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少先隊活動課程內容設計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有著深刻內涵的中國點心文化,急需走向世界,與中國傳統文化同步復興。星韻學校“小時光”創客空間包含刻紙中心、創意廚房等內容,為隊員基于創造的學習提供了環境、資源和機會。我們依托這樣一個場館,開發少先隊活動課程。為適合本中隊隊員的年齡特征,我們從隊員最愛的點心切入,用點心的美味打開了他們了解祖國悠久的點心文化的大門。
關鍵詞:點心;“小時光”;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035-2
我們學校有個“小時光”創客空間,里面包含刻紙中心、創意廚房、3D打印、Scratch編程、TED演說中心等設施,這為隊員基于創造的學習提供了環境、資源和機會。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場館,來開發少先隊活動課程,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們中隊由低年級剛升入中年級,針對少年兒童特點,我們把這節隊課定位在隊員容易制作的中國傳統點心上,于是就把這節課取名為“舌尖上的點心”,并開始了有關點心的調查研究。
在調查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有提到的問題進行歸類概括提煉,最終確定了本次調查活動的總目標:一是初步了解我國點心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感受我國點心文化的多樣性;二是了解我國傳統點心文化,搜集整理我國傳統的特色點心及其表達的情感;三是了解常州的特色點心,以及不同年齡的人喜愛的點心差異產生的原因。
之后,隊員們自由組合成4~6人小隊,每隊分別認領不同的調查任務,有的小隊選擇了解點心文化從古至今的變化過程;有的小隊對常州最具特色的點心大麻糕做一個深入了解;有的小隊選擇研究中國的傳統點心,深挖背后的故事,蘊含的文化,值得傳承的手藝……
然后,小隊長制定自己小隊的分目標,合理分工,用簡單的話語記錄活動每個步驟的心得體會,向著共同的目標既有分頭行動又有共同參與。
一、圍繞文化自信,傳承中華美德
1.悅納點心文化的動態過程
隊員們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文獻資料,掌握第一手理論知識。邁開腿、張開嘴,走進社區、走進點心店鋪,進行深入調查,詢問長輩、詢問點心師傅、詢問傳承者,在不斷實踐、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我國點心文化的多樣性,學會悅納不同的觀點,以開放的心態了解我國各地的點心文化。他們將收獲整理呈現在隊活動課上,以小報、采訪視頻等形式呈現我國點心文化發展的歷史演變過程以及現代人愛吃的點心的趨勢變化,用常州方言以快板匯報的形式加深隊常州點心文化的認識。
2.尊重點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中國各地最具特色的點心有哪些?一個地方的特色點心文化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比如同是由糯米做成的糕點,江南的蘇式小方糕與陜西的特色小吃甑糕在外觀和口味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糕點,這與當地的傳統文化、氣候等關系密切……隊員們將我國傳統點心的特色,點心差異產生的前因后果篩選整理,通過各種形式展現出來。有的小隊做成課件與同伴分享,有的小隊以小報的形式展現調查的內容等。在小報和課件匯報中,隊員們通過搜集的資料,把對中國傳統點心文化的了解生動地介紹給大家,站在四季的維度向同伴們展示我國的傳統點心,讓我們自豪于中華民族的點心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匯報內容節選】
孟可欣:我們是燒麥小隊,我們小隊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年中24個節氣吃的點心。點心文化在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我們發現一年四季,24個節氣,我們中國人用點心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不同季節我們吃不同的點心。
立春時節,北方人吃春餅,南方則流行吃春卷,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因為清明時節正是冬小麥返青的時候,把糯米粉染成青色,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图胰擞芯淅显?,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清明節必備的傳統小食。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
3.關注中國點心存在的問題
隊員們在走訪調查中國傳統點心時,發現在西點、網紅點心的壓迫下,我國的傳統點心正一步步縮小市場,走向沒落。如今,一提到中式點心,就會有許多人頻頻搖頭:高油、高糖、包裝簡單到簡陋、四處掉渣等等,吃相狼狽,非健康已成為“共識”。看來拋棄人們所詬病的“特點”,傳承點心文化、發揚光大中式點心營養養生等“優良品格”,唯有改良工藝與選材,這才是中式點心浴火重生的根本。中式點心需要創新,在全面繼承中國的傳統點心文化的同時,需要選擇創新性食材、前沿的食品加工科技,要更加適合當代人的口味與營養需求。在中式點心的包裝上也要摒棄最被大家所詬病的:簡單、粗獷,不方便攜帶,不方便分食。
在調查點心文化的同時,隊員們發現點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一個小隊的隊員通過調查發現很多人尤其是少年兒童都很喜歡吃甜點。他們通過PPT讓大家了解到甜食中的糖分會降低體內鈣的含量,而鈣是眼部組織的“保護器”,體內缺乏鈣,會使視力進一步加深,不僅會造成視網膜的彈力減退,晶狀體內壓力上升,眼球前后徑拉長,還可使角膜睫狀肌發生退行性病變,從而使眼球壁彈力減弱,助長近視,所以喜歡吃甜點的少年兒童更容易患上近視。
隊員們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傳統點心店鋪都在不斷改革與創新,以求吸引更多的顧客,尤其是各種精制的網紅點心,更是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事實上,精制的點心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傷害成人心腦血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聯合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最近對市面上的21種點心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發現超過30%的派類點心,往往是暗藏反式脂肪酸的大戶。如果每天吃3個這樣的派,反式脂肪酸攝入就極易超標!而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對兒童來說,會影響智力的發育;會增加中年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對老年人來說,會加速認知功能衰退,增加老年癡呆癥發生的風險。
這讓隊員們聯想到我們學校食堂師傅做的點心,我們每天吃的點心都不相同,燒麥、小籠包、雞蛋餅、各種餡兒的包子等等,既健康又有營養。學生精心尋找素材,用相機記錄了食堂點心師傅工作的一天,由視頻里的食堂師傅一個人想到了食堂的一群人,每天凌晨就開始工作,每一天給全校師生做不同的好吃的點心。所以隊員們自覺組成宣講小隊,走進食堂,號召大家不要浪費食物,要尊重食堂師傅,尊重他們的勞動,將此次調查實踐活動進一步向社會推進。
二、突出隊員自主,在實踐中體驗
對中式點心文化的挖掘整理與交流匯報后,我們趁熱打鐵,一起來到學?!靶r光”創意廚房,體驗一下做點心。隊員們先是了解點心的制作方法,用探究的方式學會給點心做造型。自己親手做一做點心,我們采用分隊探究進行小隊討論和動手制作,培養隊員的小隊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讓動手操作環節有序進行。隊員們動手動腦,在玩中做,在做中創,對傳統點心的大膽造型,讓隊員們體驗創造帶來的樂趣,凝聚了隊員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精神。在動手制作點心的過程中,隊員們積極參與,很多隊員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增強了自信心。
在等待點心烘烤的過程中,隊員們交流在給點心造型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于是我們請食堂師傅給我們做個演示,隊員們看到點心師傅做得那么熟練,那么好看,感受到了做點心也是有訣竅的,有智慧的。食堂師傅們每天凌晨就開始工作,每一天給全校師生做不同的好吃的點心,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勞動。點心烘烤好了,我們隊員和身邊的小伙伴一起品嘗,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獲得成就感,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通過這次調查實踐活動,我們發現要組織好隊員,就要充分了解隊員,讓每個隊員參與到活動的每個環節中,從確定主題開始,注重培養隊員的問題意識,先讓隊員的思維動起來,才能讓活動真正開展起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