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培養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小學教育工作中,學校、教師不僅要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小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等,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家校合作教育工作中,僅僅依靠學校和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依靠學生家長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才能夠促進小學生更全面的發展。筆者是一名小學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本文針對小學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問題展開探究,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家校合作;教育;方法
學校和家庭是小學生成長時期的重要場所,學校和家庭要在共同努力、相互合作之下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但是在當前的家校合作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校和家長缺乏溝通、交流,出現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脫節的現象;又如學校很少聽取學生家長的反饋意見,只用單一的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學生,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針對以上問題,學校、教師需要加強對家校合作工作的重視,增強共育意識,同時還需要搭建共育平臺,教師和學生家長共同教育學生,強化合作教育能力。
一、增強共育意識
要想提升家校合作質量,學校和學生家長需要具備較強的共育意識,明確自身需要對孩子成長肩負的責任,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學校和學生家長要各盡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促進小學生更好地成長。首先,意識能夠決定行動,學校需要改變以往專權獨斷的教育態度,在家校合作中要尊重學生家長,防止因為教育態度的不一致而出現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問題。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多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充分了解小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與需求,在小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做到雙管齊下,共同管教。同時,學校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家長,增強他們的共育意識,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家庭教育中能夠做到言傳身教,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榜樣。
二、搭建共育平臺
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學校需要搭建一個共育平臺,讓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三方可以實現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首先,學校要成立家長學校,挑選具有較強服務意識、有較強教育能力的教師和有正能量、肯提意見的家長代表為成員,加強對家校共育工作的領導,明確學校和學生家長的工作職責,讓教師和家長做到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學生。其次,在家校合作中,學校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利用信息技術來搭建共育平臺,讓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進行溝通,讓家校交流、溝通不僅僅局限于教學開放周、家訪、家長會等,而是可以建立家長QQ群、微信群、班級博客等,利用現代互聯網手段向家長推薦一些優秀的育人讀物,讓家長學到更多的知識,家長也可以通過家長QQ群、微信群定期向教師匯報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等,這樣學校和家長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三、關注心理教育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還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小學生的思想不成熟,面對問題缺乏獨特的見解與認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所以在家校合作共育過程中,學校和學生家長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學校需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夠用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好差的唯一標準,而是要綜合考查評價學生,在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過程中不僅要匯報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及心理健康等問題,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建議學生家長多用鼓勵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不要給予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其次,學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制作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網頁,讓學生家長登陸校園網站,了解掌握一些適合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強化合作能力
學校需要和學生家長共同努力,強化雙方的合作能力。在家校合作過程中,學生家長不僅需要開展有效學習,學校也要積極配合家長開展教育工作,形成一致的家校共育模式,以此來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首先,學校可以采取多種合作方式來促進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例如可以向學生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表現、派發教育手冊、開展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家長了解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進行教育,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其次,還要保證學生家長跟教師教育言行的一致性,例如,很多家長在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時候經常會闖紅燈,這會讓孩子覺得闖紅燈是正常的行為,然而這種行為和學校的教育是相悖的,所以家長需要和教師一樣遵守交通規則,教育孩子紅燈停、綠燈行,以此來體現出家校共育的一致性。學校、教師要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多交流,了解小學生真實的生活習慣、學習表現等,共同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方案。
總之,在小學家校合作教育過程中,學校和學生家長需要相互配合,加強溝通與交流,了解小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態,制定最佳的家校教育方案,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媛媛,趙紀強. 農村小學家校合作的發展及現實意義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8,5(02):216-217+226.
[2] 楊波. 怎樣利用家校合作推進小學教育中的經典誦讀[J]. 課程教育研究,2017(45):113-1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