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小學家校協同教育的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眾所周知,家庭和學校是小學生健康發展的兩個重要的環境,其共同肩負著育人重任。要想使小學生獲得有效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作用,在家校雙方相互支持,通力合作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就如何實現小學家校協同教育進行詳細說明。
小學 家校協同教育 教育對策 宣傳體質 教育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6-0018-01
在小學階段實施家校協同教育,不僅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發展趨勢,還可以在實現教育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實現家長和教師素養的提升,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作用共同發揮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小學階段有效地實現家校協同教育呢?
1.建設完備的宣傳體制,深化家校溝通
要想在小學階段有效地實現家校協同教育,家校之間的溝通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在實現家校溝通的過程中,一般會從這樣兩個方面入手。其一,學校充分地發揮其教育管理作用,對教師進行家校協同教育宣傳。在此過程中,我們根據本校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情況,建設了較為完備的宣傳體制,充分發揮學校園網、??茸饔?,以多樣的方式向教師講述家校協作教育的價值及其模式,以此使教師在理論層面上獲得有效發展。其二,由于班主任是教育管理活動的主要引導者和組織者,其在溝通家長和教師方面起到了橋梁作用。對此,我們在家校協同教育宣傳工作開展中,還專門地對各班級的班主任進行了家校協作教育培訓,尤其對新入職的班主任進行了指導,使其在專門的教育活動參與中扎實地掌握家校協作教育內容,并將其作為管理班級事務的重中之重,進而采取多樣化的方式積極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以此在與家長的互動過程中,使家長同樣認識到家校協同教育的重要性,從而驅使家長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為家校協作教育質量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2.不斷提高教育水平,豐富協同教育內容
協同教育得以實現的關鍵是教師和家長這個基本要素的相互協作。在當前的教育活動開展中,由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交獨立的系統,倘若能將在互動的過程中,將二者更為密切地聯系起來,不僅可以拓展教育內容,還可以提升教育質量。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會采取以下方式對家長和教師進行引導。
?。?)引導全面關注,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在新課改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師將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作為了教學的主要目的,往往在課堂中對教材知識一灌到底,從而忽視了學生行為習慣、人際交往等能力的養成,由此限制著學生的有效發展。在此情況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其都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包括學習成績的提升,還包括其行為習慣、人際交往等能力的養成?;诖耍覀冊诩倚f作教育的過程中,引導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予充分的重視,從點點滴滴入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為例,就當前的小學生來說,其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而且,在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甚重視。在立德樹人該教育背景下,為了防治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在教育活動開展中,家校雙方必須積極交流,就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討論。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比如,筆者在與家長合作的過程中,利用家長主題會的方式,選擇某一德育內容作為活動主題,如“誠信”、“禮貌”等,就這些內容引導家長講授自己孩子在這些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以此在積極的交流、討論的過程中,集思廣益,汲取經驗,獲得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2)多種途徑溝通,提升協同教育層次
在傳統的家校協作教育活動開展中,教師和家長一般是通過班會來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進行溝通的。由于班會的組織難度較大,一學期基本上最多組織幾次,這對于學生良好教育的實現是杯水車薪的。基于此,我們在家校協作教育的過程中,嘗試班會的限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微信、QQ等建立班級群,在這個群里,由家長或教師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以此使家長和教師在全面把握學生的發展情況基礎上,合作商討幫助學生健康發展的方法,以此豐富各自的教育經驗。除此之外,我們在家校協作教育的過程中,還建立了家長委員會,從每個年級每個班級中選擇一名學生家長作為代表,積極地向班主任、任課教師反映學生情況,溝通家長和教師,以此在互通有無的過程中,實現家長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監督,借此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
總之,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家校協作教育的作用,在豐富家長與教師溝通渠道、內容等過程中,協同探索有價值的教育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成都市新苗小學課題組.家校合作育“新苗”——成都市新苗小學合作教育研究記略[J].亞太教育,2014(01):23-26.
[2]廣州市海珠區前進路小學 家長教師進課堂 家校合作促成長[J].教育導刊,2013(11):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