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源泉,溫暖的港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考場真題
題目:家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創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②文體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標點書寫規范、整潔;⑤文中不得出現考生本人姓名及畢業學校名。
中考佳作
家
吉林一考生
時光不疾不徐,一站又一站,如年輪般記錄著人世間的變化與滄桑。十幾年的人生路上,我輾轉于家與學校之間,停停歇歇,珍藏變動的風景,不經意間觸摸到了家的脈搏……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家是港灣與歸宿。因為學校離家較遠,上中學后,我便成為一名住宿生。學校不準帶手機,所以很少與父母聯系。每周最喜歡的便是星期五,因為那天是回家的日子。每次回家,車剛到站,便能看到父親或母親站在路邊等我歸來。下車時,父母上前接過書包,詢問我的學習情況,回家的路上,充滿了歡聲笑語。開心的事想和父母分享,難過的事想和父母傾訴,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吐不快,生怕錯過他們不在身邊時發生的點滴。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家是我們最溫馨最舒適最安逸的港灣與歸宿。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家是思念與牽掛。北方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說法,聽媽媽說她在上學期間,每次離家返校時姥姥總喜歡給她包餃子吃。這種習俗自然而然地延續到我母親身上。每當寒暑假結束,家里剁餃子餡的聲音響起,便意味著又要開學了。因為討厭分別,連帶著我也不喜歡吃餃子。但每當在學校食堂吃膩的時候,最想念的卻又是媽媽包的三鮮餡餃子。餃子里包裹著媽媽對我的牽掛與不舍,包含著滿滿的愛。我想,將來無論我身在何方,家人永遠是最牽掛我們,也最值得我們牽掛的人。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家是補給站與蓄電器。正在中考考場上奮筆疾書的我回想起父母送考的情景,雖然他們沒有太多文化,也并不富裕,但他們卻盡自己所能給我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他們對我充滿期待,卻從不給我施加壓力??既±硐氲母咧泻痛髮W,我離家也會越來越遠。我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去追逐理想。雖生而平凡,但可以讓家人因我的存在感到生活更加美好。不負韶華,不負父母的期待。
燭影搖曳處,清淚落紙成書;皎月當空時,思念繞枕無眠;漫夜劃玉欄,寄與思語萬千。只一句,愿家和家人一切安好。
題型透視
這是吉林省2018年中考的第一個作文題目。從2015年的《春嫩不懼寒》到2016年的《最美的時光》到2017年的《過節》 ,再到2018年的《家》,吉林省中考作文題目由句子到短語、詞,最后變成了一個字。但命題作文的形式始終未變。
這個“單字”式題目,沒有給出任何提示語,也沒有給出任何限制條件,命題更寬泛,學生寫作的范圍更廣?!凹摇笔敲總€人都擁有的,在“家”中,我們可以感悟幸福、品味煩惱、體驗快樂、經歷痛苦……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這道題目,關注的是考生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檢驗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能力,符合近年來中考命題的原則,有利于考生調動生活積累,彰顯寫作個性,展示自我才情,顯現創新精神。我們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是自己的小家,我們學習的班級也是我們成長的家,我們的祖國更是我們所有人的家。
《家》這個題目,在語言的表達上適宜采用敘述、描寫與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在形式的表達上,可以采用題記、小標題、日記等多種形式,這樣會更好地增強表達效果,產生標新立異的感覺。如運用題記,用精練的語言概述“家”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意義,以此開啟全文;運用日記的形式,記述自己在“家”中的幸福感受;運用書信的形式,向老師、父母傾訴自己對生活了十幾年的“家”的看法。
思路點撥
思路一:寫“我”生活的家。從“我”生活的小家選材,寫“我”生活在一個拮據的家庭,父親常年外出打工,母親照顧爺爺奶奶和“我”,一家人雖然生活簡樸,但生活得快樂而幸福??梢詳X取父親一次打工回來給家人買禮物和一家人給爺爺過生日的場景來充實文章,讓父親或爺爺開口說出:“生活在這個家里,我感到幸福!”來點明文章的主題。
