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而家校合作模式指的是學校與家庭形成合力實現大學生教育,即學校教育時能獲得家庭方面的大力支持,家庭教育時也能獲得學校的有效指導,實質上就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間的深度融合。本文分析了家校合作模式的特點與優勢,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際情況,對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進行了深入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家校合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近些年來,生活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學生們本應是天之驕子,然而他們的心靈卻如此的脆弱,極容易發生抑郁、自殘,甚至是自殺等有關行為,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關注。然而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學校與家庭緊密合作,形成合力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有力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增強心理素質與心理品質,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一、 家校合作模式的基本特點和優勢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之中的兩大影響要素,為能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切實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與價值,就需要有效把握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
?。ㄒ唬?目標同向性
關于大學生的培養與發展目標方面,學校和大學生家長的期望是基本相同的,由此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和成才是一致的、同向的。在大學生成才、成長目標方面體現的同向性,為家校合作模式的實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ǘ?時空延續性
從整個教育方面分析,家庭教育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而且貫穿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所有環節。高校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場所,然而一些大學生也是在高校以外的環境中度過的,若是這一段時間缺失家庭教育,那么高校教育就有可能淪為一空。所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成才、成長方面的目標有著一致性,而且教育的具體過程也是互相伴隨的。
?。ㄈ?優勢互補性
關于大學生教育的培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有優勢,然而也各自存在著一些弊端。從學校教育角度分析,其教育活動計劃性、內容系統性、方法科學性等優勢,是家庭教育無法攀比的,但是學校教育也并非十全十美,受學校教育正規化與制度化的影響,大學生教育工作容易模式化,特別是近些年高校招生的持續擴張,輔導員需要承擔繁重的工作壓力,加之精力與時間比較有限,就無法保證人才培養質量。而從家庭教育方面分析,長期的共同生活以及親子關系,為家庭教育賦予了針對性。因為子女在物質方面與精神方面對父母有著依賴性,所以家庭教育也享有一定權威性。同時,家庭教育屬于一種極具靈活性的教育方式,基本上不會受任何要素的影響。然而事實上,一些家長不是教育理論有所缺失,就是教育方法有失妥當。比如,一些家長過于溺愛子女,一些家長教育方法粗暴。由此,不僅不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而且會削弱學校教育的作用。因此,加強高校與家庭的協調與合作,實現雙方優勢互補,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可靠保證。
二、 家校合作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
(一)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高度重視家校之間的溝通
綜合分析與汲取家校合作模式的成功經驗,為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合作建立專門組織,集中力量研究家校合作的理論與方法。為能進一步深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果,深挖家庭教育資源,學校應積極舉辦內容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宣傳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思想。同時,對大學生的家長實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因為家庭背景文化的不同、經濟狀況的不同、心理教育文化的不同,不僅會影響家長心理教育行為,也會影響家校合作效果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關于大學生之間家庭教育存在的差異性問題,學校應該借助于新生入學或者是寒暑假時間,通過工作訪談等形式積極開展大學生家長培訓活動,內容主要是以幫助大學生適應新的學校生活,與同學建立友好關系,解決情感困惑,緩解心理壓力等。除此之外,學校教育工作者作為家校合作模式的一大主體,學校也要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能力、綜合素養培訓,組建一支擁有專業能力高超、理論水平深厚、實踐能力強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深挖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中的策劃者、引領者、參與者、指揮者、咨詢者等多元化身份的作用與價值。
?。ǘ?制定內容多樣、方法巧妙、全方位的長效溝通機制
基于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于家校溝通機制的建立需要從三方面展開,具體如下:①有效使用書信等有關通訊形式。書信作為一種傳統通信形式,在群眾心中有著深刻影響力,且早已經遍布于全國各地,學校應該通過書信的形式,把輔導員、心理教育工作者關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生活基本情況告知家長,從而使家長了解與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也利于學校與教育工作者掌握大學生家庭基本情況,從而為家庭心理教育提供指導,幫助其制定有目標性、有針對性的方案。此種形式尤其是適用于貧困、偏遠地區的大學生家庭。②追隨時代發展腳步,使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技術?;谛聲r代環境下,催生了新一輪信息技術,所以家校合作的推進也需要追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在家校合作模式中積極引入微信、視頻以及互聯網等方式方法。從信息技術方面分析,其有著極強的靈活性、開放性以及高效性等特點,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信息技術等,可以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拓展覆蓋面積,加強交互性,所以短信、微信以及博客等信息技術得到了高度重視,一些不懂的家長可通過參與培訓活動,或者是由子女教授其具體的使用方法,由此家長就可以和教師取得直接聯系,可以及時、有效地掌握大學生在校基本情況與心理健康問題,盡管受經濟要素、地域條件等的影響,一些偏遠地區或者是貧困大學生使用此種方法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一難題必然會得到有效解決。③召開家長座談會,或者是實行家訪,與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家訪與家長會作為家校合作的一種方法,借助于教師和大學生的家長進行面對面溝通,能夠真實、全面、有效地了解大學生的基本家庭環境情況,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情況,從而有利于學校為家長與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盡管大學生的出生地、接受教育背景以及家庭環境等有著明顯區別,可是對大學生進行家訪,以及組織召開家長座談會等,也是必要的。 ?。ㄈ?優化與整合多方資源,制定科學的保障機制
第一,法律與制度保障。制定科學的法律法規是家校合作的基本保障,通過規章制度才可以制定家校合作模式的長效機制,才可以保證學生家長的知情權與參與權以及監督權等,才可以在制度方面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的正常實行與有效落實。第二,組織保障。縱觀現階段高校家校合作模式仍然處在松散狀態下,并沒有建立專門的組織對其展開有效指導與科學規劃,尤其是關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所以高校需要對現有的各種教育資源進行優化與整合,建立具有持久性的專業化組織,以保證家校合作模式可以規范化、連續化以及可持續化。與此同時,也要積極的學習與借鑒一些國外比較成功的實戰經驗,比如美國,由幼兒園起至大學的各個年齡階段都建立了相應的組織。第三,隊伍保障。建立合理的任職資格標準與聘用制度,吸引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打造一支具有高素養、高能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同時,需要對教育工作者展開培訓,幫助他們實現最新理念、最新教育方法等的更新,深化其實行家校合作的政治與業務素質。
三、 總結
大學生的綜合性發展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息息相關的,需要兩者形成合力實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于此,學校與家庭必須緊密合作,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精誠合作,使用多元化的家校合作方法,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從而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童向亞.微信環境下高校家?;咏逃J窖芯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1):75-77.
[2]李曉華,封靜,張婕,廖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基于學校和家庭溝通的視角[J].高教學刊,2017(12):155-156,158.
[3]黃曉菁.廣東民辦高職院校家庭教育工作實證研究——以廣州S職業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6):7-8.
[4]朱亮,呂子靜.家校合作對心理問題學生干預的方法探索[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6(4):76-79.
[5]趙晨光.基于“家校合作互動”理念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6(6):251-252.
[6]劉孝群,汪小容,安曉鵬.充分發揮家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9):45-48.
[7]鄭旭.以家校合作為途徑的高校心理扶貧教育探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30(5):145-147.
[8]金巖,楊越嵐.高校貧困生家訪實證研究分析——以河北師范大學2010級體育教育專業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3(17):61-62.
作者簡介:
陳則輝,江蘇省南京市,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