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初中物理融合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誕生出的適應學生主體化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內容是教師在教學內容舉例、學習探究活動以及教學形式等多個角度融合生活化教學的特點,從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在物理學習當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并注重保護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思維火花,讓學生能夠在積極向上且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當中實現個人學習價值的最大化。本文主要探究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如何實現傳統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融合,推動物理學科教學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生活化教學 改革設計策略
  傳統物理教學包含理論課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部分,理論教學主要是對基本的物理知識和應用進行講解,實驗教學則是讓學生在學習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來將理論知識應用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上,所以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上的融合需要包含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方面的分別策略。在理論教學中,教師應當變革教學形式創建生活化情景,而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物理問題與實驗素材多多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兩者通用的方法則是在小組合作探究當中加入生活化引導。
  一、做好理論課堂的生活化改進,引入生活化情景教學
  傳統的初中物理理論課堂教學當中,因為有許多概念抽象的理論需要學生進行理解和應用,所以教師必須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有趣的創新,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這些理論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夠牢牢跟緊教師的教學思路實現學習的效率最大化。在理論課堂當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可以具體化為情景教學,教師在選擇創設的情景時最好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實場景,涉及的相關事務也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器物,從而讓生活化情境教學更加貼近于學生的真實生活認知,讓學生在理解抽象的概念理論時能夠有具體化的想象依據來承載學生活躍的想象空間。
  例如,教師在教學“探究光的折射規律”這節課的內容時,可以先在課堂上引入有關光的折射的情景圖片,讓學生對光的折射有一種直觀的情景認識,從而讓學生在看到折射這一概念時能夠借助實物情境的依托來加以理解,這相比于教師采用學術化的理論推導和專業化的概念解釋來進行講解要更加的有趣,同時也更方便學生進行理解記憶,有助于學生對理論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這也能夠讓學生在應用訓練環節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來訓練和鞏固,從而為教師開展的物理學科基礎知識之上的能力提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做好實驗課的生活化改進,借助微課引導開展生活化小實驗
  傳統觀念當中,初中物理的實驗課范疇是指教師帶領學生在實驗室開展的大型實驗課程,這時教師帶領學生所做的實驗往往是課標要求當中至關重要的幾個實驗,在教材上也有大篇幅的專門化細致化的講解要求學生對每一個步驟及原理都熟悉的掌握。但伴隨著教育領域信息化發展程度的不斷提升,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實驗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實驗室,這主要歸功于微課這一教學形式的出現,微課視頻的時長往往短小但是內容比較集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來遠程輔導學生開展生活化的小實驗,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中尋找物理實驗素材,從而用來驗證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這使得實驗教學生活氣息十足。
  例如教師在教學“奇妙的透鏡”這節課的內容時,需要帶領學生分別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成像原理以及成像特點,但是關于這兩種透鏡的成像特點驗證實驗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微課來帶領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并完成實驗。對于凸透鏡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找到爺爺奶奶日常佩戴的老花鏡,首先用手指去觸摸鏡片感受凸透鏡的形狀特點,比如中間厚四周薄的特點。其次,教師指導學生透過老花鏡去看紙上的字,學生會發現紙上的字被老花鏡放大了,這便是凸透鏡的成像特點,鏡像會放大原物體。而對于凹透鏡的實驗,教師便可以指引學生找來身邊近視的同學或者近視的家長所佩戴的近視眼鏡,同樣先以觸摸的方式來確定其中間薄四周厚的特點,同樣用其觀察紙上的字會發現字體縮小,從而驗證凹透鏡的成像會縮小原物體的特點。
  三、做好小組合作的生活化改進,借助生活問題探究開展工作
  無論是理論課堂教學還是實驗課堂教學,都離不開一種重要的學習組織形式便是小組合作探究教學,這類教學往往是先由教師跑給學生一個值得多方思考而且需要反復討論研究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和探究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極大限度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來推動課堂研究學習進度的前進。而對于小組合作的生活化改進,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小問題來讓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來討論并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在此期間,學生的討論遇到瓶頸或者意見不能統一時可以及時的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也會及時對其作出解答指導
  例如教師在教學“探究物質的密度”這一節課的內容時,需要從物質的密度這一具體概念出發讓學生學會對物質的密度進行衡量,并且明確密度與物質質量和物質體積的關系,并且了解影響密度變化的因素。在拋給學生一個問題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之時,教師可以選取“為什么冬天水管容易爆裂”這個生活常識性問題來讓學生去探究,學生通過探究可以發現相同質量的水在凝結成冰之后體積會變大,結合理論知識中學習到的密度與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學生可以將這種現象與密度聯系起來。通過小組組織資料的查詢,學生便可以得到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這一知識,由此便可以解釋水在凝結成冰之后體積為何會變大這一日常生活現象。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將傳統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相融合的切入點有很多,本文只是通過區分理論課堂教學和實驗課堂教學的特點這一角度來切入介紹生活化教學融合的策略,細化之下教師可以選擇的切入點還有很多,因此教師需要在借鑒他人的方法之余做好個人教學設計的創新,實現獨特的個性化教學。
  參考文獻
  [1]郭洪濤.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20):164.
  [2]賀建平.結合生活實際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9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