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解決農村小學生厭學情緒的基本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農村孩子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更是中國農村的希望。教育是每個人健康成長的關鍵和基石,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如今,農村小學生厭學情緒越來越突出,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是一種累贅,是一種痛苦。從而表現出上課精神不振、不專心聽課;作業不認真完成、馬虎草率;紀律渙散、性情暴躁;存在與家長、老師“對著干”的逆反心理;甚至會有遲到、曠課、逃學等現象發生。求知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是孩子們的天性,一旦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感覺到不快樂,不愿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我們只有弄清產生厭學情緒的根源,才能對癥下藥,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厭學情緒。
  一、摸清產生厭學原因
  厭學心理產生與發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甚至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改變學生的厭學心態,首先應該了解產生這種心態的各種原因。其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來自家庭的影響
  小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里,家庭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家庭環境的好壞,家庭經濟的貧富,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高低、是否留守兒童、是否是單親家庭孩子等都會造成對小學生學習的厭倦。
  2.來自社會的影響
  在農村,外出務工潮依然盛行,大部分學生家長文化素質還不高,思想意識淡薄,存在“讀書無用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小學生無法抗拒娛樂廳、游戲室、網吧、手機游戲等的誘惑,他們游戲成癮、玩物喪志。還有西方文化的進入,學生產生虛榮心,存在攀比現象。社會上的這些不良現象,都會讓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3.來自本身的影響
  小學生年齡小,心理素質差,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足。部分學生對學習的期望過高,心理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和疲勞。學習生活不規律,學習方法不科學,不適應新的環境和老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做到勞逸結合。這些自身原因也會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4.來自學校的影響
  學校應試教育還沒有得到徹底根除,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教師的課堂教學缺少啟迪性、趣味性,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存在偏心。學校對學生的評價體制、激勵措施不合理以及教師的專業素養、師德等都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二、深入分析厭學情緒
  學生厭學情緒不是與生俱來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行為的反應模式。社會風氣、家庭氛圍、學校因素外部環境以及學生本身內部因素等不良影響共同造了學生厭學情緒。有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經過多次努力卻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他們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缺乏他人的理解關懷,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約束感和乏味感,因而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 “差生” 等觀念,破罐子破摔,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癥。
  一是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溫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二是社會是一把雙刃劍,正確對待就能在變化的社會中不斷的適應社會發展。三是產生厭學除了外界因素,還有來自小學生自身的因素。四是雖然農村教育教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有的學校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標準仍然是以分數論英雄,導致教師會重蹈應試教育的覆轍,從而加重學生學業負擔。
  三、找準解決厭學策略
  1.營造和諧家庭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行、興趣等,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作為父母就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待孩子要嚴愛有度。切忌用急躁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也不能一味遷就。要關心愛護和理解幫助孩子,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孩子最信任的就是父母,父母要學會鼓勵孩子,父母的肯定,會激發孩子澎湃的激情,父母必須銘記“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幫助孩子樹立學習自信。
  2.凈化周邊環境
  農村的教育環境令人擔憂,網吧、游戲室吸引著年幼無知的孩子。學校的五天教育,有時候真的抵不上社會的兩天影響,希望相關執法部門要加強監管,凈化學校周邊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和教師要正確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腦、手機,健康上網,利用網絡輔助學習。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社會上傳播的“讀書無用論”輿論。
  3.喚醒學生心靈
  厭學的學生在學習上悲觀失望、自暴自棄,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及時鼓勵。在愛撫和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樂學的信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我們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厭學的學生大多是由于對學習缺乏興趣。引導學生克服困難,遇到困難要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4.發揮育人陣
  學校是育人的主要陣地,教育學生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持久的,有時甚至就是一生,之所以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學生的精神生活,身心健康和人格。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里話。倡導輕松愉快的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要為學生減負,要降低學困生的學習目標,低目標學生易達到,就能察覺到自身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經常鼓勵他們進步,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總之,農村小學生厭學的成因是復雜的,但厭學的學生并不是無藥可救的,解決學生的厭學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且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都是好方法。我們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地位,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