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家校合作共擔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責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作為新時代教育的新要求,它是時代的呼喚,是人民的需求。中職學校在落實新要求過程中,必須加強家校合作,才能共擔“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責任”,以關注特殊家庭教育為出發點,通過有效途徑改變中職生家長的認知,提高中職生家長的育子水平,真正實現中職學校教育公平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關    鍵   詞]  家校共育;公平教育;責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32-02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肮健薄坝匈|量”這幾個字,醒目突出、重如千鈞,清晰地指明了未來教育發展的著力點。那么,何謂公平教育?它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規范或原則,包括機會公平、過程公平、質量公平,其中質量公平最重要。何謂有質量的教育?它包括四個方面:(1)塑造健全人格,注重智商、情商、德商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尊重成長規律和不同年齡階段身心健康特點施加教育;(3)拓展個性空間,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天賦秉性,搭建多姿多彩的平臺,使每個學生都獲得自由發展;(4)符合社會需求,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使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有機銜接,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我們深知,教育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工程,完成此任務單靠學校不行,特別是中職學校的教育對象、教育背景十分特殊,必須實施家校合作,共同擔負起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責任,才能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中職學校實施家校合作,共擔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責任意義重大
   (一)有助于真正實現全民教育,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合格人才
   什么是全民教育?它是指為社會全體民眾所提供的教育?;仡欉^去,我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普高升學率大大提高,職業教育的發展、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為實現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及其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創造了有利條件。成績值得驕傲,但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職業教育并未普及,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漠視,部分學生在初中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導致中職升學率提升速度不明顯,且流失率較大,嚴重影響公平教育的實現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倘若我們向家長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優勢,鼓勵家長將孩子送到中職學校進行職業教育,這非常有助于真正實現全民教育。同時,作為職校教師,我們應面對現實:中職生學習和行為習慣較差,但他們身上有許多優點,如自主、獨立、思想活躍、興趣愛好廣泛、動手能力強等。在中職階段,增強家校教育合力,挖掘中職生成才的潛力,通過職業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這不僅能降低流失率,還能將他們培養成為各行各業所需的合格人才。
   (二)有助于實現社會和家庭的和諧,確保社會安定、家庭幸福
   孩子是社會和國家的未來,也是家庭的未來。孩子是否真正享受教育公平,是否接受有質量的教育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家庭幸福。初中畢業時,大部分孩子只有十五歲左右,心智不成熟,這一階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不能缺失,家校間的通力合作,可以幫助其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健康人格,提高他們的處事能力,減少違法犯罪幾率,使社會更加穩定,家庭更加和睦。
   那么,中職學校目前的家校合作狀態對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有何影響呢?
   二、家校共育脫節是影響教育公平和質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一)特殊的家庭背景阻礙教育公平的實現和質量的提高
   從中職生的家庭背景來看,相當部分中職生家庭背景處于特殊狀態,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特困家庭非常多。單親家庭里,離異父母間的相互推諉造成孩子的教育有時處于真空狀態;留守家庭中,家長把孩子的教育留給老一輩,有的甚至讓孩子獨自承擔自我教育的責任,孩子的成長處于松散管理或自生自滅的狀態;特困家庭里,由于生計問題,家人無法顧及孩子的教育,在家長眼中,孩子不讀書或少讀書可以更多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可見,特殊家庭里,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孩子無法享受公平教育的權利,更不能接受有質量的教育。
   (二)家長的認知觀念影響教育公平的實現和質量的提高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里折射出來,學校教育中產生的一切困難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彼赃@樣說,原因在于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孩子成長中永遠都占著重要位置,特別是家長的教育認知對孩子能否接受公平教育及提升孩子受教育的質量至關重要。在本校開展的《家校共育實施中職生社會責任教育實踐研究》中,我們調查了家長對孩子讀中職成才的態度,結果是:認為孩子一定能成才的占2.5%、可能成才的占4.8%、持中立態度的占10.2%、成才可能性不大的占29.4%、幾乎不能成才的占53.1%。可見,中職家長對孩子成才的信心不足。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所謂孩子成才就是考大學,將來有體面的工作。自家孩子成績差、調皮,根本沒希望考大學,將來只能從事低人一等的工作,這種狹隘的認知直接影響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部分家長把中職學校看成是孩子成長的避難所,他們對孩子讀中職的要求低,只要不打架、不惹事就行,從而導致部分中職生不思進取,抱著混日子的想法渡過中職時光,如此現狀何談中職生享受有質量的教育?另外,我們在研究中還發現,許多家長把物質滿足當作是對子女的全部教育,這樣的認知是導致孩子行為習慣差、學業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在家校聯系中,部分家長認為,孩子一旦上學,教育是學校的事、教師的事,與己無關,家校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合作,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部分學生進職校后,有的因缺失家長的正確管教而對抗教師的教育;有的因為不適應學校的嚴格管教選擇退學,從而導致中職學校學生流失率較大,難以真正落實教育公平和質量提高。    (三)家長的育子水平制約教育公平的實現和質量的提高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家長受教育程度不樂觀,調查結果:小學文化占25.4%、初中文化占65.2%、高中文化占9.1%、大專及以上文化占0.2%。可見,中職生家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管教子女的方法簡單、粗暴,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成才自信嚴重不足。在這些孩子看來,自己成績不好,只能讀中職。學生家長和本人因此并沒有把接受職業教育當作是公平教育,甚至認為職業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從而導致中職生在學校里并不珍惜學習機會,得過且過。可見,中職家長的育子水平影響中職生對自我成長的態度和價值選擇,從而制約公平教育機會的實現和中職教育質量的提高。
   鑒于以上原因,中職學校在家校共育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變目前的現狀呢?
