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鄙頌榻處?,我們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牢固掌握語文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積極主動地挖掘語文知識庫的寶藏、獲取知識。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币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重點論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自主探究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語文學習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關注兒童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地激發其進取精神和主動意識,大力倡導合作,自主以及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會學,樂學,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钡窃诋斍靶W語文課堂上,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加之學生重記憶而輕思考,導致教學效果不容樂觀。故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是勢在必行的。
一、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我國教育深受傳統模式和思想束縛,將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故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費時低效”現象。加之,有一部分教師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使學生無法得到全面發展?;诖耍抡n標指出,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生為本,要培養學生自主能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進行探究。自主學習是有效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關鍵。學生具備了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就能自覺學習、自主學習,提高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其未來終身發展的需要。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ㄒ唬﹦撛O課堂教學情境,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的心理動機。學生只有具備了足夠的學習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幽默、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受到感染和激勵,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徐霞客曾言:“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饵S山奇石》這篇課文,作者對形態各異、生動逼真的石頭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但是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僅根據課文的語言描述,要很好地了解形態各異的黃山奇石的特點還是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圖片或者播放黃山風光的視頻,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同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這石頭像什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寫的?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促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充分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中自主學習。
?。ǘ┘訌娦〗M合作學習,凝聚自主學習動力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倡導合作學習,能最大化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而讓學生學會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
比如,教師在《鯨》的教學中,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組織一次鯨的知識競賽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完成必答題和寫作題。在必答題當中,如果小組成員回答不完整,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如整個小組能做到分工明確、團結互助、回答準確,則可以得十分。在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寫作題后,推選一名成員進行表述,通過這樣的形式,凝聚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突出團隊合作精神。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看資料的時候,聽的聽、寫的寫,記的記,說的說,整個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記錄翔實。學生在比賽中興趣盎然。教師在整個比賽中只評價團體成績,不對學生進行個體評價,同時教師告訴學生,只有集體勝利者,才算取得最終勝利,從而用團隊之間的競爭促使學生個體之間合作。通過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和合作的力量,從而凝聚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以團隊合作促個體發展。
?。ㄈ┮龑W生質疑思考,培養學生探究習慣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實踐證明,“疑”是發現創新的前提。只有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創新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質疑契機,積極引導學生探究性質疑。
在《七律·長征》教學前,教師可這樣設計學生的課前預習作業:第一,利用互聯網搜集與課文有關的長征的故事,了解長征的背景、經過以及意義等。第二,搜集作者毛澤東有關長征的其他詩文。第三,提出有困惑、有異議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通過這樣的課前預習作業的設計,引領學生在下一步的課堂學習中提出質疑。
在課堂上,老師再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來理解:《七律·長征》這首詩描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了哪些困難?面對困難紅軍怕不怕?你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紅軍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為學生提供發現學習的機會,發散其思維,引導學生不斷地質疑、思考。
由于長征時代背景久遠,在理解詩文的時候,有學生提出“紅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大無畏精神?”等,還有的學生結合課前預習找到的資料提出質疑:作者毛澤東用“烏蒙磅礴走泥丸”把巍峨雄偉、綿延不絕的山寫得微不足道;而同樣是描寫長征行軍途中的山,他在《十六字令》中,又把山寫得十分高大:“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這樣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對于第二個質疑問題,很多學生都很困惑。由此,教師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質疑,順勢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深入探究,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最后,學生體會到“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突出的是山的高聳險峻;而《七律·長征》中“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個句子運用夸張的手法把原本巍峨雄偉、綿延不絕的山寫得微不足道,則是為了更充分地表現出紅軍面對艱難險阻卻毫不退縮的大無畏的英勇豪邁氣概,凸顯出戰士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此,它們之間并不矛盾。 總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善于啟發學生,引導其多質疑、多思考,從而更好地以疑啟思,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變通性,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然后,教師再大膽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更好地讓他們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氣氛中。
?。ㄋ模┡e行各種實踐活動,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币虼?,教師要重視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多接觸語文材料,進而更好地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知識、體會語文的奧妙。對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機會,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同時,教師可以教學生把課文編成課文劇,并進行表演,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突顯自己的才華。
在《鳥的天堂》教學結束后, 教師舉行了一次課后采訪活動,讓學生扮演畫眉鳥,自己則充當采訪者。教師問:你覺得自己住得好嗎?為什么?每天能吃到魚嗎?“畫眉鳥”則根據教學文本回答問題。通過情境交流,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大榕樹的美好。教師在課后所開展的這種教學活動非常自由,并且還具有很濃厚的趣味性,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將自主和探究結合在一起。又如,教師在《晏子使楚》的教學中,組織一次表演活動,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文本內容進行人物扮演,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想象人物說話的語氣以及行為動作,用自己的方式將人物特征表現出來:傲慢自大的楚王、機智勇敢的晏子等。兒童的天性決定他們喜歡表演,為了更好地表演出相應的角色,學生必定會仔細認真地閱讀課文內容,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心理想法以及神態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其對課文的語言文字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并激發其創造才能。
總而言之,在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推進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構建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其興趣,給學生留充足思維或活動時間,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去想、去說、去做,有效培養其主動學習和大膽質疑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最大化的體現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世芬.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18(10):144-145.
[2] 熊國棟.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A].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C]. 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5.
[3] 王學紅.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 甘肅教育,2017(24):9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