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在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不少家長由于平常工作繁忙,對小學生的學習關注度不高,認為有學校老師在,家長沒有必要關注孩子的日常學習,對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沒有充分的認知。這種因素的存在,也給農村小學家校共育教學模式的發展帶來了阻礙。立足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理念,就如何有效改善當前農村小學家校共育模式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策略
  就目前農村小學的教育現狀來說,由于家長對家校共育模式的認知不足,導致農村小學在家校共育模式的推廣上,存在較多的問題和不足。為此重視家長認知理念的轉變,構建家校平等合作關系以及完善家校共育評價機制、營造良好家校合作氛圍,對推動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目標達成有積極影響。
  一、以孩子為核心,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
  在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策略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策略實施的效果,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重視小學教師以及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要確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效果,要求家長以及教師都要強化家校共育思想理念的培養。從家長的層面來說,家長要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工作中,給予學校教育工作支持,同時還要積極征詢教師孩子在校期間表現,以及教師的改進建議。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能夠與教師達成一致,共同為提升孩子的教育成效助力。
  從國內小學教育工作的現狀來說,雖然當前我們很大程度上仍是應試教育,但是在教育工作的開展上,也同樣需要強調家校共育理念的踐行。這也就要求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立足應試教育基礎,實現家校合作教育的創新發展。無論是從家長角度來說,還是從小學教師角度來說,本質都是為了讓孩子通過教育,實現豐富技能的掌握,從而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所以這也就強調在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中,家長要充分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以孩子為核心,重視家校共育教育理念的樹立,同時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家校共育工作中的開展是切實為改善孩子的學習效果服務,是為了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這也就強調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中,要始終重視孩子的意愿,為工作開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確保孩子健康成長。這也是家校共育工作開展的核心目的。
  可見,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中,要重視正確理念的塑造,通過理念的驅動,確保家長以及教師在家校共育中能夠始終有出色的溝通和交流,為推動家校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讓孩子健康成長。
  二、構建家長和學校平等合作伙伴關系
  在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上,要求家長和學校教師之間應該構建和諧、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這種平等關系的構建,促使家長以及教師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能夠切實達成互助合作,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效益。
  具體而言,當前家長和教師之間并沒有實現平等關系的構建。結合家校共育工作開展現狀來說,家長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與上,更多扮演的是協助、支持的角色,更多是聽從教師的安排,配合教師完成對孩子的教育。所以在當前家校共育工作中,教師扮演的是主導者角色,家長處于從屬地位。事實上,在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家長以及教師應該擁有平等的地位。雖然目前在小學生的教育上,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且學校在小學生的教育上也有指導和引導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之間應該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達成高效互動,提升教育的針對性。結合小學語文家?;拥谋憩F來說,教師在過程中應該重視自身角色的扮演,針對小學生語文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語文知識學習的效果,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平等的溝通、交流,實現良好合作關系的構建,確保家長以及語文教師雙方教育力量的發揮,為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效果提供保障。在學校教育工作開展中,小學語文教師教育的對象是所有學生,而家長的教育工作僅僅是針對單一孩子展開個別教育。通過家長以及小學語文教師的良好互動溝通和交流,能夠有效提升教育的針對性,確保在學校教育溝通過程中,真正形成合力,實現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合理制定相應政策,形成出色評價機制
  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具體落實上,不僅要求學校重視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同時從國家以及社會的視角來說,也要為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具體來說,在進行相應政策制定的過程中,首先要立足小學語文教師以及家長的視角,確保在政策制定上能夠切實結合學校的要求,確保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開展,為家校共育工作的具體落實提供切實有效的政策支撐。同時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上,還要切實實現自有政策的制定,確保在學校開展家校共育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有相應的規則支撐。同時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教師在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上,還要切實結合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強調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合理制定相應規則。通過這種方式,讓家長能夠更好參與到家校共育工作中來,同時實現家長以及學校間的良性溝通。除了要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撐外,還要突出評價工作機制的建設。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要求來說,在小學語文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上,小學語文教師以及家長都應該有相應評價機制的構建。通過合理評價,確保在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上,能夠達成良性的互動,從而確保家校共育工作得以妥善落實和開展,確保小學語文教師以及家長之間能夠更高效地溝通和互動。通過合理評價,讓家長在參與家校共育工作過程中,能夠提升與學校、與小學語文教師的互動效果。同時還應立足孩子健康成長視角,就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展開合理的評價。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由家長和小學語文教師共同牽頭,為推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順暢開展以及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效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而且針對小學語文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展開合理評價,可改進家校共育不足,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成效。
  四、重視家校共育工作內容的進一步豐富
  家校共育并非是一個簡單的理論,而應該是一個切實、可執行的方案。在國外發達國家,不少國家結合家長參與程度的不同,將家校共育工作分成了三種類別,分別是低層次參與、高層次參與以及組織參與等。所謂低層次參與,指的是在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上,家長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上僅僅是較低程度的參與,比如參觀學校,參與學校的家長會等。從這個層面來說,家長僅僅是參與一下家校共育工作。其次是高層次參與。在高層次參與表現上,主要是家長和教師之間有較為密切的溝通、交流,對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清晰的認知,并能夠充分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去。通過家長的高效參與,能夠切實達成家長和教師的密切溝通、交流,提高家校共育工作成效。此外還有一類是組織參與。這種參與形式指的是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中,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工作中,通過高效的參與,實現學校以及家長之間密切合作關系的構建,常見的形式諸如家長咨詢委員會的構建,以及家校合作組織等。   在國內,小學語文家校共育家長更多是低層次或高層次參與兩種方式。而且多數學校在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上,強調的是家長作為參與者,以教師為主導開展家校共育工作。目前國內的這種情況對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成效無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所以這也就要求學校以及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推動家校共育工作的深層發展,立足小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提升視角,為家校共育工作目標達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家長更積極地參與到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來,并實現對家長資源的充分、高效運用,讓更多有能力、有思想的家長真正地和小學教師一起推動家校共育工作向縱深層次發展。
  五、營造更和諧的家校共育工作氛圍
  為了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成效,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推動家校共育工作模式的過程中,要切實和家長站在同一陣營,尊重家長,并為家校共育工作目標的達成營造更積極、和諧的工作氛圍。在日常和家長溝通交流中,保持良好的溝通態度,切實立足提升小學生學習成績角度,為家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和氛圍,讓家長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家校共育工作中來。
  具體來說,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家校共育工作的落實上,要重視自身傳統地位的轉變,為家長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和環境,讓家長通過家校共育工作參與頻次以及參與深度的改善,逐步成為家校共育工作的主體構成之一。通過小學語文教師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積極和熱情的驅動,讓家長能夠真正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伙伴。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重視良好溝通環境的營造,更要重視與家長伙伴關系的構建,通過這種伙伴關系的建立,讓家長在家校共育工作參與上,能夠有更和諧的參與氛圍,激發家長對家校共育工作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
  總之,在我國教育體制變革的背景下,立足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家校共育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家校共育模式的引入,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能夠通過和家長的密切溝通、交流,實現良好溝通氛圍的營造,為更好改善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成效,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成效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從而確保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能夠真正為達成優秀人才培養目標助力。
  參考文獻:
  [1]黃俊源,肖霞.家校合作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學習,2010(1).
  [2]陳琳,謝培.小學一年級“家校合作”問題及對策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5).
  注:本文系2018年度蘭州市教師基礎教育個人課題“農村小學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編輯 馮志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7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