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傾聽成為習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尊重兒童,傾聽兒童的心聲,不要急于對他們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給他們留足夠的表達時間,明白他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
  關鍵詞:傾聽;習慣
  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代表著正義,代表著公平。他們總會把自己喜歡的老師看成學習的榜樣,心中的偶像。當遇到疑惑時,他們首先要問的是老師。老師對他們的評價,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所以教師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當好“聽眾”前不久,聽了一位老教師的公開課,讓我對“傾聽”一詞又加深了印象。這一節課教學環節巧妙,構思新穎。在座聽課的評委也對這位老教師點頭稱贊。就在這時,一位學生說“成功是失敗之母?!崩蠋熅o接著評價“你回答的真棒!”評委嘩然。
  這件事讓我深受震撼和啟發。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發言,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教師始終以濃厚的興趣,專注地傾聽,沒有半點不耐煩,更不打斷他們的發言。學生感到自己語言的魅力,最終將做出更完美的答案。師生心靈間的差距縮短了,一種親切感便會在師生之間油然而生。學生對教師心悅誠服,教育即會事半功倍。
  相反如果教師沒有分析、判斷,一味鼓勵:“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可真豐富,說得非常棒!”這樣的教學活動無疑給教師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對學生今后成長也是極大地不負責任!教師應為“理解”而傾聽,而不是為“表演”而傾聽,我們讓學生得到適當的關注,能夠暢所欲言,也應讓其明確對錯,健康成長。
  講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聽。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教室里還生著煤火,一位素以嚴厲著稱的老師正講到動情處,班上一成績欠佳且平時喜歡搗亂的學生突然叫到:“老師!”老師以為他又在刻意搗亂,不容分說:“閉嘴!”學生又叫到:“老師!”老師怒氣沖沖:“天大的事,閉嘴!”學生是閉嘴了,但不一會兒,老師聞到了一股燒焦的棉襖味兒。原來孩子是想提醒老師的棉襖碰到爐火上了。聽起來感到好笑,好笑的背后卻另人深省。我想這位老師在可惜棉襖的同時應該為自己的那句“天大的事,閉嘴!”感到后悔吧!
  在網上也看到到這樣的故事: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到了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降落傘先跳下去?!绷挚巳R特注視著這學生,想看他是不是個自作聰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聽學生把話講完。沒想到,學生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問:“為什么要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學生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我還要回來!”如果沒有林克萊特的耐心傾聽,誰又能知道學生仁愛的心呢?一顆純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說中得到了釋放,在傾聽中得到了呵護。
  作為一個教師,每天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每天聽到的都是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會說問題學生如何讓我們頭痛,但是我們卻很少想這些學生為什么會讓我們頭痛。我們都懂,要尊重我們的學生,但,如何尊重呢?
  提及這個問題,我感到汗顏。因為我也曾在寒冷的冬天做過和那位嚴厲的老師同樣的錯事。我們班里有個學生,由于家庭緣故成績不好且經常謊話當作真話講絲毫不臉紅,每一位任課老師們感到很傷腦筋。那天,我們要求把做好的作業帶到學校。早晨那位學生忘帶了我告訴他下午帶來。下午我問他,他說帶了。但在書包里翻來覆去找不到。根據我的經驗肯定沒寫。那位學生堅持說寫了,只是忘在家了。我決定帶他回家拿。放學后,我和他去他家。在他家門口,我問他寫了沒,那位學生還是堅持說寫了,我氣憤地說:“拿不出作業,后果自負?!币粫?,那位學生把作業拿出來了。我看著作業說不出話來。其實我應該我應該去相信他,耐心聽他解釋?;貋淼穆飞?,我很誠心地向他道了歉。我不知道那位學生會不會和我去計較什么的,但現在想來,仍覺得有種心痛的感覺。我到現在還沒有忘記那個冬天下午的寒冷。
  我們經常慨嘆少年兒童的情感荒漠化,但是誰讓他們變得如此冷漠冷酷?源頭在哪里?是不是我們那嚴厲的聲聲質問,是不是我們那道道懷疑的目光,那時侯我們真的沒有走進他們的內心去傾聽他們的傾訴。時間長了,我們的言行使他們失望。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如果像心理醫生那樣具備敏銳的分辯能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就能夠迅速準確地從學生發出的各種聲音中判斷出他們在想什么?為什么這么想?有什么疑惑?存在什么顧慮?進而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或許,師道尊嚴從一開始便讓我們失去了耐性,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打斷學生們的話語與思想。有時是恨鐵不成鋼,有時是實在工作太忙,也有時是因為學生頑劣成性根本不想聽??傊鳛榻處煹奈覀冇兄嗟睦碛刹蛔寣W生把話說完,只有言說者對傾聽者的高壓,而沒有理解,沒有寬容,沒有平等,沒有自由。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學生,便永遠也無法獲得言說者的主動。而或許就在我們嘴角那嗤之以鼻的冷笑中,或是教鞭一揮的斷喝里,一個充滿創意的想法給扼殺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天才的念頭給摧毀了,一顆純真善良的童心開始布滿傷痕并從此染上世俗的灰塵,從此離我們越來越遠。于是,冷漠與疏遠,創新與銳氣便在教師的驚詫中遠離了學生,木訥的不僅是他們的言語,甚至會慢慢侵蝕他們的思想與靈魂。
  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停下手中的事,低下高昂的頭,拋開心中的成見與成人世俗可笑的規則判斷,靜靜地坐在凳子上,以一種信任與理解的眼神注視著可愛、善良的學生,認真地聽,聽他們的故事,聽他們的煩惱,聽他們的志向,聽他們的智慧,聽他們把想說的話說完呢?
  教育離不開交流,交流離不開傾聽。正確的傾聽能讓我們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更加愛高大,能讓我們贏得孩子們更多的尊重和贊美讓師生關系更和諧。讓我們帶著善意和愛,帶著寬容和理解,走進我們學生的心,聽聽花開的聲音。
  參考文獻:
  [1]陶興國:《當愛已成一種習慣》
  [2]劉光科:《準確接住學生投來的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1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