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傾聽習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學會傾聽的能力是學習的最基本能力的基礎和保證。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人有一半的時間是在聽,聽是人們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一個人是否會聽還將影響到他的社會交往能力。而對小學生來說,“聽”則顯得更為重要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管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會聽”都是必要前提。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習慣;傾聽
  
  “傾聽”就是細心聽,用心聽,耐心聽,這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習慣。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方法地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就會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獨特的魅力。那么在低年級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要“傾聽”,即細心聽、用心聽的意思,同時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的尊重;第二層意思是“會聽”,就是要邊聽邊思考,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一、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培養學生傾聽習慣。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很強,他們往往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首先要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尤其是對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他們對課堂上應該怎樣表現還很陌生,一年級的學生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 你希望他成為什么樣子, 他便極有可能成為什么樣子, 從這個意義上講, 只要我們老師教給學生怎樣做,學生就會跟著怎樣做。而怎樣才能把這一群坐立不安的、好奇心很強的、隨時都會搞小動作的小家伙們吸引到你的課堂上,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呢?這就需要教師控制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保持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孩子體驗到自己在學習知識、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以往,一直要求孩子們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孩子們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
  1、細化學生傾聽的要求
  我細化聽的要求,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傾聽的過程就是一個認真思考的過程。
  2、指導學生傾聽的姿勢
  要想養成學會認真傾聽并思考的習慣,良好的傾聽姿勢是第一步。課上老師要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認真指導。聽講時,腰桿要挺直,雙腳平放在地,與肩同寬,手放好,小眼睛要看著老師等等。
  二、積極引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的習慣。
  剛開學時,我在課堂上提一個問題后,有的小朋友一心想表現自己,邊舉手邊不停地喊“老師,我來!”,有些小朋友左顧右盼,好像人家發言和他沒有什么關系,還有的甚至跟同學交頭接耳。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孩子們聽同學發言時,眼睛一定要看著對方,以此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傾聽。要讓學生明白聽別人講話,不是只聽“熱鬧”,而是帶著問題去聽。然后讓學生以“我對他的發言做出補充?!薄拔也煌馑囊庖姡沂沁@樣想的。”等句式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創設良好傾聽氛圍,激發學生傾聽意愿。
  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教師可以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讓學生分清“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概念時,學生經?;煜揖陀蒙线@些概念讓學生猜老師的身高、猜同學的身高、猜圖書的頁數等,舉例說明并加以引導。這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興趣盎然,沒有一個學生開小差。教學藝術的魅力是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探索知識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不亂?!?
  四、采用激勵的辦法,使學生樂于傾聽
  小學生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愿意傾聽。
  1.言語激勵。
  正確適當的語言激勵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學生就會逐漸愿意傾聽。低年級的小朋友都比較好強,都想使自己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因此,在課堂上,身為老師的我從來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對于能做到認真傾聽的學生給予及時地鼓勵,對于不能做到認真傾聽的孩子給予恰當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2.榮譽激勵。
  適當的物質獎勵也能激勵學生認真傾聽。作為老師,我首先制作了一枚“小紅花”的印章,對于每一節課認真聽講的學生就在他的數學書上印上印章,在以后的每一階段都對這些會聽講的學生頒發“傾聽之星”獎品 。
  3、及時評價,鼓勵學生。結合每周的評價記錄,對孩子這一階段“聽”的表現,做一個總結。評價分為自評、互評、教師評。內容為老師提出的聽的要求。通過評價,發揚優點,更重的是指出了孩子們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經過“好習慣大家練”活動,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獲。學生的親身體驗更能引起同學的共鳴,也更能激勵同學。
  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會傾聽的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課堂上學生有了探究的興趣了,才能認真聽,仔細想。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畫出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如在教學《認識圖形》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時,我讓學生從家長收集一些形狀象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一些物體,一方面讓學生重溫上學期所學的關于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一些常識,同時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存在于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中,讓學生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
  七、兒歌輔助,促進學生的傾聽。
  小學生的自律能力較差,經常不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需要時時加以訓練。但是,如果教師每節課都在強調上課應該怎么做,不僅費時,而且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感到厭煩。處理這種情況的小竅門是利用兒歌引路,引領學生逐步養成好習慣。兒歌節奏鮮明,瑯瑯上口,易念易記易傳,生動有趣,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也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
  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它具有長期性不是三兩天就學會了。出于學生年齡小,心理不穩定,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要讓學生真正學會傾聽是項艱巨的任務。因此,要讓學生真正懂得去傾聽,首先就需要我們教師懷著一顆對學生充滿希望的心,一顆真誠對學生愛的心,以一種正確的心態,耐心地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誠心地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反復抓,抓反復,把學生學會傾聽這一良好習慣在學習中在生活中得到發揚光大,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學會傾聽。只有我們不斷訓練學生學會“傾聽”,學生才能擁有“傾聽”的能力,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傾聽”這把金鑰匙!讓我們注意到每一個細節,讓新課程給孩子注入新鮮血液,給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們笑得更燦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5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