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基地活動課程內容體系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發揮是往往通過活動課程而展開的,從現階段課程設置內容來看,大量的是學科類的培訓班,同時技能性的興趣培養也越趨于功利性的目的,各類名目繁多的考級給孩子們的技能培養變成功利性的追逐,使校外教育與社會需要和人們的期待相距甚遠。為此,很有必要根據社會需求、功能與目標來探討校外教育基地的活動課程內容。
校外教育 基地活動課程 內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181-01
1.基地活動課程的內容體系
?。?)人與自然
第一,環境保護。一是基本知識與經驗:知道自然、環境構成的要素,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環境問題,了解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現象;了解基本的環境保護的法律,積累有關環境保護的經驗等。二是基本技術與能力:善于發現環境問題;了解廢(污)水、廢氣、噪聲、震動、電磁波等監測和治理的基本技術;掌握有關環境問題的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
第二,科技制作與探索。一是基本知識與經驗:了解科技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理解科技制作的基本程序;積累科學常識及科技制作經驗。二是基本過程與方法:親身參與科技作品設計或制作或試驗或改裝等全過程;學會科技作品制作的基本流程及通用工具使用;學習了解小發明創造的基本技法。
(2)人與社會
第一,現象觀察。一是基本知識與經驗:觀察社會發展新生現象的基本特點。二是基本技術與能力:學會舉一反三,提高分析辨別能力。三是基本過程與方法:通過個人體驗、討論,調查,案例展示,學會分析、歸納、總結。四是基本情感與意識:培養集體主義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關注社會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第二,模擬體驗。一是基本知識與經驗:了解某一社會范疇的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基本道德標準。如法庭審判程序;理解并區分每個特定角色的權責和職能。二是基本技術與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學會競爭;運用所掌握的框架知識進行模擬操作。三是基本過程與方法:體驗情境、辨析導行,在體驗中進行探究、反思、督促進而內省;以現實案例為導向,遵守社會范疇的行為準則。
第三,社會服務。一是基本知識與經驗:認識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圍,了解公共場所的安全規范;學習道路交通法的相關內容;掌握突發自然災害預警信號級別含義及相應采取的防范措施。二是基本技術與能力:通過鑒賞、辯論、測試等活動,形成初步的審美能力;提高個人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危險警惕性;能進行因特網信息的搜索、瀏覽、下載,會使用電子郵件。三是基本過程與方法:通過典型案例演示、討論、體驗、設計制作等形式,通過啟發,自省,發現個人問題,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將所學的技能發揮并服務于社會。
?。?)人與自我
培養青少年認識與完善自我,可分為生存訓練、感恩教育和行為規范。
第一,生存訓練。一是基本知識與經驗:掌握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知識,如學會危難時自救與互救的基本知識與策略、獨立生活知識等;了解必要的安全常識。二是基本技術與能力:掌握和應用基本的獨立生存、生活技能、體能鍛煉方法;初步養成了解自身的體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情況的能力。三是基本過程與方法:在現場模擬、動手實踐、親身體驗等過程中認識自身狀況;參與有興趣的提升實踐和操作技能;逐步養成團結協作精神。
第二,感恩教育。一是基本知識與經驗:了解自己的成長發育過程,知道祖國、社會、自然、老師、父母與我們的成長息息相關;認識自己的身心特點。二是基本技術與能力:掌握一些報恩、施恩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養成感恩的習慣;讓學生掌握表達愛和感激的方式。三是基本過程與方法:通過經歷傳統美德教育、故事講述、換位思考、親身實踐與體驗等方式,認識恩情,初步形成正確的感恩思想、意識和感恩方法;交流和討論感恩問題,并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正確的感恩意識;在家庭、學校、社會中主動關愛、幫助他人。四是基本情感與意識:讓學生懂得知恩圖報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對自己的行為意識能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促使同學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的道理,培養學生對自己、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感。
第三,行為規范。一是基本知識和經驗:掌握獨立、安全生活的所需要知識,了解必要的行為規范和法律;了解自己身心發展的階段和特點,了解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學習生態網絡文明與安全交往措施。二是基本技術和能力:掌握獨立、安全生活的所需要基本能力和技能。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提高學生的規則意識;懂得自我評價,形成一定的自省能力,具有辨別美丑的能力。三是基本過程與方法:在調查訪問中學習禮儀,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通過生活體驗、案例分析、討論、游戲、體能訓練等過程形成對生命的熱愛,發展生存技能,獲得正確生命的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四是基本情感與意識:培養同學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的文明行為舉止;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形成自愛、自尊、自立、自強的良好個性品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結論
本文探討了青少年校外基地活動課程教育的目標與原則,梳理出活動課程分為三大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且對每類課程體系的要求按知識與經驗學習,技術與能力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習,情感與意識學習進行了較系統的分析。
參考文獻
[1]襲曉蘭.校外教育與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J].當代青年研究,2013(5):18-24.
[2]郝麗萍.河北省校外教育基地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