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教材成為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考復習過程中往往會強調回歸教材,然而如何回歸教材呢?是將教材再過一遍,帶領學生閱讀教材,還是深度理解教材的本質呢?本文擬就此談一些看法:我們要“勿讓教材成為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鍵詞:中考物理復習 教材 電流磁場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19-01
中考試題作為中考改革的重要載體之一,通過試題的引領,學生答題效果的統計,既能反映
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又能指導今后的學習和教學,甚至能引領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之向著彰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向發展。
1.學生錯誤與成因
?。?)基于數據的理論分析
2018年該題南京市中考得分率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沒有達到考查目標的要求。從考生答題情況來看。選擇A、B選項的考生中,達到了38.98%。這個現象反映了考生對運用奧斯特實驗來驗證電流周圍有磁場的理解,并由此實驗反過來論證若某導線周圍有磁場就可以說明,導體中有電流通過。同理,選擇A選項的考生可能也是運用這種反證思想來作出判斷的。仔細分析后發現,這兩種方法雖然實驗現象以及反映的物理規律各不相同,然而對于判斷題中甲圖中導線內是否存在電流的都是基于證據的判斷而展開的,其論證方法是相同的,即都是運用反證法。因此,基于這種思考,選擇A、B選項的考生也還是具備一定的思維素養,只是思考問題時欠周密與嚴謹。當然,也不排除個別考生猜的因素存在。選擇D選項的考生就說明了他們沒有能夠理解試題的意思,亦或對圖(a)、(b)情境與圖甲的關聯是什么不甚了解;也有可能這部分考生中有些都沒有做過類似實驗,實驗要表達的什么目的都不清楚。
?。?)基于學生訪談的實證分析
中考結束后,對一些丟分的學生與教師我們進行了相關訪談。從訪談中發現:學生對《電流的磁場》和《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探究和學習不夠,實驗復習理解是處于對現象的機械記憶和解題思路方面出現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是學生用固化的思維模式解題,認為給出的選項一般不會都正確,認為兩種方法只可能有一種方法是滿足要求,因而不敢選擇C選項。這顯然是一種投機心理,當然也反映了某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恰當的解題指導,使學生形成解題負面的定勢。二是沒有看懂圖(a),學生對不完整電路的分析能力差。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可能只是提一提這個實驗,而這個實驗目的以及實驗過程沒有深入學習。三是教師脫離教材教學,用類似實驗代替教材中的實驗;部分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認識和學習不到位。教師沒有“真”的帶領學生“做”實驗,對實驗器材不熟悉。學生沒有“真”的“懂”實驗,知識遷移能力差。
2.教學啟示與改進
中考命題以教材素材作為命題載體是正確引導初中物理教學的方向。通過上述分析與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對物理教材的研究與使用、如何深入解讀教材,并將其與課程標準要求實現匹配是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從中考復習的角度來看,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中的現象給出圖像的分析、實驗的演示、理論的推導、插圖的含義等內容進行深度教學與深度研究,不要讓教材成為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由此,我們覺得在中考復習教學和復習備考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深度教學。
(1)認真閱讀教材,深度理解物理概念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出:“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物理教材的文本閱讀不能像文科教材誦讀,閱讀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到:首先字斟句酌,讀懂教材重點。要求學生找出關鍵字、詞、句,理清句子引導學生把握概念內涵與外延。
避免學生對一些重要的概念、規律和法則,只是將文字和公式背得爛熟,卻不能領會其物理學意義,不能應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題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能體會學習物理的有用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給足學生閱讀教材的時間,培養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
?。?)扣緊考綱,回歸教材
《物理課程標準》規定內容是中考試題的范圍,中考試題的命題標準,教材是中考命題最好的素材庫,無論什么樣的考試,題目如何創新,但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考題都是基于學過的原理、規律、研究方法等。因此,教師在復習時要細研考綱,回歸教材,深挖教材(包括教材中的插圖和實驗等),充分發揮教材生成的作用。勿讓教材成為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重視實驗探究,培養學生思維
“磨刀不誤砍柴工”,很多教師認為初三要上新課還要將兩年的內容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很多時候都只是播放PPT講實驗,或是通過仿真實驗室軟件在電腦上完成,根本不做實驗。學生沒有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如何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何體現物理實驗的最原始特征及其真正價值所在。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如何得以提升。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教材的使用,深入挖掘教材資源,注重過程分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善思考、會變通,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繼勇.立足基礎 回歸課本 探究創新 提升能力——2017年高考理綜新課標卷Ⅲ第23題賞析與啟示[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15)
[2]唐紹波,蒲祖英,楊和寶.根植教材沃土 彰顯學科素養——2017年全國高考理綜測試新課標卷Ⅲ第34題評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