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現代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施生活化教學,借助生活中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素質,建立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從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  生活教學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171-02
  物理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研究各種物質結構以及相互之間的作用和運動規律的學科,與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有著緊密的關聯,大到軍工制造,小到日常的衣食住行,都在無時無刻應用著物理的相關理論。因此,新課改以來,一直提倡物理教學要摒棄傳統弊端,開拓課堂,使物理教學走進生活,進行生活化教學。那么,如何使物理教學生活化不再是一個口號,而切實地付諸于實踐呢?筆者在這里總結了幾點看法。
  一、留心觀察生活相關的現象,為生活化教學積累資源
  首先,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對于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認真觀察,積累眾多的一手資源,這樣的話在課堂上才能夠得心應手,隨手拿來。因此,教師就要有良好的觀察習慣和整理的能力,保持一顆學習和上進的心,最大可能地豐富自己的見識,為教學積累資源。
  1.注意科學的發展和動態,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科技從理論到生產量化用的時間都很短,科技在不斷地改進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創新著我們思維模式,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隨時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留心觀察科技前言動態,對一些新事物的發展和進步要有所了解,如果教師故步自封,僅僅依靠自己學校學的那些知識進行教學,那么很快就會被時代拋棄,甚至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也喪失“聞道在先、博聞強記”的優勢,在接受新事物上還不如學生。因此,教師要時刻留心,通過網絡,影視,報刊等途徑關注前沿的科技信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見識,加大知識儲備。
  2.留心觀察生活,發掘物理資源。物理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物理的知識和理論都是來自于生活的實踐,人們的生活中處處在應用著物理知識和理論,所以,教師要多多觀察和留心,尤其是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教師要了解這些現象的成因,特點等,能夠以相關的物理知識和理論去解釋他們。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有親近感。比如冬天到了,人們都穿上羽絨服,羽絨服為什么能夠保暖。在冬日干燥的天氣里,為什么靜電現象時有發生。另外,還有經常用到的指甲剪  吹風機等都蘊含著什么物理知識。這些都是老師教學的良好素材
  3.留心自然現象,揭示物理實質。自然界是千奇百怪的,四季輪回,雨雪風霜,大到日月星辰,小到細菌微生物,都在不斷地變化和運動著,這些現象背后都隱藏著很多的物理知識和理論,了解到這些現象背后的實質,掌握第一手的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的第一手資料,對于提升我們物理教學趣味性以及教學效率都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大自然中水循環,比如生活中常見的光直射、反射和折射現象,都是我們教師教學可以利用的絕妙資源,而且這些例子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課堂教學融于生活,建立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
  1.將教學內容與聯系緊密的有關生活場景相融合。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有的現象是非常容易在課堂中再現的,因此,教師可以盡可能地加以利用,比如摩擦起電,光在水中的折射等等。
  2.將學到的物理知識和理論與學生們身邊的學習和生活用品聯系起來,比如學生的學習用具:轉筆刀,鋼筆,書包等以及一些眼鏡、指甲鉗、自行車等生活用品,甚至我們的身體本身等都存在著相應的物理知識和理論,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利用,一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
  3.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具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比如一些需要時間和空間變換的現象等,如潮汐現象,各個天體的運動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模擬和重現。
  三、開展物理綜合實踐,將物理知識運用于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要應用于生活,這樣才是真正地學到了知識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物理知識去解釋自己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和問題。而對于教師教學來說,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要開拓新的教學模式,開展物理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這樣的方式相對于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培養他們實踐能力,提升了科學的素養。
  作為教師,我們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物理,再有目的地進行實踐互動。當學生對自然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系統而科學的觀察和探究之后,就會發現原來物理知識就在自己身邊,而且是那么有趣,書本上原本空洞的、毫無生氣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利用杠桿原理來解釋人身體的肌肉和骨骼的工作過程,使得學生明白為什么有的運動項目使人很容易感覺到疲勞,幫助學生理解杠桿原理。如此這樣,經常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有條件,針對所學內容,安排學生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制作,對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幫助。
  綜上所述,在物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策略既是物理教學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需要。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提升自己的知識和理論水平,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用自己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伍庚發.淺談初中物理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文理導航,2013(12).
  [2J]鄧建聰.淺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2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