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主題活動視域下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前教育是刺激幼兒進行健康發育的教育時期,通過一定的教育計劃,使幼兒逐漸實現腦功能的健全和發展。兒童時期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是學習發展最快的時期。通過正確、適當的教育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會對幼兒的成長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兒童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對語言具有一定感知和學習的能力。本文將對學前兒童的語言教育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學前幼兒的語言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主題活動;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250-02
  主題活動的教育方式在當前的幼兒教育要求下不斷發展,在兒童的學前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幼兒在成長發育期,對外界的刺激活動能夠快速做出反應,成為幼兒學前語言教育培養的關鍵。在主題活動的教育方式中,必須對主題活動進行充分的規劃和設計,發揮對幼兒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中,兒童的語言能力來源于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和實踐,為此需要在學前教育中增加幼兒體驗真實生活的機會,增加幼兒對周圍環境認知的機會,使幼兒在實際的活動中培養自身的思考和語言能力。
  一、主題活動的意義
  主題活動是指在集體性活動中以一個主題為線索,通過主題進行活動和交流。在幼兒教育中,主題教育相比傳統的教育模式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主題活動的題目一般來源于生活,容易引發幼兒的參加興趣
  主題活動題目的設定一般來自于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通過這些主題可以有效的吸引兒童的參與興趣,并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和語言組織溝通能力。幼兒通過主題活動將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進一步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1]。
  (二)主題活動教學方式更具系統性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以課本授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系統性的教授給幼兒相關的學習知識和語言內容,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充滿片面性以及無法有效的消化掉相關知識[2]。而主題活動式教學使用系統的教學教材,按照制定的教學計劃,使各個主題活動之間產生更多聯系,使幼兒在主題活動的課程學習中能夠不斷回憶知識之間的連續性,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和系統性認知。
 ?。ㄈ┲黝}活動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
  主題活動的制定可以根據節日、季節進行隨機安排,使幼兒在學習中保持趣味性,促進幼兒對知識的學習了解。同時,主題活動的安排也可以在長時間的大主題下進行小主題設置。這樣的靈活教學方式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
  (四)主題活動激發幼兒動手能力
  主題活動能夠促使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養成,提升幼兒的溝通能力和意愿,以及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開發幼兒的語言天賦。
  二、通過主題活動的選擇確認兒童語言教育的目標和方法
  兒童的語言能力培養是培養幼兒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幼兒的表達意愿和語言組織能力。在主題活動的教學目標選擇時,教師需要在目標中設立相關的語言培養目標。如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動手寫字和畫畫的能力[3]。在主題活動的教育過程中,既定的課堂語言規則對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產生重要的影響。對此,教師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幼兒遵守語言規則的引導,培養幼兒語言表達的好習慣。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實際上是對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方式的多重培養,在主題活動中,教師需要鼓勵幼兒進行創新式的語言表達,不斷拓寬幼兒的表達思路和表達方法[4]。在主題活動過程中,老師需要對幼兒進行初級語法知識的普及,使幼兒在交流表達的過程中逐漸養成遵守語法形式的好習慣??傊?,主題活動的語言教學方式需要經過多方面的考量,考慮到實際的語言交流需要,將學到的語言知識進行綜合性的聯系和運用,使幼兒的語言組織水平和溝通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主題活動的設計思路分析
  在主題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注意考慮以下幾個核心因素,使設計的主體具有更好的語言教學意義。首先是興趣,幼兒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注意力難以有效集中,只會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學習和觀察的動機。為此在主題的設計過程中,應注意能夠引發幼兒興趣。其次是生活,幼兒的經歷和情感體驗較少,主題的內容最好和生活保持密切的聯系,使幼兒對相關的主題產生熟悉感,達到吸引兒童關注的目的。最后是發展,進行主題設計的過程中,老師必須明白主題的設計是為了幼兒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在主體中融入更多教育和思考元素,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另外,在教學主題的設計中,應該盡量圍繞一個大的主題開展活動,使幼兒對主體的活動內容產生一定的聯系性思考,加強主題式教育的系統性和目的性[5]。除了教師自身設計的主題活動,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可以觀察幼兒的學習態度和反應,靈活的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使幼兒能夠充分的享受主題活動教學的作用。老師可在活動中多鼓勵幼兒進行多層次的互動,促進幼兒溝通能力的表達和培養。
