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課開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利用微課去開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引導初中生建立生物知識體系,讓生物的學習更加深刻、具體、靈活。生物實驗可以將生物學知識化抽象為直觀,將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通過分析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利用開展微課的形式進行生物實驗課程教學,探討利用微課的形式開展生物實驗教學的途徑,從而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效率。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初中;生物實驗
現如今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現代教育引入信息技術之后,從原來的教學方式向信息技術教學方式轉變,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歡,不僅節省了時間,還特別方便。微課教學都是5-8分鐘的教學時間,微課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就像是隨時都可以打開的“小課堂”,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去掌握課程知識,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增加課程中需要反復強調的重點知識,因材施教。
一、微課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優勢
微課在如今的教學中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是現代化教學的潮流?,F代教學提倡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要將這種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微課作為新型教學模式需要充分地利用它的優勢。
1.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生物知識非常的零散,并且很多知識都是抽象的,生物學讓很多學生學起來都很費力。所以利用微課進行生物學習就可以將這些知識框架化,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創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微課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尋找趣味。學生可以從生物學中的某一個知識點作為起始點,然后用一個點去進銜接行覆蓋。每一個微課都涉及一個生物知識點、生物實驗、學習方法、教學等,這些都是學習不可缺少的成分。例如,在學習7年級生物學教材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時,微課可以從“人體”向人體的營養、人體內的物質運輸、人體的能量供應和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進行知識覆蓋,從向學生介紹人的基本構造開始,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環境,在生物實驗中,可以向學生展示人體模型,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人體”。
2. 攻克生物教學重難點
初中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學生要在實驗中去感悟生物學的魅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傳統生物實驗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無法進行,比如季節、氣候、生物標本等,這些因素都能夠限制生物實驗教學。但是微課可以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微課也彌補了這些缺陷,制作好的微課可以讓學生隨時觀看,而生物實驗中的生物活體可以虛擬化,換句話說,微課實驗就是一個小實驗室。在微課實驗室中,學生可以隨時進入,利用微課實驗,讓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可以攻克很多生物學重難點知識。例如,在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時,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一個非常抽象的知識,同時也是初中生物學習的重難點,學生僅僅通過書本和教師上課所說的根本不能夠真正地理解遺傳和變異。而利用微課,學生就可以看見微課中虛擬的生物遺傳變異影像,直觀地向學生展現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3. 促進素質教育高效化
生物知識極為復雜,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每個學生學習情況也是不同的,但是微課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微課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讓知識能夠真正地滲入學生的內心。微課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全部圍繞生物知識點開展。每一個微課中包含的不僅是教師“教”,還有學生的“學”。學生只有親身體驗知識才能夠真正地掌握知識,在微課中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素質教育。
二、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微課對生物教學有很多有利的幫助,具體有以下三點:首先,微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帶入課堂的教學,多媒體計算機形成的畫面可以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和思維的沖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由于多方原因,很多實驗無法直接開展,此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還原實驗過程,將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將一些靜態的情景轉化成動態的情景,顯示出事物變化以及發展的過程。這對生物課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能夠讓學生親身去體會是更好不過的。其次,微課能夠豐富生物教學。微課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利用微課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索的環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途徑。最后,微課學習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將生物學科知識、生活常識結合起來,在將課外和課內的知識聯系起來,最終自己得到了問題的最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三、利用微課預習生物實驗
預習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生物學的知識很多都源于生活,而教育也是源于生活的,生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大課堂。初中生物學主要是研究生命現象以及生命活動規律,生物實驗和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利用微課進行生物實驗預習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有一定學科高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微課開展的目的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生物教材的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對課外生物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例如,“人體物質運輸的途徑”教學中,人體中的物質運輸是通過血液循環進行的,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研究人體中血液循環的方向,同時也讓學生對人體心臟進行了解,所以微課課件中會出現一個直觀的人體血液運輸過程,這都是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制作的。在這節課的預習中,微課中主要提出的問題有三個,分別是:①心臟的四個腔中,哪一個腔壁最厚?②心臟的四個腔分別和哪些血管相通?③心臟中的血液是如何循環的?這三個問題的提出能夠讓學生知道這一節課的學習重點,明確指出了學生預習的方向。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也有很多實驗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比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等,這樣的實驗常常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因素而無法實施,這時就可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實驗教學中,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開展信息化輔助實驗教學,應用多媒體進行“思想探究實驗”。初中生物教師可播放前面一個班的實驗操作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邊看邊分析實驗操作和處理上存在著哪些問題、哪些誤差。通過讓學生自己找誤差產生的原因,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水平,同樣能夠達到實驗的目的。
微課是現代教學趨勢,微課來源于課堂,是教學的精華濃縮,微課的教學方式真正意義地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微課中的教學能夠突出重點、教學條理清晰,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規避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能夠完善初中生物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 黃勱.利用微課開展初中生物實驗翻轉教學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7(37):46-47.
[2] 徐猷,徐月明.基于微課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生物教學, 2015(24):18-19.
[3] 梁春玲.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研究——以《細菌》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5(Z2):25-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