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通過調查表明,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幼兒園教師沒有樹立準確的幼小銜接概念,教師的“銜接觀”是幼小銜接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學校缺乏系統科學的安排,不能對幼小銜接工作起到有效的干預作用;家長觀念陳舊落后,影響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從而提高幼小銜接的有效性:幼小銜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統;加強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專業能力;促進家校的良好溝通。
幼小銜接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034-01
幼小銜接工作包羅各種問題,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計地去解決它們。教師、家長、兒童之間應該相互交流,認清幼小銜接工作的現狀,積極幫助兒童渡過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
1.幼小銜接工作要做到全面而系統
?。?)幼兒園和小學準確定位,做到張弛有度
經過訪談教師了解到,大部分幼兒園和小學都沒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對外溝通方式,也沒有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更沒有明白張弛有度的做各種工作。所以幼兒園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對兒童進行適當的教育;小學也要主動承擔屬于自己的那份責任,認識到幼小銜接工作和自己有關。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師們要拓寬自己的教學視野,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對幼兒進行全面的教育。在教學模式上,教師要把課堂教學改變成區域、游戲、領域教學。在幼兒園里,區域教學日趨流行,有益智區、表演區、閱讀區等等,教師要利用這些區域進行教學;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進行游戲教學會給兒童帶來其他教學難以企及的快樂;領域教學是幼兒園獨一無二的課程特色,教師需要深深挖掘其中的精髓,帶領兒童感受五大領域課程的風采魅力。在教學內容上,重視兒童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減少刻板的知識性學習;在教學配置方面,幼兒園應該和小學增強聯系,邀請有經驗的教師來幼兒園作指導。此外,小學也要制定相應的針對幼小銜接工作的策略,為兒童的順利過渡提供條件。
?。?)加強多種因素之間的聯系
為了讓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的生活,僅僅依靠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多方面齊心協力,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幼兒園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關鍵因素。大部分兒童從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接受長達3年的教育,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和兒童成長水平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幼兒園給兒童施以何種教育,兒童就會出現對應的成長。幼兒園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哪種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讓他們提高各個方面的成長,讓他們進入小學之后盡可能減少不適應的情況發生,讓家長安心,讓小學教師放心。
(3)培養兒童的學習品質
良好的注意力是有效學習的前提。進入小學之后,學習任務對兒童注意力的時間和穩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和家長可以根據兒童年齡階段的特點,有計劃的提高兒童的注意力;任務定向與完成,既指兒童具有明確的任務意識,又指兒童明確任務應該由個人獨立完成。在小學里,教師每天給兒童留一些明確的任務,這是一種隨處可見的現象,如果某天沒有,那對兒童來說就是“意外之喜”。所以,在幼兒園提前培養兒童的任務定向能力比較重要;小學與幼兒園不同,學習科目和學習任務都非常明確,要求兒童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這就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
2.加強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專業能力
幼兒園里65%的教師都不是學前教育專業出身的,他們可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英語專業等,非常缺乏了解兒童的特點。小學一般都分科目教學,教師把重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所教授的科目,研究科目的特色,很少去探索兒童的規律。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教師的這種脫節現象導致兒童不能順利進入小學。所以此階段的教師,政府或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選擇什么樣的方法來做;然后是提升專業能力,教師根據兒童的特征,改變教學方法,減少機械式的教學,幫助兒童順利地從幼兒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
3.促進家校的良好溝通
通過家校溝通,最根本的目的是讓家長認識幼小銜接階段教育的特征,知道該階段兒童的發展特點。
?。?)重視家長的作用
一般而言,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更容易接受幼小銜接所開展的工作;家長的社會地位決定著家長的眼界范圍,生活在社會高層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視,生活在社會中層的家長對教育比較重視,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持可有可無的態度,依實際情況定;家長的人際關系決定著家長的教育方向,人人都有從眾心理,特別是自己經常出入的交際圈,家長也不可避免的有這種心理。要綜合考慮這些外在因素,重視家長的作用,和家長一同攜手為創造兒童更美好的明天做出努力。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校溝通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它不會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也不會產生任何溝通障礙。在手機上建立微信群或QQ群來進行家校溝通非常地流行,要注意的是網絡平臺的使用不僅僅是方便教師布置作業、反饋學生在校表現、匯報學生成績等方面,還要拓展網絡平臺的其他功能。在這個不受限制的平臺里,教師和家長可以一起探討家庭教育策略,有很多教師也是為人父母的,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遇到問題時,解決途徑也更多,可以為一些家長答疑解惑。在網絡平臺中,除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孩子也可以參與。比如孩子將自己朗誦的詩詞、摘抄的好詞好句等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展示,可以促進孩子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參考文獻
[1]蘭寧.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的有效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4):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