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微課即微型視屏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
微課的“微”,主要體現在其時間短上。通常情況下,一節微課的時長均短于十分鐘,有的甚至只需兩到三分鐘即可完成教學任務,加之微課主要是以數據的形式借助網絡進行存儲、傳輸,所以學生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就可在零散的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真正地彌補了初中生物課程的課時少、內容多、課堂學習時間不夠用的問題,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全體學生都能實現對生物知識的有效掌握。在生物科學教學中,若對其有效利用,則能讓實驗操作、知識點多而零散甚至抽象的生物課的教學效率能得到有效提升。
下面就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微課讓生物知識更生動、形象,上出學科特色
初中生物知識體系雖有大的知識框架,但知識點較為零散,甚至有的小知識點較為抽象。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理解起來略顯吃力。初中生物知識體系雖有大的知識框架,但知識點較為零散,甚至有的小知識點較為抽象。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理解起來略顯吃力。在教學中若能有效采用微課合理地選擇、組合素材向學生展示,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例如,在操作“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這一實驗時,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講其涉及到的人血永久圖片的觀察、血細胞的識別等內容做成小單元微課,配合聯系引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并且讓學生通過視頻的觀察對實驗的原理、操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讓學生動手操作,之后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例如植物葉片、紙纖維等內容進行觀察。以使其科學素養和學習興趣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微課讓生物實驗教學易于開展,體現素質教育精髓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實驗是發現和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豐富學生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實施素質教育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雖然各校的班班通已經安裝,生物實驗室也大都具備,但實際操作起來,有時卻有一定難度和限制,比如某些實驗存在教學內容與自然季節不相符的困難。在進行“霉菌生長的環境條件”實驗時,由于實驗的反應時間過長,教師就額可以通過微課為學生播放實驗步驟和發生過長。并在視頻的拍攝中,學生可以在幾秒鐘內清楚地看到可能需要數天才能獲得的實驗結果。所以利用微課可以彌補我們在實驗探究上不能有效開展的不足。
三、微課具有重復播放的功能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微課所授的內容多呈“點”狀,知識點可以的多方面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速度。微課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們的學習資源,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的需求,而且還能夠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可以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和探究興趣,能夠讓他們獲得學習的原動力和求知欲,即便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他們也會在興趣的鼓舞下獲得克服困難的毅力和爭取成功的信心。微課利用其綜合性的呈現方式,將生物的知識變得豐富多彩、形象具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可以說,微課在出總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而如何確保其實現價值最大化,就需要教師在微課制作和應用中都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即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要確保內容的選擇具有代表性、方向要具體、內容也應該短小精悍、同時在講解的過程中也要以通俗易懂為前提,以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接受和看懂;而在微課的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學、適度,也就是說選擇的內容與講解的內容相關,并能夠很好的輔助教師講解的內容,而不是一味的多用,濫用。
總的來說,微課作為信息時代新興的一種教學形式,不僅可以通過輔助傳統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促進其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說,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就目前情況來看,雖然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僅僅是一種有益的補充,但是它的前景是無限的,在未來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必將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