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課提高化學實驗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實驗是探究化學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時,它也是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重要工具。所以,實驗對于化學教學意義重大。然而,隨著學生知識的沉淀和思維的成熟,高中實驗為了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也變得“難以理解”。針對此,為了輔助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獲得化學知識,本文進行了有關化學實驗微課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 化學 微課 實驗 有效性
因為高中實驗是一種實踐性和綜合性極強的知識探究活動,所以,提高化學實驗的有效性,就意味著學生深刻掌握了化學知識,增強了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升了邏輯思維能力,強化了綜合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而面對時間少、任務重的高中化學教學處境,又如何提高時間少之又少的實驗的教學有效性呢?此時,教師就需要引入微課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借助微課短小精悍、可重復觀看、直觀詳實的特性來豐富實驗教學,提高化學實驗的有效性。
一、組織演示實驗微課,提高實驗能力
實驗是化學原理的認知過程,可以輔助學生深刻理解化學知識。但是,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復雜性。這兩種特性經常會導致實驗失敗甚至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威脅。所以,在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制作演示實驗的微課引導學生觀看,讓學生熟知實驗的過程、熟記實驗的注意事項,從而從容地進行化學實驗,正確操作實驗,提高實驗能力,繼而提升化學知識學習能力。[1]
例如:在進行“碘的萃取”實驗教學時,由于其過程比較復雜且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而為了避免學生在實驗中發生不必要的麻煩,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首先,我播放了提前制作好的演示實驗微課,引導學生觀看學習。即第一步,介紹實驗原理,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并有重點的去觀看實驗過程;第二步,介紹實驗藥品和儀器,為后面學生自主進行的實驗操作做準備;第三步,操作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學習并記錄,包括:撿漏、裝液、振蕩、靜置分層、分液(取上下層液體)、回收、清理儀器整理實驗桌。第四步,點明注意事項。其次,引導學生回憶微課,幫助其串聯實驗過程;再次,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此時,我會同步播放微課,避免學生出錯。而在整個過程中,通過演示實驗微課,學生既理解了此實驗的目的,掌握了碘萃取的知識,又深刻記憶了實驗過程,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梢?,組織演示實驗的微課,可以從感官上刺激學生,促使學生深刻理解實驗,繼而提高實驗能力。
二、開展探究實驗微課,強化化學思維
在素質教育下,探究實驗成為了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學生針對某一化學知識提出猜想,然后通過實驗進行驗證,繼而得出結論的一種實驗方式。而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透徹理解化學原理或者現象。但是,由于目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較低,所以教師需要借用微課,用探究實驗微課具體展示探究的過程,輔助學生學習,進而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強化化學思維。
例如:在進行“膠體制備及性質探索”的實驗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獨自探究的能力,強化其化學思維,我開展了探究實驗的微課教學,展示探究思路。第一步,提出探究問題。1.所制產物中是否含有Fe(OH)3膠體;2.濾紙可否用來分離CuSO4液體和Fe(OH)3膠體;3.氫氧化鐵膠體的電泳;第二步,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找出實驗原理。即FeCl3+3H2O?Fe(OH)3+3HCl。膠體的分散質粒子在1nm-100nm之間。具有丁達爾效應和電泳現象。第三步,解釋實驗需要的藥品和儀器,如Cu(OH)2溶液、FeCl3飽和溶液、泥水、電子激光筆等;第四步,演示Fe(OH)3膠體制備的過程。第五步,依次回答問題。在獲得Fe(OH)3膠體之后與CuSO4溶液和泥水比較,回答問題1。具體操作為:將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膠體的燒杯置于暗處,分別用激光筆(或手電筒)照射燒杯中的液體,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進行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然后,又依次介紹了如何探究問題2和3。而在整個微課過程中,學生形成了探究實驗的基本思路,對化學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并強化了化學思維。可見,微課確實能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進行合作實驗微課,增強創造能力
受實驗器材的限制,我們沒有辦法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條件。所以,實驗課基本上是以合作實驗的方式進行的。而合作實驗除了無法兼顧每個學生的劣勢之外,它還具有獨立實驗不可比擬的優勢,如學生可以發展合作精神,可以發散化學思維,能夠增強創造能力等。但是,目前學生合作的能力并不高,無法做到有序的分工協作,實驗效率較低。而為了增強實驗的有效性,我引入了合作實驗內容的微課,引導學生學習,以提高實驗效率,提升學生創造的能力。[2]
例如:在進行“探究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的實驗教學時,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創造能力,我組織學生觀看了合作實驗微課并引導學生學習合作實驗探究的方式。而觀看之后,學生模仿其方式進行了實驗。如甲實驗小組:首先,他們針對實驗題目進行了討論,在討論中將題目分解成三部分,即“離子”、“反應”、“條件”;剖析完之后,學生又進行了分析,構建實驗的框架,即學生先找到了能夠用于實驗的會發生離子反應的物質,如酸、堿、鹽;之后討論了實驗中用到的原理,即Cu2++2OH—=Cu(OH)2↓,OH—+H+=H2O,CO32—+2H+=H2O+CO2↑;然后成員將小組又細分成三個小分隊,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實驗,發表意見。如第一小分隊,他們負責組織Cu2++2OH—=Cu(OH)2↓這一實驗原理的實驗,在實驗中,有人負責操作,有人負責記錄現象,有人負責總結得出離子反映條件。而在整個過程中,相較于之前的合作實驗,學生操作的過程井然有序,每個人都參與意見,不僅為實驗貢獻了力量,而且發散了思維,增強了創造能力??梢?,微課可以提高合作實驗效率,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面對化學實驗這一科學、復雜的探究活動,單純依靠書本講解和學生的懵懂探究是無法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的。因此,教師必須引入微課,充分利用微課重復觀看、生動具體的特性來逐步提高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與此同時,微課的跨時空性還能減少課堂時間的浪費,極大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亭霞.微課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59).
[2]馬伏清.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分析[J].赤子,2018,(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