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視域下校外教育專業活動模式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互聯網信息科技對校外教育領域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在校外教育的教學、活動和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應用。本文對互聯網視域下校外教育專業活動模式探析,針對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要開展的培訓活動以及對日趨完善的互聯網新技術對校外教育活動的展望,試圖分析出新時代下培訓活動和公益活動融入互聯網技術開展校外教育的一般模式,試圖探尋互聯網+時代下教育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應具備的綜合媒介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校外教育培訓活動公益活動
  一、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信息化現狀
  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系共青團紹興市委下屬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機構,近年來,中心先后榮獲全國先進青少年宮、浙江省一級青少年宮等一系列榮譽。
  中心的信息化工作起步早,進步顯著。從2011年開始,中心開發網上報名系統,2016年暑期正式上線使用。目前,我中心網報金額占總金額占比達87.56%,基本達成了網絡報名全覆蓋。
  中心微信公眾號從2013年開始建立,至今已推送圖文1000余條,粉絲關注量達22000余人,近年年閱讀量30萬次以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同時,中心依托微信公眾號開展培訓活動和公益活動,如思維訓練“神龍”答題、文學“學海拾貝”、“紅領巾公益夏令營”、“快樂星期天”等活動。
  二、探析互聯網視域下校外教育培訓活動開展的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傳統的培訓活動開展運用新媒體平臺和技術,依托于微信公眾平臺,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進行改變和轉型。
  首先在形式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在互聯網時代下換發生命力,必須首先在形式上加以探索。傳統的教學課堂是無法共享,無法交互的密閉空間。而利用直播課堂,將課堂展現在直播平臺上,使傳統的課堂更為開放,更具互動性。中心在2018年春季培訓中,利用“映客直播”手機APP平臺,將素質培訓公開課展現在直播平臺上,學員和家長可以在直播平臺上觀看素質培訓授課過程,“試聽”中心的培訓課堂。直播課堂的模式,讓傳統課堂利用互聯網以及移動媒體的平臺,將傳統課堂打造成共享、交互的開放系統。
  作為課堂延伸的重要部分,中心的文學和思維訓練項目實現了線上答題、閱卷、反饋的網上答題成熟案例。利用互聯網產品——金數據“在線考試”應用,取代了原有的線下答題,為文學和思維訓練組提供了高效、便捷、穩定的網上答題和統計數據的渠道,在課堂延伸上實現了互聯網化。
  其次,不僅在形式上,更在內容上實現互聯網化。微課產品符合當下互聯網短視頻的時代特點。不到10分鐘的優秀微課產品的制作和上線,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空中課堂”。中心每年組織校外教育教師制作優秀的微課產品,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建立“微課中心”,學生通過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主動學習和獲取知識,并自主嘗試和實踐。
  另外,中心思維訓練課程利用多媒體、信息化等技術,已成為較為成熟的互聯網教學案例。思維訓練課堂學習分享的優質資源進行課堂備課,課堂中利用精心制作3分鐘的微視頻和優秀的說課視頻準確把握課程核心知識點,利用平臺授課系統,輕松實現學生點名、隨機提問等課堂過程。打破傳統交作業的方式,移動端完成作業并提交立即知曉答案,錯題大數據分析反饋及時效果好。
  三、探析互聯網視域下校外教育公益活動開展的模式
  目前,紹興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利用網絡與公益活動中“快樂星期天”主題陣地活動、暑期公益夏令營等公益品牌活動進行了深度融合。我們把公益活動的開展過程進行分解,以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三大活動過程進行互聯網的融合。
  在活動前,實現穩健成熟的網絡報名。為更好實現網絡報名,中心利用微信公眾號“閱讀原文”功能,結合第三方運用“金數據”、“報名吧”實現了網絡報名的便捷化,提供了安全穩定的報名通道。網絡報名的實現,極大地增強了公益活動的傳播范圍,讓公眾充分了解公益活動信息,極大地解決公益資源的浪費問題。
  在活動中,中心嘗試利用直播技術和小視頻記錄活動進展,制作精美的公益活動小視頻,并在線上進行傳播。直播技術上,借助“映客”直播平臺和直播技術團隊在元宵節主題活動、紅領巾研學活動進行拍攝上線。此外,在2018年紹興市成人禮活動中,小視頻在微信朋友圈裂變式的傳播,讓中心的公益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
  活動后的活動報道中,注重全媒體融合全方位報道和反饋機制。活動報道過程中除傳統媒體電視臺、紙媒的報道,注重微信自媒體平臺,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深層次進行活動報道。同時,注重公益活動參與者的需求,在紅領巾夏令營增設活動感受的征文比賽,并在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平臺傳播,實現公益活動發展的“共贏”。
  四、教育過程中的兩個主體的新媒體素養要求
  互聯網視域下校外教育培訓活動開展,作為教育的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應具備相應的新媒體媒介素養。
  作為教育的組織者教師,要強化和提升互聯網認知。通過創設互聯網學習環境,利用培訓、學習等多種途徑來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養。
  其次,重點提升信息化教學技能。對于教師來說,要熟練掌握互聯網教研的相關技能,并在課件制作、課堂設計、課堂互動等環節利用新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最后,教育者要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在大數據時代的未來,數據分析與挖掘將成為教學的常規工作。教師應該從對教材、習題、測試等數字化處理過程,統計、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并為學生推薦更為合適的學習路徑。
  對于學生來說,要學會和熟練互聯網學習的技能。對于互聯網“原住民”一代,對于互聯網和新生產品并不感到陌生和困難,在此基礎上,要熟練掌握各類互聯網技術和教育產品,適應未來教育信息化大環境。
  其次,要加強主動學習能力。隨著互聯網的的發展,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并將有所轉變,從教師為主體慢慢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需要分析自身不足和學習薄弱之處,主動去學習獲取知識。
  結語
  通過對紹興青少年活動中心活動開展,探析出校外教育專業活動模式。培訓活動開展中,要抓住校外教育培訓的過程分析,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出發,在形式上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在內容上創造出符合信息時代發展的教育產品,實現互聯網化。而公益活動的開展,要抓住活動中的過程,在每個過程中與互聯網融合,實現完成的公益活動的互聯網生態系統。
  作者簡介
  黃思煜(1992.4—),男,漢族,籍貫:浙江省紹興市,本科,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3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