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活化情境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物理是在八年級時新開設的一門學科,物理學科的知識中基本概念較多,規律相對較為復雜,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也較強,屬于較抽象的、邏輯思維較強的一門學科。雖然如此,但是物理學科與我們的生活非常接近,并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要將生活化情境融入其中,激發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積極性,將枯燥乏味的物理學習轉變為具有動力的學習,使物理這門學科充滿魅力,充滿實用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情境教學  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26-01
   初中物理是在八年級時新開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物理屬于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知識中的基本概念較多,規律相對較為復雜,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也較強,學科屬于較為抽象的、邏輯思維較強的一門學科。雖然如此,但是物理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接近的,并且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能夠更好的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因此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要將生活化情境融入在其中,以此激發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積極性,將枯燥乏味的物理學習轉變為具有動力的學習,使物理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充滿魅力的,充滿實用性的,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將物理知識活學活用。生活化情境教學使初中物理課堂成為豐富多彩的生活化的物理課堂,使物理課堂教學更加的科學高效,學生得到綜合性的發展。
  1   生活化情境教學在物理課堂中應遵循的原則
   在生活化情境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是生活性原則,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進行導入,使教學貼近生活,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其次是探索性原則,生活中常常出現很深奧的問題或道理,教師引導學生對這此問題或道理利用知識進行探索與理解,在探索與理解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知識得到提升;最后是切實性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導入的生活化情境一定是存在于實際生活當中的,并且與物理教學中所要教授的內容相一致,才能對物理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提供幫助[1]。
  2   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2.1物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單一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目前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仍然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則被動的聽講接受知識。學生在應試升學的壓力下,并且學校、家長、學生都為了追求成績卻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仍舊為苦學、死記硬背。
  2.2 重視物理基礎理論的教學
   初中物理主要是根據生活中的現象給學生分析相關的物理原理,使學生對物理的認識是從本質上開始的。物理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性較強的學科,但是為了應試、升學、成績,學校忽視了物理實驗的教學,而是專注于物理理論的教學,使學生只知原理而不會應用,使學生無法真正的理解理論知識。
  2.3 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互動
   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完全的按照新課改要求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進行教學,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臺上教,學生臺下學,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幾乎是零溝通、零交流、零互動,僅有的互動也只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使得學生無法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3   生活化情境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3.1將生活中的故事引入物理教學當中
   人對于新鮮的事物,都會有好奇心,初中生的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則會更加的濃烈,將物理的理論知識以故事的形式進行表述,會引發學生的興趣。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實際發生在生活中的故事融入進物理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比如,裝滿水的杯子,在放桌上的時候,水不小心濺出來了一些,將水杯放在桌上時,水杯則在自行移動,有誰能夠知道這是為什么呢?經過學生的思考,給出了答案,原來是因為水在桌面與杯底之間形成了一層水膜,減緩了摩擦力,杯子擠壓了水使水流動,所以杯子會自行移動,這也就是為什么 下雨天車速不能太快的原因。通過生活中的故事可以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探索、思考的欲望,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探索故事的物理原理、知識,不僅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使物理教學的效率也相應的得到提高,并且由于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到課堂教學,使學生們的物理知識應用綜合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2 將生活中的現象引入物理學習當中
   在生活中會出現許多的物理現象,教師得須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物理教學,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提出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進行舉例再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羅列,通過以比賽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進行羅列。比如,水在達到一定溫度時,就會沸騰,這時其中一部分水就會蒸發掉,這一現象就是物質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過程,然后學生進行羅列生活中液化的現象。使學生在充分思考的情況下,都能夠積極主動力的參與到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對物理理論知識、物理原理都更好的進行了學習,從而在主動學習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習物理的效率得到了提高[2]。
  3.3 將生活中的情境引入物理作業當中
   在通過物理課堂生活化情境教學后,教師所布置的物理作業也盡量采用生活化的情境物理作業,有利于對教學的效率進行提高,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物理作業的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能夠更好的進行鞏固,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完《物質的密度》后,教師所布置的物理作業,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中現有的不同材質的物品進行密度的比較,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提示(同樣體積的鐵塊、同樣體積的塑料、同樣體積的木塊等等),學生在做作業時,會將家中可用于進行物理比較的物品進行充分的挖掘,從而進行不同物質的密度比較。學生通過進行生活化情境的物理作業,使學生在生活中完成物理作業的同時,能夠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更好的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且利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識解決在生活中發生的實際問題,達到良好的物理教學效果與物理學習效果。
  4   結語
   物理知識源于生活,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充分進行生活化情境教學,是高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進行物理的學習,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體會到物理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 范全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應用生活化情境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37.
  [2] 吳艷.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J].亞太教育,2016(10):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