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少先隊教育活動中家校協同育人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一個人道德觀的建立,主要開始于家庭與學校。經過教育實踐,我們意識到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教育目標及其教育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的家校教育觀點上的偏差。學校的教育主要依賴于少先隊活動,這就給少先隊教育活動提供了一定有待于實踐的空間。在少先隊教育活動中,迫切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來促進家校在認識和行為方面的統一。
關鍵詞:少先隊教育活動 家校和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3-0014-02
少先隊教育活動是它本身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學校把少先隊教育活動作為德育主陣地,通過少先隊的有效活動,讓學校德育能更加有效地體現出來。只有貼近少先隊員的實際生活,才能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少先隊經常性的活動使得學校的德育形成了實在的教育圈,讓德育從理性運用到了實踐中。
一個學生道德觀的建立,開始于家庭及學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發現家庭和學校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思想差距,首先,在教育目標方面: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促進少年兒童的發展。總體來說,應該是和諧共生關系,但是在少年兒童全面發展這方面,學校與家庭又存在不和諧的方面。學校為了培養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素養,經常開展一些少先隊活動。但是從家庭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都非常高,多數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主要側重于孩子的智力發展,卻忽視了孩子品德的教育。在我校今年面向全體家長發放的問卷中,有18.59%的家長認為學校開展活動沒有必要,應該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教學上。其次,在教育行為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和諧:在孩子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多數家長都能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采取積極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也相對科學,易于接受。其中,也有一部分家長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家長身上存在的這些問題都會影響自己的孩子,對少年兒童的個體正常發展十分不利。再次,在教育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和諧:我校處在城市繁華地段,但家長學歷偏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家長達到73%左右,大專和本科及以上家長僅僅為8.73%。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大部分是基于自己受教育的體驗,文化程度不高,造成他們與孩子溝通不到位,因此使得家校教育出現了不和諧。這不利于少兒道德價值觀的形成,也影響了德育的有效進行。要想促進少兒全面發展,就要充分發揮少先隊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補。
1.家校互訪,統一教育行為
在少兒教育方面,只有處于教育場中的老師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才能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一致的意見。家長與老師雙方既然都是為了孩子的良好發展為目標,“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成為了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這就為家校教育很好地教育孩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家?;ピL更能使老師和家長直面問題,一起尋找癥結,從而來有效解決問題。我們開展了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的制度,除人均家訪一次以外,班主任和中隊輔導員還要在每學期期末到重點學生家里走訪,并建立量化指標。
2.開展講座,統一教育觀念
在家校協同教育方面,我們建立了家長學校,在統一的教育理念下,根據少先隊的教育活動進行整合,把它落實到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的內容與目標。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孩子非智力的培養方面,在教育過程中,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和諧的性格、良好的習慣以及高尚的情操。學校每學期開展兩次學習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到此過程中來,讓學校成為家校傳播少先隊教育理念的主要場地。
3.家長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家校合作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方面,通過溝通,老師與家長之間相互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方法及內容,尤其是對受教育者評價的一致性。學校搭建了家?;拥钠脚_,讓孩子家長直接參加到少先隊的教育活動中來,在教育孩子問題方面統一教育行為。如新生入學時舉行的“開筆禮”,家長和學生共同走進“和美門”,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中,向老師行拜師禮,并送上束脩;四年級“10歲成長禮”邀請家長觀禮,為學生送上表示擦去不足的手帕;六年級畢業的“成童禮”再次邀請家長觀禮,見證師生依依惜別的動人時刻。這些活動對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很有裨益。
4.積極開發家長教育資源,家校共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用身邊的人做榜樣,能夠發揮最佳的效果。在孩子家長中,存在著一些注重家庭教育又經驗豐富的優秀家長。在“家長沙龍”時我們可以請家長對他們自己的家庭教育總結一些可借鑒的經驗,向其他家長做介紹。每學期評選“書香家庭”“優秀家長”等教育制度,這樣的家長不僅重視教育,還有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他們在教育理念方面與老師們保持一致。通過樹立這樣的榜樣,有利于每一位孩子的家長得到幫助。我們還組織一些有關少先隊教育的征文活動,例如,《我家那些事兒》編年體手抄報,讓學生調查家里十年來發生的大事;《和美家譜》,讓學生編寫畫自己家三代內的家譜;家訓格言書簽;家風故事征文;三八節,讓媽媽更美等等一些少先隊教育活動。以此來促進家長教育理念的提升,從而有利于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通過類似的激勵措施,家校在少先隊教育方面的共建意識更加增強了。
5.少先隊教育活動家校機制共振,家?;?
在面對少先隊教育活動方面,我們從教育活動與家庭教育的目標、內容等方面進行考慮,構建了學校少先隊教育和家庭教育同頻共振機制,通過多種指導形式,促進家?;雍椭C有效地進行。在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方面,我們把少先隊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標統一到少年兒童的道德水平發展方面,建立了班級家委會、校級家委會家校雙層溝通機制,其中無論從哪一個層面都能通過不同形式,讓每一位孩子家長和老師都能彼此了解各自的教育目標及其內容,確保了家長個體與班主任個體、家庭與學校運行的一致。這一機制的構建,為少先隊教育活動和家校落實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生活與學生的成長是密切關聯的,少先隊的教育手段主要是活動,只有重視少先隊的實際活動與生活的聯系,讓少先隊教育活動回歸學生實際生活,才能使得少先隊活動變得對學生有意義,才能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學校一向重視少年兒童的德育發展,堅持以德為先,教學相長。在實際少先隊教育活動中,以活動輔助,引導少先隊朝著健康、務實、合作的方向發展。在教學目標中,學生不但要會學習,還要會做人。通過實際性的實踐和創新,不但能培養學生的人格品德,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開展少先隊教育活動,不僅加強了學校的德育教育,也拓寬了少先隊工作的渠道,提升了學校少先隊教育活動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為少先隊走向社會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天地,提高了學校德育的實效。
少先隊教育活動作為學校培養孩子一項重要的教育手段,對于塑造孩子們健全的人格品德,增強他們的人文情懷、愛國情懷及集體主義觀念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對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少先隊教育活動要想具有實效性,家校就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活動的創新能力、著重審視教育活動的過程及創新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這樣才能全方位提高少先隊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少先隊活動開展的目的不僅為了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更是為了讓學生應和時代精神的發展需要。少先隊教育活動對少年兒童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教育者不僅要重視、更新和發展,在不斷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少先隊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幫助少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何靚.陶冶理論視域下少先隊教育的改善路徑[J].教育現代化,2019(06):05.191-193
[2]鄭心慰.基于建構主義德育方法的少先隊活動反思[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8(33):04.67-73
[3]王永強.當前少先隊教育與學校德育的關系研究[J].學周刊,2018(13):32-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