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具有復雜的知識和概念,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要將實驗教學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充分認識到生活化實驗教學的理論基礎,明確教學實施的具體原則,開展一系列全新的教學措施,實現實驗情境、器材及過程的生活化,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實驗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128-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初中院校對物理教學的要求逐漸提高,不斷在物理實驗中融入生活的元素,豐富實驗教學的體系,要求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物理、找尋物理、感受物理。初中物理實驗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意味著實驗教學的進步,增強實驗教學的生活化,以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和應用,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
1 物理實驗教學實施生活化的理論基礎研究
1.1 以陶行知的生活理論作為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
依據
陶行知的生活理論曾說明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一定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在現實生活中展現教學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生活的元素,在物理實驗中積極融合生活的元素,一切從生活出發,以實際案列作為教學的依據,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改變“黑板式”的教學方式,有效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出學生利用實際情況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和應用[1]。
1.2 以建構主義生活理論作為物理實驗教學的依據
建構主義是當前教學最為遵行的教學理論,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要開展一系列活動措施,充分利用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將學生原有的知識內容融入新的知識經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教學的效果。
1.3 以杜威實用主義理論作為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
依據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創建了實用主義理論,為未來教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保障了教育有序、高效地實施,他曾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產,教育即經驗改造”,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未來的準備,學校即社會,教育與經驗緊密結合。由此可知,在物理教學中,實驗離不開生活的融入,傳遞寶貴的生活經驗,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2 物理實驗教學實施生活化遵循的具體原則
物理實驗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采用生活化的理論基礎,注重升華實際的實施原則,遵循一定的理論依據,主要采用以下實施原則。
2.1 生活化原則
課堂教學是學生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人生經歷,主要包含實驗、練習及教材,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內容,需要緊緊聯系生活實際情況,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模式,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優化實驗教學的操作,了解到更多的物理操作過程,掌握到更多的實驗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2.2 科學性教學原則
初中物理實驗是一項較為科學的知識,包含著眾多的科學內容,展現了許多的科學現象。教師應實現物理實驗的科學性,實施科學性教學原則,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采取較為科學的教學手段,從生活中選取具有科學意義的材料,從而保證實驗教學的科學性,保障實驗知識、理論及操作的準確性。
2.3 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實驗教學操作,引導他們全面認識生活實際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將生活實際與實驗教學結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考慮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 物理實驗教學實施生活化的具體采用策略
3.1 物理實驗器材的生活化,增加物理現象的樂趣
物理實驗教學要注重學生生活化的體驗,首要任務是提升實驗器材的生活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器材的結構、操作及注意事項,從生活中找到與器材類似的物品,增加學生對使用器材的了解,增強物理現象的樂趣。當實驗器材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器材,展示他們對器材原理與知識的認識,更容易接受器材創造的實驗現象,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如教師在講授溫度這一節時將溫度計作為實驗器材,展示熱脹冷縮的實驗原理,讓學生自主去生活中探尋溫度計的變化現象,用肉眼觀察到溫度計在冷水與熱水中現象存在的區別,得出相應的實驗結論,從而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
3.2 物理實驗情境的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逐漸將物理實驗教學情境生活化,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物理知識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對物理知識的重要作用,促使實驗過程富有真實性和現實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3]。如在凸透鏡成像實驗過程中,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去觀看與凸透鏡相關的生活物品,了解到眼鏡、照相機等凸透鏡的形成原理,促進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提出疑問,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探索欲望,展現生活實驗情境教學的意義。
3.3 物理實驗過程的生活化,保證實驗順利開展
初中生還不具有復雜、系統性的物理知識,對實驗過程的了解還不夠全面。教師要將物理實驗過程變得具有生活性,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出具有生活化的實驗操作過程,滿足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保障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與發展,提升他們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和掌握,保證實驗順利的開展。如在學習聲音的特性時,學生已經通過生活經驗對聲音形成一定的了解,掌握到音調、音色等相關知識。教師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聲音知識,在物理實驗過程中進行進一步的擴充,拓展出眾多與聲音響度相關的因素,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
物理實驗是當前比較熱門的教育學科,備受學校、教師及學生的關注,成為了當前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要將物理實驗教學與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實現生活化的實驗教學過程,積極利用生活性、科學性、主體性的教學原則,促使實驗器材、情境、過程富有生活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陸芳.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11.
[2]蔣玉英.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2).
[3]趙巧生.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