思路二:寫“班級”這個家。初中三年一直生活在班級這個“家”中,老師就像父母,同學就是兄弟姐妹。每一天,這個家中都會發生感人的故事;每一天,這個家中都會傳出笑聲與歌聲;每一天,這個家中的成員都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同學們在合唱比賽中奪得了一等獎;大家一起為參加演講比賽的學委助威;新學期開學典禮上,班級被評為優秀班級……
思路三:寫“國家”這個家。由成龍唱的“國家”切入,先寫我們每個人的“家”,再寫我們的國家。通過對自己小家的衣食住行等多角度的描寫,來展現小家在精神風貌和經濟收入等方面的變化,突出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表達對祖國大家庭的贊美之情。這種寫法要求考生有更強的觀察力和感悟力,最好在結尾加入自己深層次的思考。
思路四:寫特殊情境的“家”。如,因為參加某個活動,“我”和另外幾個同學臨時組成了一個“家”,為了取得成功,我們一家人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克服了很多困難,終于成功。再如,我的“家”是半個“家”,父親意外去世,“家”只剩下了一半,繼父的到來讓這個“家”又充滿了快樂,盡管“我”一開始不想接受他,但后來他用實際行動感化了“我”,我的“家”又成了一個完整的家。
特色拓展
《家》這篇文章,為了真實地再現“家”帶給我的真切感受,考生注意了生活細節的描寫,如“寒暑假結束時,家里剁餃子餡的聲音響起”、“星期五放學,父母在車站等‘我’歸來”等細節,充分地表現了“家”帶給“我”的溫暖感受。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用一些生活細節來反映生活的“原生態”,從而使文章充滿生活氣息,易于激發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對人物進行細節描寫?,F實生活中人的語言、動作、穿著等都可以成為細節描寫的對象。如:“‘什么?’媽媽吃了一驚,看著我,手舉起來,又慢慢地垂下?!边@是一位母親在聽到兒子不想上學時的反應,語言和動作的細節將母親心酸又心痛的感情描寫得入木三分。 對事件進行細節描寫。對事件的過程進行細節描寫可以為感情的抒發做好鋪墊。如:“往日三十分鐘的路今天竟走了一個小時,沒等車停下來,我就朝村頭的小路張望。有幾個模糊的身影在風雪中佇立著,是父親,母親還有弟弟,一定是!沒等車停穩,我就急步跳下車,奔向村頭的小路?!边@段文字對事件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將一個求學在外歸心似箭的學子的思家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環境進行細節描寫。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景物描寫。如:“走出叔叔家的門,天上墨一樣的烏云卷動,天地間一片昏暗。暗夜的影子里,似乎閃動著詭秘的眼睛?!边@幾句描寫將人情冷淡求人不成的無奈與失望寄托于烏云暗夜的描寫之中,給人如臨其境之感。
細節傳情,風韻獨特。在文中巧妙運用細節描寫,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深度評析
這篇中考作文,擬題巧妙,結構清晰,觀點鮮明,論證有力,顯現出作者深厚的作文底蘊,被評為滿分作文。具體來說:
一、選材生活,感情真摯
這篇文章的生活氣息濃郁,表達了考生對家的真摯感情??忌x取了幾幅溫馨美好的生活畫面來展示“家”帶給自己的切身感受:每周五放學回家路上和父親或母親同行的歡聲笑語、吃膩了食堂的飯菜想念母親包的餃子、中考考場上對父母從不施壓的理解……這些極富生活氣息的生活,沒有親身的經歷、沒有真實的體驗是很難表述出來的,也無法表達得如此細膩。在每一個段落里,都表現出考生對父母、對家的理解和熱愛。
二、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考生的結構設計功夫可見一斑。文章開篇由“時光”談到“人生”,巧妙地與“家”聯系起來。主體部分三個段落,每個段落由兩句與“家”有關的詩句領起,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孟郊的《游子吟》、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信手拈來,與文段中的內容互相配合,相映成趣。每個段落中,考生通過調動讀者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把“家”的味道、“家”的形象真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結尾段詩意做結,畫龍點睛,點明主題。
三、語言優美,詩情畫意
不必說文中三處引用的優美詩句,也不必說文中多處運用的細節描寫,單是本文的開篇與結尾的語言運用,就讓人感到詩意盎然、美輪美奐了。細讀開篇,你仿佛可以看見一座老屋,旁邊是一棵在光影交錯中不斷長大的樹,一個孩子,在家與學校之間來回奔跑……這正是開篇創造出的優美意境;結尾的“燭影”、“清淚”、“皎月”、“玉欄”則展現出一個在外求學的學子對家、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一句“愿家和家人一切安好”則把濃濃的思念和祝福一語道盡,感情發展到高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0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