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物理是一門難度系數較高的學科,很多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都有一種懼怕的心理。但是,它本來也是一門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和實施,初中物理教學逐步向生活化轉變已經成為了一種大的趨勢,這就更加強調,在初中物理的課堂設置上,教師要更多的去創設一種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情境。
關鍵詞:初中 物理教學 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物理教學指的是在進行物理教學活動期間,教師要根據學生日常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將孩子們的生活背景作為課堂的教學背景。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去創設一種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空間,然后通過對生活中具體的實例去分析、討論、吸收物理知識,這樣做能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生活當中的問題同物理學科之間的聯系,認識到物理課程學習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從而提高自身物理學習的興趣。
一、實現初中物理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1.能夠充分凸顯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自從新課程標準施行下來,全國各初中院校就在推行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時也更加將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到了實處。那么,如何將這一理念貫徹在教學中呢?首先,需要實現教師的觀念的轉變,實現自己的教學方式的創新,以此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的培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實則是教給學生一種較為容易的學習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積極的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常識運用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之上,也可以激勵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思考,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通過知識與常識之間這種方式的轉化和互相聯系,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同時還能使學生培育出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充分的展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1]
2.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興趣在教育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學生對某一科目有興趣,就能將自己的求知欲望發揮到極致,因此,無論老師教授什么科目,都一定要將學生興趣的激發作為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它是學生能夠進行主動學習的決定性因素。雖然物理課程的學習難度大,而且較之其他學科更為枯燥無聊,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在物理課堂上融入一些貼近現實的充滿生活氣息的知識,肯定會達到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目的,此外,還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在生活性的物理知識中發現了新的知識的案例,給學生一定的啟發,讓他們能形成對物理理論知識的主動探索。借助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望,漸漸轉變為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力,最終“夢想照進現實”,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
3.能夠降低物理知識學習的難度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更多的是側重于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理論性強就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是加大了學生將物理知識吸收的難度,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對物理課程學習的地址情緒。因而,實行生活化的物理教學,在教學中將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難度,還可以由點及面,使學生能夠形成系統的學習,能夠輕松快樂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其物理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實際遇到的問題之中,這實際上是在進一步的鞏固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是再一次的理解運用,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自然會更深。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的實施路徑
1.將生活化的體驗融入物理教學
中學生依舊具備著好玩的心性,而且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他們能夠親自到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參與時,便能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因而,物理教師要結合課本的理論知識,將生活化的體驗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去,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所創設的物理生活體驗中感受到物理課程所蘊含的魅力。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對于摩擦力這一抽象概念,看不見又摸不著,學生是很難理解的。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體驗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摩擦力是真實存在的。教師安排學生用粉筆分別在玻璃和黑板上進行書寫,兩次感覺明顯不同,而且書寫痕跡也是一深一淺,這是教師就可以趁機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并提出不同的介質是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之后可以講解一些摩擦力應用于生活的實例,這樣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2]
2.將生活化的問題設計融入物理教學
我們都知道,教師在課堂上時總是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和探討以教師加強和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而將生活化的問題巧妙的同物理知識相聯系。在課堂上,教師將知識點講解透徹之后,要給學生一段時間去理解、吸收,課堂上的提問就是讓學生將新知識消化的重要途徑。例如,探究摩擦力的知識時,物理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舉例證明摩擦力的大小是受到不同介質影響的。
3.將生活化的作業布置融入物理教學
除了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之外,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任務能夠讓學生們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進行一定的鞏固和復習,這對于學生們熟練掌握知識并且得以應用意義重大。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更加側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布置一些有意義的作業,讓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提升自己的動手和思考能力,真正的實現科學素養的提升。比如,學習凸透鏡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動手實操實驗的作業,讓他們在實驗中找到物與像的關系,通過不斷的實驗一定能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還能讓他們通過不斷的思考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給物理教學帶去很多便利,實施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們學習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們在今后的物理學習過程中披荊斬棘更好的進行學習,為此我們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密切物理與我們生活的聯系,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例子進行教學,加強與學生們的交流,讓學生們在交流中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促進學生們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宗慶.試論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8):114+116.
[2]蔡海軍.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1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