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填空應該這樣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法填空是高中英語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學生不易把握。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將語法填空常見的四類問題逐一剖析,總結出了一般性的規律,給出了較好的應對策略。對廣大的高中學子來說,不失為一劑學法良方。
關鍵詞:語法填空 高中英語 失分點 答題 規律
語法填空是近年來高考英語新推出的的一種題型,意在考查考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語法、詞匯和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意在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于廣大的考生而言,位于試卷后半部分的語法填空是英語得分的分水嶺之一,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失分慘重。筆者認為,摸清這種題型的套路是解答這種題的關鍵。下面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語法填空題的看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1]
綜觀近年來的全國卷英語試題,我們不難發現語法填空類題目有這樣的一些規律:選材上還是重在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文化,倡導正能量;話題上更加貼近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便于學生閱讀理解;語法上依然是考查時態和語態、非謂語動詞、并列連詞、介詞、名詞、形容詞和副詞、冠詞、代詞、三大從句等;出題方式上提示詞類題和純空格類題的比例一般為7:3。這些規律為我們更好地解答語法填空題提供了科學指導。[2]
根據我的親身經歷和諸多調查,學生做語法填空題的失分點大概如下:第一,基礎語法掌握不扎實,分不清句子結構,導致填詞方向出錯;第二,不會靈活運用介詞;第三,語篇總體意識欠缺,導致時態出錯;第四,書寫習慣較差,卷面不清晰,導致閱卷教師難以分辨。
針對上面常見的五個問題,我們來逐一剖析。
對第一個問題而言,很多考生談語法色變,殊不知語法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能在掌握語法規律的基礎上細心地去分析句子結構,那就能化難為易了。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對語法填空題進行總結后,你會發現考點也就那么幾個。在你填入一個動詞時,首先要分析句子缺不缺謂語,從而判斷此空是謂語還是非謂語形式。如果是謂語,則考慮該使用什么時態,縱觀全篇,聯系上下句,抓住關鍵詞,譬如出現and、but等明顯的連接詞時,那么前后兩個句子的時態常需保持一致。如果是非謂語,則考慮該用分詞還是不定式。當你填入一個名詞時,你必須熟練地想到單復數、所有格的變化。而代詞的變化雖較少出現,但仍需注意:通常是與人稱變化有關的三大類、五小類,即人稱代詞、物主代詞、反身代詞,另外還有幾個特殊的不定代詞變化,如no one/none;other/another等。至于形容詞和副詞,則需關注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這一點需要平時的積累。數詞形式的變化較為簡單,??嫉氖腔鶖翟~、序數詞以及加后綴的變化,對于這類變化而言,分類整理有助于記憶。最后一點就是詞的派生現象,需要注意的是確定派生詞后,還要看詞意是否符合語意,譬如括號里所給的提示詞是happiness,而橫線所需填的是形容詞,這時候你就不能草率地填上happy,也許語意需要的是unhappy,要小心陷阱。
對第二個問題而言,介詞在語法填空中的考查多為固定搭配,只要你肯花時間去記,介詞的考查不易丟分。至于固定搭配的記憶,死記硬背不僅費時間而且效果不佳,很容易出現弄混的情況。就筆者的經驗來看,像on、in、with、away等常用介詞是可以通過中文語意理解記憶的,如with用中文理解有“和、伴隨”的意思,故get along with、talk with的搭配就不難記住了:又如to的使用意義多為“對、由于”,listen to、due to等詞組的語意均可與之聯系記憶。這種聯想記憶方法對于記憶單詞短語是有一定作用的,個中的規律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總結。
對于第三個問題而言,我有個小妙招,那就是先將文章快速通讀一遍,了解全篇文意,然后根據上下文答題,最后還要將填好的單詞代入文章中再讀一遍,以確認效果。毋庸置疑,這“三遍法”雖然麻煩,卻行之有效,可謂是一部“葵花寶典”。如果僅憑語感“一遍過”,那也難保不發生錯誤。
我還想針對未給單詞提示題型的填詞提供一個小妙招:上下文中出現的關聯詞,考生可以根據上下文和自己積累的知識,填入某個已出現的詞或與其相關的同義或反義詞。答案的線索可能在本句,也可能出現在上下相連的的一句,還可能出現在比較遠的地方——上下段中與此段位置大體相當的句子。如果該橫線出現在某段首句,則線索可能在上下段的首句;如果出現在某段的末句,則線索可能在上下段的末句,以此類推。
至于第四個問題,需要平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我想,只要端正態度,堅持不懈,功到自然成。
總之,對于語法填空類題,我們一要夯實基礎知識,二要增強語篇理解能力,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唐義.13招助你拿下語法填空.英語街,2017(03):66-68.http://www.cqph.com.
[2]杜志建.探求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應試技巧和方法.試題研究,2018(1):02-05.http://www.qingshao.net.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