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效銜接和融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1985年“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正式提出了“校外教育與校外教育”的改革方針,以尋求校外教育與校外教育的完美結合。如何整合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資源,實現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內容。
學校教育 校外教育 有效銜接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017-01
1.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優勢與局限
學校教育是教育者的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個人產生影響的活動,是制度化的教育,個人在學校接受規劃指導,并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對人的成長起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有專門的教育機構、專業培訓的教師、比較充足的教育經費、完備的課程與教學方案、成熟的學業評價機制等等。這些優勢是學校教育具有較高教學效率的保證。
校外教育是“學校教育計劃范圍以外的各種教育活動中的學生教育”。課外教育形式多樣,所謂“不再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教育便成為生活本身的一個方面”。但校外教育魚龍混雜,教育場所相對匱乏,教育經費短缺、師資缺乏等問題,阻礙了校外教育的發展。
2.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銜接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學生應具備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人文素養和環境意識,具備適應終身學習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強健的體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理想、道德、文化、自律的一代新人。培養目標突出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要“統籌課堂、校園、社團、家庭、社會等陣地。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強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和社團組織活動的密切聯系,促進家校合作,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科學設計和安排課內外、校內外活動,營造協調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卻不是教育的全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校內外教育相互補充,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實現青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
3.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融合中存著的問題
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校內外教育全方位服務、教育青少年兒童,二者的有效銜接得到了政策的有力推動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校外教育校內化。校外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拓展延伸。但一些校外教育為了迎合社會需要,在內容、方式、目標等方面簡單復制校內教育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校外教育的獨特性,導致了校外教育校內化的困境。
?。?)思想認識不到位。認為學校抓好教學,校外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各司其責;缺大教育觀,只考慮校內外教育內容形式的差異性,沒考慮一致性,更沒有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素質去考慮。
(3)立法保障成問題。所有有關校外教育的法律條文都是“附著”在其他教育立法之上,導致校外教育在實際操作中“畏手畏腳”,活動開展沒有保證,難以實現校內外教育結合。
4.因地制宜,實現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銜接和融合
?。?)完善校外活動細則。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強調促進校內外教育銜接。雖然校內外教育銜接一直有政策支撐,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相互之間仍然缺乏銜接的動力。為此,我校形成《泉州師院附小校外教育活動實施細則》(試行),促進校內外教育活動互動融合的常規化、制度化,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
?。?)校外教育進校園。學校教育因受教材、考試等方面的限制,對于學生的教育強調共性,興趣培養、個性潛能開發較少,校內外教育相互彌補,才能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基于此,我校依托泉州市的地域特色資源,與各類博物館、科技館、國防教育基地、生態園聯手,開展活動,與閩臺緣博物館合作開發博物學實踐課程,結合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2017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季”,邀請荷蘭木偶劇團伊拉范德拉在我校大禮堂演出經典的木偶劇目《帶尾巴的蛋》,富有異域風情的表演讓現場觀眾連連驚嘆。攜手福建省梨園實驗劇團,開展“梨園戲進校園展演”活動,讓古老的戲曲藝術在校園里煥發新的活力。積極構建“無邊界”的大課堂形態,為青少年兒童搭建一個實踐探究的活動平臺,讓他們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體驗、內化和建構,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3)走出校園重實踐。校外活動場所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和延伸,作為培育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知識技能、興趣、科技等方面發展的良好平臺,為青少年兒童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機會。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優越的活動場所,延長教育鏈,拓寬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泉州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歷史文化底蘊,通過組織學生尋訪家鄉特色,走訪家鄉名人,感悟家鄉變化,探究各地資源特色的歷史起源、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隊員們根據自己制定的主題進行研學活動,加強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社會實踐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努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不斷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效銜接和融合,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要求,是發展教育的有效途徑。加強校內外教育的有效銜接,能促進青少年兒童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袁德潤. 校外教育與校內教育銜接:可能與可行[J].教育發展研究,2016(20)
[2]張春玲.義務教育新常態下校內外教育銜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8(15)
[3]牛妍.學以致用,快樂成長校外教育與校內教育融合育人的有效銜接[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