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成為習作之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雕塑家羅丹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鄙钪胁⒉蝗鄙倭曌鞯乃夭模侨鄙侔l現習作素材的慧眼。生活中處處有素材,讓習作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生活便成為習作的源頭活水。
一、觀察生活,激活素材
中國文學寶庫之四大名著,哪一個不是取材于真實的生活?《紅樓夢》真實地再現曹家由盛至衰的過程;《三國演義》取材于三國鼎立的那段歷史……于是,觀察生活便是我指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的第一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碑敶夯ㄩ_放時,讓學生們走進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看花的形、色,用鼻子聞花的味道,用手摸花的感覺。突如其來的雨,會讓我放下手中的課本,和學生們一起看雨,聽雨;雪花飛舞時,和學生們一起尋找雪的蹤跡,細數雪花的紋理……于是,《校園一角》中學生們筆下便有了花的點綴,草的描摹;《鄉村生活》便有了風的歡笑,雪的飛舞。因為他們留心生活了,《學會生存》這一看似難以下筆的習作里有“面對捉魚時意外落水后的從容”,既讓我看到了學生們應對危險的智慧,也讓學生們的習作精彩紛呈。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绷曌魉夭亩荚谖覀兊纳罾锾N藏著,培養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發掘,就會發現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今天的自己已經不再是昨天的自己了,單調的生活里也有情趣,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學會了采擷,習作素材便會如泉水活潑潑流個不歇。
二、體驗生活,豐富素材
歌德言:“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泵總€人的生活是不同的,體驗是各異的,這就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無限的素材。
在以“生活當中的啟示”為主題的習作中,為了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讓學生們在第一個兩分鐘里做自己討厭的事情——蹲馬步,在第二個兩分鐘里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讓學生們明白,同樣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不同。把雞蛋完全握在手心里,使出全身的力氣,雞蛋完好無損,這又是為什么。把新鮮雞蛋放進清水與鹽水里,究竟會有怎樣不同的變化?再是筷子翻書,尺子摩擦起電……學生們獲得了大量的習作素材。
“親情測試”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值得珍惜; “趣味游戲”會讓學生手中的筆也可以如神筆馬良般生花……“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源泉。”
同時,鼓勵學生走進社會參加一些活動,真實記錄活動場景;回到家里承擔一些家務,體驗一下勞動帶來的汗水與快樂,感受父母的不易;背上行囊去“流浪”。這一切都會成為學生習作素材的活頭源水,豐盈著學生們的記憶,堅實著學生的作文根基。如此一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學生習作時就會胸有成竹了。
三、記錄生活,積累素材
俗話說得好,“最淺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生活當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事例,時過境遷后往往如隔云霧,即使落筆成文,也少了幾分靈氣與生動。所以,我的學生每人手上都有一個記錄本,用來書寫每天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唏噓感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便是如此吧。
因為有了素材的積累,六年級的習作《我的小伙伴》里有了“瘋狂書蟲韓雅璇”“磨蹭大王王思遠”“愛書如命的周夢甜”;因為有了素材的積累,媽媽的愛便是那一杯溫度剛剛好的白開水,是那微黃的泛著水汽的蘋果,還是那深夜里無聲的陪伴,更是冬日里“我”午睡時為“我”晾曬的棉靴;也正是因為有了素材的積累,“我”才會在《難忘的第一次》里讀到午夜獨睡的害怕,第一次回家的恐懼,終于把飯煮熟了的驚喜。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只有在習作教學前做到素材的“厚積”,才會有習作過程中的“薄發”。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的實踐告訴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習作素材,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擺脫“無米之炊”的苦惱,逐步提高習作水平。
(作者單位:湖北鄖西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