S].
  [6]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50869-2013[S].
  [7]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S].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1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