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家?;拥牟呗匝芯?/h2>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家?;拥姆绞街饾u多種多樣,為家長了解孩子提供了不少平臺。但是在部分農村,家校溝通中大多數老師和家長都停留在單一的面對面的談話或者電話交流這一層面上,這樣就造成了家長和學校教師之間的相處模式不能統一;雙方的有效溝通較少;二者之間的了解相互脫節;最后就會形成教育的盲區,不利于對孩子的培養。本文主要針對農村小學的家?;舆M行研究,從而為農村小學的家?;犹峁┯行У牟呗匝芯?。
關鍵詞:農村小學;家校互動;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 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14-01
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可以說父母既決定了孩子的性格,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在日常教學中,如果學校和家長可以達到有效的溝通,那么可以有效的為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保駕護航。
1.農村小學家?;蝇F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他們對學校的教育也自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對孩子的教育也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和看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使家校之間存在著一些距離,那么如何來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產生合力,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呢?關鍵在于搞好家校溝通,記得一為哲人說過:“掌握了溝通,你就掌握了世界?!笔?,有生命就有溝通,人與人之間有了溝通,消除了隔膜,增進了了解,也就成了朋友。那么,家長和老師之間同樣需要相互溝通、理解、信任和支持。因此,搞好家校溝通成為學校工作的另一要點。
現在農村小學接送孩子都統一安排在學校大門處,因此家校溝通的形式基本上是通過每周發給家長的周計劃以及家長開放日,才了解一些班上教學的基本情況以及孩子的大致表現,減少了家長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孩子情況的機會。家長溝通次數少,只有一次或者一次都無法溝通。甚至流于形式無法達到實際效果。對于家長比較關心學校的各項活動安排、帶班教師對孩子教育指導策略的方式方法、以及需要家長配合和了解等事宜,缺少一定的宣傳手段和媒介。
其次,現在農村小學進行家校溝通的方式還是處于比較局限性的現狀,APP等新媒體技術作為新型的一種溝通手段,受到很多家長的歡迎,但是由于部分農村家長在外務工或者是文化程度相對比較低,APP使用率還是較低,也不能發揮家校軟件的全部作用。
2.農村小學家?;佑行Р呗?
(1)利用簡單易懂的家校APP進行互動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家長的文化層次越來越高,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也越來越高。APP等新技術媒體是重要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可以增強家校合作,使家長參與學校的保教工作,形成家校合力,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技術下的家校溝通可以幫助老師方便、高效率的實現與一個或多個家長溝通,實現家?;雍蛯W生的家校共同教育;提高老師工作效率,使老師節約大量的工作時間和通訊開支,同時老師可以獲取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另外,新技術下的家校溝通使班主任在原本如電話聯系、當面個別交流、家長會、家訪等形式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種方式。增加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面,保證了教育的同向同性。
但畢竟部分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較低,部分家長外出務工,管理孩子的則主要是孩子的祖父母等。APP作為一種新技術媒體,更適合年輕的家長,并且只能是使用手機的情況之下更能起到良好的溝通效果。而相對于祖輩家長,特別是非智能手機使用的用戶都是祖輩家長居多,所以在使用APP技術的時候,要有一個針對性,在面對無法安裝和使用的家長,可以用其他的多渠道、多方向地溝通,如短信、電話等形式。
?。?)家長能夠參與到學校管理當中
為了讓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正確看到家校互動的重要性。學校可以采用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來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比如說學校可以開放周五下午請部分家長代表來校聽課,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和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其次也可以積極組織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將部分需要家長知曉的事情通過家長委員會進行傳達和通知,可以更好的和家長進行和諧的溝通,兩者也能增加互相了解。
(3)與家長建立平等的協作關系
家?;幼钪匾哪康木褪亲尯⒆咏】党砷L。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的特殊性,需要教師和家長在其成長的重要階段進行及時的教育和行為糾正。因此教師需要和家長建立平等的協作關系,與家長共同建立輔導和教育孩子的目標。教師需要及時與家長討論孩子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共同為目標努力。學校則需要盡可能的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交流的機會,也要為家長開展定期講座與教育心理的內容宣傳,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為順暢和有效。
3.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都是缺一不可的,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家長對學生的教育也需要學校的指導,因此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在互動協調之后,才能更好的互相協作形成合力,更好的為學生的成長助力,讓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成為有品格,熱愛學習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孫小榮.農村寄宿制小學高年級階段家校合作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席小莉,劉震旗,諸芳.家園溝通的藝術[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