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的探究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以及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也是自然科學知識學習的基礎,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思維的嚴密性特點,在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說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是初中教學過程中開發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和途徑。物理學科本身也蘊含著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人文故事,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和物理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與熱情。增強初中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就成為當前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關鍵詞: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存在問題;實踐應用
  引言:
  初中是學生知識體系建立以及思維模式確立的關鍵時期,同時這一時期學生的叛逆心理十分嚴重,剛性教學模式往往會取得極為相反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輕松的教學環境就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改善了學生的叛逆心理,激發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和熱情,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嚴謹知識體系的建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就趣味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探究。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
  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包含的知識理論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特別是部分物理公式和定理過于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極大地增加了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得初中物理教學中班級兩極分化狀況愈發嚴重。
  2.課堂教學模式陳舊,影響了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物理知識理論的提出、相關概念的講解以及物理習題訓練構成了基本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然而過于固定和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趣味性環境的缺失使得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構建難度增大,影響了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3.學生學習興趣的欠缺,使得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不理想
  初中是學生叛逆心理十分嚴重的時期,對于知識的學習有著天然的抵觸心理和強烈的反感,對于抽象的物理知識以及理解難度較大的物理習題,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缺少探究學習興趣和熱情,極大地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習慣的養成,初中物理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二、趣味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 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物理實驗教學課前導入,增加實驗教學吸引力
  完美的課堂導入環節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成功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在一定程度上,課堂導入環節的精彩與否以及內容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進度和效果,作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在實驗授課過程中更應當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創設以及吸引力的增強,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知識的講解以及實驗的相關細節上。
  例如:筆者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章節教學過程中,進行鬧鐘置于玻璃罩內逐漸抽離空氣,并逐漸讓空氣進入玻璃罩內的聲音觀察實驗。首先為學生播放了自制的教學視頻,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以及傳播的相關媒介,以動畫圖像的形式將聲音傳播實驗的知識呈現給學生,在激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后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2.增強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降低物理知識的學習理解難度
  對于初中生而言,大多數的物理知識理論過于抽象和晦澀難懂,具有較強的距離感,很難激發學生的聯想性思維以及記憶思維能力,嚴重降低了初中物理教學對學生物理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效果,無法深層次的引領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應用的廣泛性和深度。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生活實例與物理知識的結合,以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講解,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以及促進學生聯想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科教版《流體的力現象》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以現實生活中幼兒洗澡時浮于水中以及死海的浮力現象等進行舉例,從而降低物理知識的理解記憶難度,促進學生聯想思維的發展。
  3. 使教學語言充滿趣味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學語言,可以讓學生對于接觸到知識更好的理解,更加具體化學習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串聯與并聯電路的電流》時,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進行描述,將電流問題模擬到生活實際問題“想要到達相同的站點,第一條路設置收費站,第二條路沒有收費站,同學們會選擇哪條路?”同學都會選擇沒有收費站的線路。此時教師就會引入電流相關知識,那收費站比喻燈泡,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可以更加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4.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物理探究實驗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可以活躍課堂實驗教學氛圍,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學習意識,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物態變化》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水的汽化和液化實驗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題目,學生對酒精燈加熱溫水直至沸騰的現象進行觀察,同時在燒杯的上方懸置白色瓷板,觀察水沸騰后蒸發汽化,隨后凝結在白色瓷板上液化為小水珠,這一實驗的難度不大,適合4人小組共同協作,觀察記錄從而掌握水的物態變化過程。同時還應當注重安全防護措施,在實驗室中避免燒杯傾倒燙傷的問題,極大地加深了學生對物態變化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全程指導和講解的物理實驗教學效果要遠遠的強于學生獨立完成的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實驗過程的引導以及問題的講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育的過程中,注重的不只是知識的傳承,還要注意對學生物理興趣的培養。趣味性教學是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掌握物理知識的重要教學方式。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教學方式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曹春.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7 (36):47-48.
  [2]曲彥橋.淺談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學的探究與實踐[J].學周刊,2017(06):187-188.
  [3]張懷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99-100.
  [4]馬宏志.初中物理教學趣味性缺失及教學建議[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45(16):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