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家校教育的矛盾與解決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以農村小學家校教育案例為依據,從小學學生家長教育觀念差異、家校教育環境不理想、小學學生家長教育方法不恰當等方面,對農村小學家校教育中出現的矛盾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了幾點解決策略。以期為農村小學家校教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 農村 小學 家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家校合力是小學教育成功的基礎,家長是家校教育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也是學校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力量。但是在家校教育過程中,由于雙方理念的差異,家長與學校、老師間沖突不可避免。這種情況下,如何明確家校教育矛盾沖突點,采取對應的處理措施,就成為農村小學家校教育工作開展中面臨的重要任務。
1農村小學家校教育案例
小紅和小強是某農村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小紅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孩子。小紅的家長給予了小紅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小紅家長在教育方面存在較大的分歧。小紅的父母家教很嚴,給小紅報了很多補習班和興趣班。但是小紅的爺爺奶奶覺得應該給予小紅充分的自由。最終小紅家長均放棄了干預小紅的學習生活,小紅的成績也急劇下滑;小強是留守兒童。由于小強的父親平時工作較忙,并不能在小強家庭教育中投入充足的精力。而小強的母親經常采取暴力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小強家長暴力的行為,也導致小強產生欺負同學、不按時完成作業、干預課堂紀律等諸多反叛行為,且日益嚴峻。
2農村小學家校教育矛盾產生原因探究
針對上述小紅和小強的案例,可以得出小紅和小強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即父母教育的缺失。由于當代農村小學學生父母大多生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其對接受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多數農村小學學生父母中途輟學情況較頻繁。這種情況下,當代小學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無法認知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采取打罵教育,或者無所謂的教育方式。再加上農村小學生父母離異、外出打工等現象頻繁發生,導致農村小學家校教育矛盾突出。
3農村小學家校教育優化策略
3.1引導小學學生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小學學生家長正確的教育觀念是農村小學家校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一方面農村小學班主任需要與小學學生父母溝通,以家長的角度,對班級學生教育問題進行詳細分析,促使小學學生父母認知到自身在孩子教育中出現的不當言行。隨后小學班主任可以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法,以小學學生父母的視角提出解決辦法。如針對小強母親暴力教育情況,小學班主任可以與小強的母親及父親溝通,引導小強父親在空閑時間關心小強的學習生活,幫助小強的母親建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從根本上減少其對小強的暴力教育情況。
另一方面,農村小學班主任可與班級學生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溝通,以一個堅持原則的小輩身份,向其提出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看法,促使小學學生的爺爺奶奶認識到父母在孩子教育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摒棄“越權”思想,在小學學生家庭教育管理過程中保持中立態度,將小學生家庭教育主體真正的還給學生的父母。如針對小紅的教育問題,小學班主任可在常規教育中,鼓勵小紅的爺爺奶奶給予小紅適當的幫助,而不是與小紅的父母產生正面沖突,為家校教育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
此外,在大多數情況下,農村小學班主任并不能與學生家長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此時小學班主任可以直接與班級學生溝通。以平等的態度,為相關學生分析其在近階段表現情況。并指出其可以改正的地方,幫助班級學生建立自我約束、糾正意識,提高家校教育教育效果。
3.2優化家校教育環境
針對現階段農村小學家校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農村小學班主任可以課程為核心,推進家校教育合作。即借鑒英國家校合作模式,讓學生家長作為教學助手,參與到學生教育工作中,尋找家校教育結合點。同時逐步提高班級學生家長在學生教育中決定權,為家校教育的真正實現提供依據。
其次,以往以家長會、家訪、電話等方式進行的家校教育工作,往往會受到時空、語言等因素的限制。據此,農村小學班主任可利用網絡技術,以手機為平臺,進一步完善校訊通體系。以班班通的形式,構建網絡家校教育社區,實現教育資源整合、開放、共享。
3.3改善家校教育方法
為進一步優化家庭教育環境,農村小學班主任可主動與班級學生家長溝通,與小學學生家長展開“串通”教育。如針對班級學生在學校內出現的各種問題,小學班主任可擔任“嚴師”的角色,促使班級學生認知到自身行為導致的嚴重后果。并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及教育。隨后小學班主任可將班級學生在校表現情況反饋給學生父母及其他家長,促使其在家庭教育中,以“慈父”或者“慈母”的身份,主動傾聽孩子的心聲,幫助班級學生解決心理困惑。而在家庭教育中,若小學學生出現各種問題,如挑食、不講衛生等,小學學生家長可擔任“嚴父”或者“嚴母”的身份,嚴厲批評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并將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現情況反饋給教師。據此,小學班主任可根據學生家長反饋情況,以慈祥的態度,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并引導班級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活理念。如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看法?如何改變這種行為等。通過家庭、學校雙方聯合教育,可以最大程度保證小學學生問題的有效解決,為小學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4總結
綜上所述,家校教育矛盾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以往時代教育理念與當代小學教育理念的差異,導致家校教育矛盾頻發。因此,針對家校教育工作開展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小學班主任應主動與小學學生父母、爺爺奶奶及小學生溝通,幫助其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優化家庭環境。與小學班主任合作,共同改善家校教育方法,促使農村小學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周秋紅.關于農村小學家校交流的一些思考[J].新課程(上),2016(05):111.
[2] 劉文權.淺談家校矛盾的成因及化解策略與方法[J].新課程(小學), 2015(02):12-13.
[3] 佚名.化解家校矛盾不妨以“法”律之[J].河北教育:綜合版,2017,55(z1):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3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