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習作的源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如今,在語文作文寫作中,缺乏真情實感是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導致作文內容空洞。隨著教育事業的創新和改革,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逐漸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進行分析,促進學生們從生活中進行知識的探索和汲取。本文將以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思考為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提出滿足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學生們的心理特點,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和有效性的提升。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借助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以更加貼近學生的途徑調動學生們對語文作文寫作的興趣,引導學生們學會觀察生活,自主開展寫作素材的積累以及豐富自身的情感,不斷提高語文作文寫作水平。
一、融入生活化教學內容
在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了解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內涵,進而從心理上加強對生活化策略實施的重視程度。同時,結合自身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從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來實現生活化的融入。
生活化教學策略具體是指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生活化的元素完美融入其中,同時結合相關學科的特點進行改善,進一步提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比如,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手法的教學中,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例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們的關注程度,便于學生們更加準確地掌握相關寫作手法的運用方式。“春天的柳樹枝猶如舞者翩翩起舞”,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們展示具體的圖片,引導學生們從深層次對比喻、擬人等寫作修辭手法進行理解,同時鼓勵學生們加以嘗試運用。另外,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們不要以直白的語言對作文寫作基本技能進行闡述,而要采用引導、啟發的方式來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和探究,推動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提升。例如,在排比句的教學中,讓學生們自主觀察句型,了解排比句的鮮明特征,同時從大局觀的角度對排比句使用的作用進行體會,提高生活化教學的質量。
二、優化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們由于心智不成熟,初次接觸到語文作文寫作,因此缺乏足夠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教師在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時,注重融入生活案例的趣味性,順應學生們的天性,同時最大限度地避免枯燥寫作技巧的直接灌輸,而是引導學生們從生活素材的積累和使用中進行慢慢體會,加深學生們語文作文寫作能力。
比如,教師為學生們設計以“一件有趣的事”為題目的語文作文,首先,教師從生活的角度向學生們分享一個具體的事例,啟發學生們的思維,引導學生們自主對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篩選、聯想。例如,向學生們講解自身養寵物的有趣經歷,想象小寵物日常的萌態,逐漸感受到其中的樂趣。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們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出發,避免出現無內容可寫的問題,要求學生們完整地闡述事件內容,突出自身的真實情感。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們對自身所掌握的語文作文寫作手法和技巧加以運用,通過不斷的嘗試和運用來提升自身的熟練度,提高語文作文寫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語文作文題目設計中,應與生活相關聯,例如“一個讓我感動的人”等,讓學生們回憶老師、同學、朋友和親人對自身的關愛,促進學生們學會感恩,同時為生活化教學策略的融入提供有效的途徑。
三、設計生活化教學活動
在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們開展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全面貫徹與落實生活化教學策略,為學生們提供交流和互動的平臺,進一步拓展自身的視野和寫作思維,互相分享語文作文生活化寫作素材,整體提升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生活化的語文閱讀活動,增加學生們的語文閱讀量。首先,教師結合學生們具體的閱讀能力,對相關文章、書籍進行篩選和收集并整理成淺顯、難懂等不同層次,引導學生們從淺顯的閱讀材料入手,對生活化的寫作素材進行積累。然后,教師通過“圖書漂流”的形式,為每個同學提供課外閱讀的內容,組織學生們分享自身的閱讀心得,對所閱讀的優美句子和素材進行摘抄,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生活化活動的教學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相關生活化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們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鍛煉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同時實現生活化寫作素材的積累,監督學生們每日完成日記寫作,并開展循環性的閱讀,進一步對生活化素材進行整理和提煉,逐步轉變為能夠直接運用到作文寫作中的語言,提升自身的語文作文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上,學生們在寫作能力方面呈現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較大,導致自身寫作思維的局限性。所以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對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進行積累,逐漸能夠實現語言表達的順暢和自由,激發學生們的寫作熱情,整體提升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有效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