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助力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庇绊憘€體成長有三個要素:家庭、學校和社會。家庭給了孩子生存學習的條件,社會更多的是在無意間影響個體,而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專門機構。學校本著“活動承載,家校融合,結伴成長”的教育工作理念,積極開展家庭教育休閑教育工作的實踐研究,引導親子共悅讀、共探究、共欣賞。緊貼學生需求,從學校整體育人目標出發,以“平凡但絕不平庸”的學校文化為價值導向,結合學?!叭蕖?、讀書會等活動,以生動有效的活動為載體,從而打破中職年齡段引發的家庭問題,構建家校互動平臺和機制。
[關 鍵 詞] 中職生;家庭休閑教育;親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94-02
一、健康觀念,影響學生發展
學校采用問卷對一年級的新生400人進行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385份。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如下:
表1顯示學生課余生活休閑方式的娛樂性較強,在課余生活休閑方式中上網排在首位,占人數的85%,這說明多數學生都是通過上網來消遣、娛樂,把大部分時間用于網絡中。
表2顯示學生在上網的過程中,主要用于玩游戲、看電影,選擇宅在家里的方式進行課余休閑。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度過閑暇時間,靠睡覺、閑逛來消磨時光。學生在家庭休閑中體現出“三閑”(閑聊、閑呆、閑逛)時間較多,休閑活動單調、活動種類不豐富,趣味也不夠高雅,休閑的廣度和深度都受到制約,要讓學生的家庭休閑方式多樣化、健康化,學會休閑。這需要他們了解一定的家庭休閑知識,但家庭休閑教育絕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不是“知識導向”的教育,而是價值觀念的教育,要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科學的休閑觀,引導學生對家庭休閑活動形成理性認識,是在豐富多樣的休閑活動中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的。家庭休閑教育是行動的教育,遵循“做中學”原則。在觀念上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積極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休閑主體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家庭教育和引導,努力培養學生休閑的自我管束能力及休閑活動的篩選能力。
在營造健康家庭休閑氛圍中,學生是一個方面,家長也起到重要作用,因為家庭是學生最主要和最持久的生活場所。家庭的人文修養和文化環境會對孩子產生直接而持久的影響力。家長要認識到學校和家庭的關系,學習和休閑的關系,意識到休閑在中職生的成長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比如身體健康成長,心理素質逐漸增強,個性充分發揮,能力有效培養。學校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要引導家長尊重孩子積極健康的休閑意愿,讓他們在各自的休閑時空里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二、“三修”課堂,提升修養情操
近年來,我校為實現“讓課堂充滿歡樂,讓校園充滿生機”的美好愿景,學校建構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個性發展課程”組成的多元課程體系,以適應學生多元需求,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這一課程體系將學校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全部納入其中,用課程思想指導、梳理、歸納、整合學校德育內容和形式。作為主抓學風的一項重要舉措,學校實施“三修”(早、午、晚自修)行動,即早自修“朗聲計劃”、午自修“靜心計劃”和晚自修“夜學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并逐步養成朗讀、寫字等良好習慣。
每天早上在校園中都聽到各班在大聲朗讀《唐詩
三百首》,品讀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中午午自修各班學生伴隨著古典音樂,在香縷裊裊中,端坐案幾,放松心情,進入無我之境,大家從臨摹字帖開始,在一炷香、一曲琴、一支筆、一頁箋中沉浸在習字的禪境中,通過書寫漢字提升所有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在書寫中感悟中華文化。晚自修學校有序開展每月一次的集中觀影活動,從“國學經典”中吸取智慧,在“勵志影片”中感悟人生真諦。
三、家校共育,拓展休閑方式
通過在校的“三修”活動的開展,以生動有效的活動為載體,從而打破中職年齡段引發的家庭問題,構建家?;悠脚_和機制。讓每一個家庭充分參與,以期達到書香滋養精神、美行培養習慣、活動植養個性的效果。在優質的教和養中,促進良好教養的形成,達成家校合育的高度融合,促進每一個學生最好的成長。
(一)家校聯動,親子“悅”讀
家庭教育中,親子閱讀是一種親子間互動的閱讀方式。學校以親子閱讀為突破口,在學校教師引領下,開展親子“悅”讀活動。通過閱讀活動引導家長認識家校共育的價值,實現家校合育價值的最大化,幫助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遇見美麗的自己。這一活動主要由書單推薦、閱讀記錄、展示評比三部分組成。
1.書單推薦
學校從專業的角度、學生閱讀發展的需求出發,為學生精心挑選了假期必讀經典書目,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閱讀,為家庭閱讀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一個基礎性的、普適性的支架。
2.親子閱讀卡
基于對家庭閱讀的反饋,學校設計了親子閱讀卡,其中可以附上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的照片及家長寄語,這個活動得到全校學生的積極響應。
3.展示評比
學校通過親子閱讀卡的評選活動,在全校各班自評的基礎上進行學校評選,獲得一等獎的作品在全校大型活動中進行親子的展示活動。 (二)家校互動,親子課堂
學校在校家長會上邀請心理專家來校指導,組織家長聽講座,為家長提供科學的親子理念,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讓家長真正理解家庭休閑教育中親子閱讀、聆聽音樂、共同觀影等親子活動的內涵與價值。
中職校的學生在未來都將走入企業,成為一名產業工人。所以職業素養的培養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在實現三修中提升修養的前提下,邀請家長來校做職業的推介人,每個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領域,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各自的興趣特長,可以充分借力整合到家校互動中,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同時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與子女構建有溫度的伙伴關系,從子女的興趣、特長出發,引導和尊重其選擇,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與學校之間解決了價值觀的共融問題,搭建了合作平臺,設計了最佳機制,讓家長參與到課程專業化領域,課程手冊成為家校協同載體的專業工具,實現了家校合育價值的最大化。通過教育而獲得工作技能的人將有更好的人生前景,同樣,通過教育而獲得休閑能力的人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三)家校驅動,豐富體驗
在“三修”活動中,家長積極推薦好的朗讀作品,學校從家長提交的好書推薦中,精選出了《中華德育好故事》《禮的故事》等書籍中的內容利用午自修進行播放。校廣播臺的周三“經典永流傳”音樂欣賞,從家長推薦曲目中挑選歌曲,向學生進行樂曲的介紹,曲調的分析等。在活動中家長自然而然地成為孩子的指導者、合作伙伴和贊賞者,通過朗誦、書寫、聽品活動,這些也被學生帶入家庭環境中,成為良好的家庭休閑養成中最生動的一部分。
(四)家校帶動,共促發展
在家校帶動下,學校利用家委會的平臺,邀請家長來學校共同參與學校的文明風采活動;家長來參與“星光大賽”的探班為集訓的孩子鼓勁加油;學校的校園運動會、十佳歌手比賽都邀請家長來參加,家長共同參與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家長發現學生的潛能與變化,從而使家長對學校教育滋生信心,真正融入學?;顒又?。在家校共育的環境下,讓家長從對孩子前途的指揮者轉變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從孩子生活的關照者轉變為生涯的導航者;從學校教育的觀察者轉變為學校育人決策的參與者、活動的支持者、育人成效的監督者。鼓勵家長成為學校的密切伙伴,用積極的態度成為學校的智囊。家校合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助力中職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家庭和學校作為孩子重要的社會化場所,只有實現功能互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學生在家庭休閑中獲得全面充實和生動活潑的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高德勝.生命·休閑·教育:兼論教育對休閑的排斥[J].高等教育研究,2006(5):26.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