   三、中職學校家校共育,實現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的策略
   (一)關注特殊家庭的教育是真正實現中職學校教育公平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出發點
   結合實際情況,我們把對特殊家庭的關注作為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校后,班主任通過與孩子本人和家長的溝通,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存在的問題,建立特殊學生家庭檔案;(2)對不同特殊家庭的學生給予物質和精神關懷,如針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教師用自身的力量彌補其缺失的愛,同時,做好父母工作,讓他們意識到孩子是家庭變故中最大的受傷者,不應在傷口上撒鹽,而是共同擔起管教孩子的責任,幫助孩子塑造健康心靈,針對留守家庭的孩子,著重了解家長和孩子間的距離,對外出務工的家長要求每周至少與孩子通話3次,對就近工作的家長要求周末或節假日陪伴孩子,除此之外,加強與代理監護人的有效溝通,及時發現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思想幫扶工作,針對特困家庭,先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如校內勤工儉學、申請國家資助等;(3)通過家訪、QQ或微信等方式,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及時反饋特殊家庭的教育效果,發現問題及早處理,把家長陪伴孩子和關注孩子教育作為評選優秀家長的重要條件。通過以上措施減少中職生失學率,提高中職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接受有質量的教育。
   (二)改變中職生家長的認知是實現中職學校教育公平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
   在研究中,我們積極召開家校共育專題研討會,通過研討,在家校間達成中職生成才共識和家校合育共識;開展一系列的德育實踐活動和加強職業技能的訓練。通過德育實踐活動,改變中職生的陋習,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其誠信、感恩、守紀等優秀品質的形成;通過職業技能訓練,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借助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走進校園實實在在地感受孩子進入中職后的變化,從而幫助家長樹立對孩子成才的信心,支持孩子完成學業,并鼓勵向更高的目標發展。
   (三)提高中職生家長育子水平是實現中職學校教育公平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針對中職生家長文化水平低、育子水平不高的現狀,我們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聘請專家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幫助家長分析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傳授育子技巧,對家長進行科學指導;(2)分專題開展家校共育研討會,如中職生青春期教育研討會、中職生行為習慣養成研討會、中職生安全教育研討會等,通過此形式幫助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青春期教育,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教師督促孩子遵規守法、加強自我保護;(3)協助班主任進行日常的家教幫扶,如針對個性強、權威思想重的家長,幫扶的重點就是改變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告誡家長切忌采取蠻橫強壓的方式教育孩子,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又如對個性頑皮、不良行為習慣反復多的學生,提醒家長抱定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對孩子多些耐心,用放大鏡觀察孩子成長中的點滴變化,在教育中盡量做到少批評、多鼓勵,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指導其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作為新時代教育的新要求,它是時代的呼喚,是人民的需求。中職學校在落實新要求過程中,必須加強家校合作,才能共擔“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責任”,以關注特殊家庭教育為出發點,通過有效途徑改變中職生家長的認知,提高中職生家長的育子水平,真正實現中職學校教育公平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郭元祥.對教育公平理論問題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2(3):21.
   [2]謝新國,周敦文.論教育公平與構建和諧社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97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