  四、主題活動教學的教學方法
  教師需要在主題活動前確定教學方法,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為了增加活動氛圍,增加幼兒的活動參與度。老師應準備足夠的教學輔助器材,使幼兒感受到活動進行時的氛圍。老師在活動中應充當紀律管理者和推動活動進行的角色。老師可以開展多種組織形式,分群分組鼓勵幼兒進行活動的互動和交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交流和操作。在活動的開始階段,老師應該鼓勵每個幼兒對活動的想法進行發言,了解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6]。在活動進行中,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幼兒進行自我想法的表達,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的溝通、自由的交流,達到教學目的。在活動中老師應該擺正自身的心態,減少幼兒之間的溝通干預,引導幼兒之間的交流溝通。
  五、老師在活動中進行語言教育的引導方式  ?。ㄒ唬└鶕幍沫h境,引導幼兒語言的表達
  幼兒所處的環境對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老師應該注意幼兒的行為舉止,引導幼兒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想法。如引導幼兒將看到的圖畫或工具進行一些初步的概括和描述?;蜃層變合胂笞约浩綍r在家的生活場景,通過合理的引導,使幼兒能夠根據自身的想象用語言描繪自己看到的東西,提升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
  (二)通過對兒歌圖畫的學習了解,拓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思路
  在幼兒的語言培訓中,除了描繪發生在自身周圍的事物,也可在書本圖畫中和兒歌中啟發幼兒的語言表達靈感。如使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提升幼兒對語言韻律的感知,拓展自身的語言表達思路。通過不同圖畫的展示,使幼兒能夠觀察到圖畫之間的聯系和變化,通過一些細節的想象,使幼兒能夠根據圖畫內容想象內容和場景,提升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
  能力。
  (三)通過活動的模仿,增加幼兒的情感想象和體驗
  為了拓寬幼兒表達的思路,老師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動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完善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安排一些帶入感比較強的活動,使幼兒能夠對所產生的情緒進行充分的想象和思考。通過情感的模擬想象使幼兒能夠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打開新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表達思路,促進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
  六、結束語
  主題活動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給了幼兒自由想象表達的空間,吸引了幼兒對學習和參加活動的興趣。主題活動的教育模式適應了兒童發展的天性,適宜抓住教學的節奏,能夠更加積極的參加活動,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主題活動中的語言教育需要教學主題的策劃者充分的了解主題活動教學的內涵和意義,設立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師語言的鼓勵下,使幼兒能夠在相對自然、自由的環境中完成學前的語言教育任務。同時,主題活動教學模式給予了教學團隊更多的發揮和想象空間,可以用更加靈活有趣的手段培養幼兒的各方面能力,促進我國幼兒園教育階段的教育水平進步發展。主題活動的教學方式對兒童的語言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每個兒童的觀察,循序漸進的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對幼兒多引導和調動,使幼兒盡量自然的完成語言能力的提升。
  主題活動教育模式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引入我國,在我國幼兒教育階段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成為了幼兒教育中比較主流的教學方法之一。其理念是對幼兒的培養過程中,注意對幼兒自身自然的引導,促進幼兒的智力開發和啟蒙。我國的主題活動式教育也在不斷推廣普及,為培養兒童的全面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曉娟.主題活動視閾下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策略[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7(4).
  [2]顧穎穎,卞紅梅.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學前教育專業小班化教學實踐——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為例[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5).
  [3]馬芳.學前教育專業教法課教學方法改革初探——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37).
  [4]李芳雪.學習共同體在職業院校實踐課程中的應用——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5).
  [5]郭麗.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實踐教學的探索[J].時代教育,2017(20).
  [6]沈潤青.核心經驗視閾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新常態探析[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7).
  【作者簡介】
  申涵子(1994~),女,陜西渭南人,學歷:研究生,西安培華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28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