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家校共育助力小學“問題學生”轉化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長時間以來,在學校教育中“問題學生”都是一個讓廣大教師感到棘手的問題,此問題的存在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為此,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應將一個長效的信任機制構建起來,加強溝通和交流力度,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立足于“問題學生”存在的根源,積極探尋家校合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對家校共育轉化“問題學生”的策略做一些淺顯的探討。
  小學生 家校共育 問題學生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018-01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不良因素的影響,一部分小學生可能出現在思想意識、認知能力或行為習慣上有區別于其他同齡學生的偏差,這部分學生就是我們常說的“問題學生”。社會的高速發展導致成年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離異家庭增多、留守兒童現象使得“問題學生”越來越普遍。這部分孩子的的管理和教育長期以來都是讓教師、學校和家長感到頭疼的問題。 “問題學生”的轉化只依靠學校和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做到家校聯手,共同思考教育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
  1.明需定標,爭取家長合作
  不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多差,孩子父母的內心都是渴望他們能健康成長的,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老師和家長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家長和老師本應共同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責任,經常交流孩子在家和在學校的表現。但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主動與家長聯系,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表現不好十分丟臉。他們希望和老師一起將孩子的問題解決,又擔心老師會給他壓力。所以,要想家校聯系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務必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把家長的心理顧慮消除,形成家校合力,一同把學生的問題解決。從形式上可以選擇各種各樣的家校聯系方式,如家訪、電話、網絡或請家長到學校等,做到尊重學生和家長。為了把家長的心理負擔減輕,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最好不要請家長到校,到校后也要盡可能在人少的地方解決問題。不管什么樣的方式教師都要了解到家校聯系主要是為了借助溝通交流形式達成共識,相互合作,把問題有效解決,尤其要防止用追究問題的形式展開交流。所以,要事先把準備工作做好,以確保家校聯系的有效性,如知道怎樣客觀呈現問題,希望掌握到什么信息,最好運用哪種方式和家長交流效果等,借助交流準確地向家長傳達目的,將家長的顧慮消除,實現目標的一致性,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
  2.對癥下藥,協同教育
 ?。?)關注家庭,合力改變
  大部分問題學生的背后通常都有一個問題家庭。一些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暴露不良習慣,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簡單粗暴,喜歡呵斥或拳腳相加,學生受家長的影響,逐漸變成了問題學生?;诖?,教師應積極和家長一同對問題的根源進行分析,從家長的轉化入手。鼓勵家長改變不良習慣,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家里充滿愛和信任。教師還要經常和家長交流教育方法,把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教師應對每一個孩子的情況了然于心,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或困難家庭要更加關注,取得家長信任,形成家校合力。
 ?。?)關愛特殊,用愛感化
  “問題學生”往往是孤獨的,他們在學校不受同學喜歡,在家里也得不到足夠的關愛。教師要時常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心理活動,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尤其是學生表現比較反常時,要了解最近是不是在他身上發生了什么事兒,有針對性的和學生交流。關愛“問題學生”,教師還可以與家長一起互動,比如在家長面前互相表揚學生的每一個進步,比如和家長一起為學生過生日,比如請學生看一場電影,和學生共進午餐,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熱情的擁抱都會讓學生倍感溫暖。
 ?。?)降低要求,享受成功
  一些問題學生形成,是因為不能達到家長和教師提出的要求,而逐漸喪失信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進而不斷加重問題。尤其是家長往往會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成績,或安排孩子參加過多的課外培訓,給孩子太大壓力。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他沒有盛開,只是花期不同而已。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與肯定,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顒?
  家校活動是家校共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多彩的家?;顒訉Υ龠M“問題學生”轉化有明顯的效果。首先,定期召開家長會,有針對性的舉辦家長講座,讓家長分享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或讓家長大膽暴露自己孩子的問題,然后一起交流討論,互相學習教育方法。其次,每期開展親子活動,增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問題學生”往往心理更敏感,親子活動讓父母與孩子有更多接觸,通過一起游戲讓他們產生信任,同時,豐富的活動還能挖掘孩子的潛能,讓父母看到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肯定。再次,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深入了解孩子的作息安排、老師的辛勤付出,近距離觀察孩子的課堂表現,感受孩子的成長,從而樹立對孩子的信心。
  4.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對問題學生要有耐心、愛心,要多引導和鼓勵。“問題學生”的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探索。家校共育為學生建立起一座橋梁,這座橋梁穩固了,學生在橋上才走得穩健。
  參考文獻
  [1]陳振龍.家校合作共育機制的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5(9):73-73.
  [2]葉曉鳳.勤澆細剪,靜待花開———針對問題學生的家校合作幫扶案例[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中),2016(12):64-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2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