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校教育成為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如將三者有機結合,更好地發揮教育培養人、塑造人的功能,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德育工作
家庭教育是子女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尤其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行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是子女教育的核心。學校教育是由專業人員承擔,在專門的機構,進行目的明確、組織嚴密、系統完善、計劃性強的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教育是子女教育的關鍵。社會教育是指一切社會生活影響于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狹義來講是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設施對學生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
一、家校攜手 共育成長
教育者應與家長共同承擔孩子成長的責任,加強家校合作。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結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家庭與學校的良好關系并不能保證學生一定會成功,但可以讓孩子更陽光更積極地學習和生活。在學校和家庭的聯系過程中,學校應采用多種聯系形式,積極創設聯系的良機。教師可以采用最家訪、家長會、家委會、家長學校、家?;顒拥?,向家長匯報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情況及工作計劃,向家長提出教育的具體要求,聽取家長的意見,同個別學生家長交流其子女的一些教育問題。
1.全員家訪
我校為進一步優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有效教育合力,開展了以“傳遞溫情,家校共融”為主題的全員大家訪。全100多位教師對1000多戶家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家訪工作,為期3個月,溝通了家庭,輻射到了社會。各班老師分別走進各個家庭,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及生活經歷。在家訪的過程中,老師們與家長親切交流,詳細詢問了孩子在家的表現,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對家長們提出的問題老師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解答。訪后,老師們還對家訪信息進行了整理,同時記錄了家訪活動記錄表,以便在今后的校園生活中根據孩子的個性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2.家長會、家委會
我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委會,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也能掌握學校的最新動態,促進家校溝通,增進家校聯系。家長會上,班主任會向各位家長展示班級風貌,匯報孩子們近期在校的情況。接著,任課教師又分別與家長見面反饋、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共同分享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樂趣。家委會上,一支精英的家長團隊對學校發展的信任和支持,讓學生成長的同時,老師和家長們也得到成長,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
3.家長學校
我校為了給每一位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一直積極辦好家長學校,定期邀請教育專家來給家長們做講座,讓家長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我校曾特邀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著名薩提亞導師林文采博士助教靳亞妮老師,靳老師在講座中特為家長們講授了男生與女生青春期生理發展特征和行為特征。靳老師結合一些教育理念,重點從幾方面著手給予了家長指導:如何面對叛逆的孩子,如何管理手機等。我校還曾邀請了真涵教育創始人、蘇州大學大學生促進就業項目特聘講師金君紅老師來我校為初一、初二家長做了主題為《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養育》的家庭教育講座。在講座中,金老師提出正面管教是和善而堅定的養育,所有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4.家?;顒?
我校會組織一些學校和家庭共同的活動,讓家長來參加活動,感受和子女一起學習,一起游戲的樂趣,從而縮短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距離,提升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感情。比如,我校一年一度的愛心義賣活動會招募家長志愿者,讓家長與孩子一起用心助力。
二、愛的教育 攜手共行
學生與社會接觸,會碰到到很多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對其行為習慣,社會認知,審美標準,價值取向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作為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希望利用德育活動如志愿者活動、少科院活動、研學旅行和社會實踐,使學生更好地與社會連接,豐富社會經驗,且保持正能量來感染自己影響周邊的人。
1.志愿者活動——走進社區
我校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進一步打響志愿服務的特色品牌,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發展,每年的3月份,園區八中“心之翼”志愿服務隊,進入淞潭社區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我校教師志愿者們主要提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咨詢。學生志愿者們捐出了愛心書籍等物品進行義賣,還發放積分入學等宣傳冊子,他們將關愛他人、服務他人的精神發揚和傳承。
2.少科院活動——走進蘇大
隨著蘇州市的青少年科技活動迅速發展,我校啟動了少科院項目,創辦少年科學院,以此作為推動科技活動開展的一個平臺。我校每年的科技節,帶領隊員們來到了他們向往的蘇州大學開啟了一場科技之旅 -- “走近高校 追求未來”。蘇大首席科學家為隊員們開設前言科學技術講座,告知隊員們“科學源于生活、需要堅持、耐性等待機會”,勉勵八中學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機會是青睞于準備好的人。蘇大生命科學院李教授帶領大家來到人體標本陳列館,這個展館是由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和病理學形態學科共同組成。隊員們對這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3.研學旅行——走進新加坡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4.社會實踐——走進實踐基地
我校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顒右话阌筛毙iL帶隊,德育處組織,班主任具體負責。
活動旨在通過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各項游樂實踐,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及熱愛生活的情感,并引導學生實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樹立公德意識,加強團結協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培養孩子學會“規矩”;學校是幫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邁好人生第一步;社會則是需要具備一定能力,懂得感恩,更為完善的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擔負著培養人才的任務,學校教育若能很好地成為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本文希望發揮家庭、社會的教育作用,以學校為主體,形成家庭、社會廣泛參與的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耿南.淺談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速讀,2016(10)
[2]王雪輝.淺談小學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師道:教研,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