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有效教學的認識與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能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促進學生和教師正向、持續變化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它要靠有效的教學目標引領,靠有效的教學過程保證,靠有效的教學結果支持,要靠三者的和諧統一來實現。
  關鍵詞:有效 教學
  什么是有效教學?可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督促教師人員,利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完成教學過程。一般來說,若想實現有效教學目標,我們往往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結果等方面進行合理制定,并實現和諧統一要求。下面以課堂教學為例,簡要闡釋我對有效教學的認識和實踐。
  一、有效教學之理性認識
  1.有效的教學目標:明確、彈性
  明確。明確學生已有的發展狀況,明確學生最近發展區,明確學生發展的方向、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不同的發展途徑和發展方式。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符合學生發展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正向、持續促進學生發展。知道學生發展突破的重難點在何處,并且知道協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的方式。
  彈性。彈性是教學目標在準確范疇內的一個可伸縮區間??筛鶕虒W現場情況做收放調整。它既保證學生的發展方向,又尊重學生的發展差異。
  2.有效的教學過程:自主、分享
  自主。自主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一種學習狀態。它追求的是自身發展需求得到滿足的快樂。對教師而言,自主是一種對課堂節奏自如的調控,是一種對課堂機智敏銳的捕捉,是一種對學生情感深度的喚醒,一種對課堂氛圍和諧的營造。自主追求的是和諧基礎上的個性發展。
  分享。分享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一種多向對話,它是一種知識的交流、情感的互動以及智慧的碰撞。分享拓寬學生的思路,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生在分享中獲得理解、尊重、判斷、選擇等多樣的學習體驗,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形成學習能力。
  3.有效的教學結果:生成、開放
  生成。學生個體是一群有著不同成長背景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面對同樣的學習情境,他們的反映很可能是千差萬別的,學習的結果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樣的答案下也隱藏著不一樣的思維過程。只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學生將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創造。課堂上往往就會產生許多無法意料的結果。其實評判教學結果在簡單的對錯標準之外,還有許多的意義標準。比如這個教學結果產生過程中的思考對課堂的意義,對學生成長的意義等等。當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尊重和激發,那么在既定的目標之外,往往會有許多無法意料的結果產生。意料之外的結果常常是教學的一種很好的新的資源,也是激發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的良好契機。
  開放。學習是帶著問題來又帶著新的問題去的過程,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并使之循環往復的過程,包容不同的學習結果。學習結果的開放給學生預留了知識遷移和思維創造的空間。開放是一種心態的開放和思維的開放。開放能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建構自己最合適的學習模式。
  二、有效教學之具體攻略
  1.教學目標確立——瞻前顧后思緊要
  教學目標的確定過程往往與學生、教材等因素脫離不開。在具體制定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明確學生學習情況,明確每章節編排要點與內容,更加準確地掌握某一學科具備的素養內容。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完成學科素養培養內容,并利用合理的計劃進行編排。針對于此,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們必須將這一學科體系放置于大鏈條體系當中,系統有序地進行整體思考。同時又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設立中落實每一步的教學計劃。
  2.教學活動設計——粗線勾勒搭框架
  有效的課堂既需要課堂預設,也需要課堂生成。但二者之間有很大的矛盾。如何調節二者的矛盾,讓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能很好的為學生有效學習服務,這是創設有效課堂必須思考的問題。教師需要將課堂預設環節視作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的核心環節,嚴格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為課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師在課前對課堂的設計往往是精心準備后的粗線條勾勒,教師用框架式備課引領著課堂大的發展走向,但同時又給學生預留足夠的創造空間。這樣的設計看似簡單,實際很花費心思。針對于此,建議教師人員明確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認知需求,對課堂教學進行精準預測,確保在一定的教學框架下為學生留出一些可自我發展的空間,提升學生自我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
  3.教學現場組織——身臨其境敏觀察
  教師對課堂深入仔細地觀察是教師靈活調控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想真正觀察到課堂上有價值的東西,教師就不能僅僅是課堂的設計者和旁觀者,教師更應該與孩子們一起成為課堂的共同參與者和創造者。只有在和孩子們共同身臨其境的投入過程中,教師才能既在情感上觀察到學生的變化,又能在理智上對學生的變化做出分析,從而對課堂發展進行指導。只有真正了解課堂上發生了什么事情的老師,才明白什么樣的指引對學生最有效。
  4.教學過程推進——引而不發促思考
  有效的課堂是學生能夠真正自主學習的課堂,可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有效的引導應該是引而不發,教師退隱幕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反思中去推動學習的前進。這樣的啟發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并逐步養成善于反思的學習習慣。
  5.教學內容總結——畫龍點睛促飛躍
  一堂課的層層滲入效果往往多取決于總結階段。一般來說,課堂總結階段的整理效果會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率產生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總結教學內容不應該局限于態度的褒貶方面,而是應該著重放在深化文本內容主旨與表達感情方面,目的在于深化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掌握程度。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特別的作業?;蛘哌M行精彩的總結,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打造意猶未盡的教學效果,激發著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
  6.教學效果評價——點石成金琢璞玉
  當學生擁有足夠自由的學習空間以后,老師不難發現,課堂上不同的聲音多了,這些聲音不見得都符合正確的標準,但是它們卻或多或少蘊藏著一些可貴的亮光。善用這種方法的老師都需要修煉一雙對亮光敏感的慧眼。
  每個教師自身能力水平不同、教學習慣不同,再加上各個班級具備不同教學特點,因而使得教師所選取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出入。而不論選擇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是要促進學生個體從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掌握學習內容,實現綜合發展目標即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