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社會對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愈發關注,可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多是以學科課程滲透的方式進行,在家校合作方面有所忽視,致使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流于形式化、理論化,因此,對心智不成熟、易受影響的小學生,唯有學校、家庭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探討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問題,并從中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家校合作的應用策略。
[關 鍵 詞] 家園合作;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094-02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已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結構,越來越受到教育各界的關注與重視。從近些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況來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特別是易被忽視的城鄉結合部小學,由于城鄉結合地區人口流動性和環境復雜性較高,加之經濟水平、教育意識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教育內容、途徑流于形式化,教育模式單一死板,忽視社會、家庭的參與,缺少教育合作體系。從小學生的成長角度而言,家庭是極為重要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影響學生的心理與言行的形成發展,所以,只有通過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才能使小學生心理素質獲得發展,因此,家校合作的應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至關重要。
一、家校合作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家校合作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和途徑。作為社會力量之一的家庭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家庭能否有效配合學校教育,直接決定學校教育的效果。所以,家校合作的目的就是發揮家庭和學校的雙向互補作用,利用雙方的優勢彌補各自的不足,從而強化教育效果。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越來越多,總結國內已有研究發現,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積累了一定經驗,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先后成立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河北“一報一臺搞普及,兩話一地搞救助”活動,利用電臺熱線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鼓勵大眾參與心理健康活動;北京、上海的一些學校相繼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積極開辦心理健康專家講座、成立家長學校、開通家長熱線、網絡咨詢、社區家庭服務等方式來實踐心理健康教育;臺灣教育部門通過的“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充分結合社區與家庭的資源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家長參與教育的全過程;香港地區則不斷擴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增加了學生心理服務及特殊教育組和升學及輔導組,制定相關文件保障教育實施的有效性,鼓勵家長及專業人員作為社工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總之,我國在探尋符合國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家校合作儼然成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共識,只有發揮家校合作的優勢,積極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夠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
二、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否正面、成熟,決定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參與程度及有效性。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關城鄉結合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較少,雖然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存在差異,但都認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家校合作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充分
陳娟的研究反映了城鄉結合地區的家長教育觀念差異較大,由于工作情況、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的方面的影響,致使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無,甚至出現推諉現象,認為學校應該包辦孩子的所有教育[1]。通過張達紅的問卷調查可知,大多數家長認同的重要性,但缺乏心理健康知識和教育方法,對參與學校教育的信心不足、力不從心[2]。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不明確,過程形式化
由于城鄉結合地區小學的專業師資隊伍比例失調、分配不均,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鳳毛麟角,絕對大部分的兼職老師專業水平有待提升,這就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解讀不清晰,教育目標不明確,教育過程流于形式化[3]。一些老師在教育實踐中利用開放日、家長會、家訪等途徑說教孩子問題或是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偏離,教育內容雜亂無序,教育方法不得當,致使家長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零散不系統,缺乏針對性,所以很難遷移到家庭教育中,因此,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家長缺乏參與興趣,最終活動流于形式化。
(三)教育實施模式單一,合作體系不健全
許多學校主要使用校為本的教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直接指導家庭教育,其基本形式如家訪、家長委員會、家長講座、家長學校等。由于教育主題側重于學生的行為表現,教育方法多采用單向灌輸的形式,忽略了家庭和學校的雙向溝通,從而導致教育活動最終不能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另外,城鄉結合地區學校的家校合作體系不健全,協調工作的組織機構或部門任務不明確,導致不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間周期零散,很難保證教育效果的時效性。同時,家長參與活動隨意性大,與學校溝通聯系的方式單一,難以激發家長參與的主動性,無法獲得及時有效的信息回饋。
三、家校合作在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提升師資專業性,強化家長合作意識
城鄉結合部的環境特殊,家長大多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不強,加之工作和生活的限制,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態度比較消極,家長與教師圍繞孩子的學業或行為表現進行溝通,家長和教師鮮少溝通孩子的心理需求,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粗淺,導致城鄉結合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普遍不理想,因此,為了創設互補共進的合作氛圍,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性,同時要尊重、理解家長能力的局限,重視家長資源,為家長提供符合實際、切實有效的專業指導,強化家長的參與意識。
首先,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實現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當務之急就是要提供多渠道的培訓機會,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及任務,培養反思及評價能力,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其次,教育觀念直接影響教育質量,教育觀念是教育行為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學校教育必須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一方面,教師可結合小學生的常見心理和行為表現,如學習拖延行為、考試焦慮、撒謊等,從專業角度指導家長加深對小學生心理需求的認識,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實踐中,教師可對家長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開展目標明確、形式豐富的活動,例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專家講座等,有效保障家校的互動溝通,對癥下藥以解決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家長的困惑,從而強化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合作意識。
(二)建立聯合教育模式,完善家校合作機制
學校、家長和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圍繞的三個重要對象,只有充分考慮并聯合這三個方面的需求,才能實現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城鄉結合部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死板、單一,學校經常從學校課程設置的需求出發開展教育活動,活動目標、內容、方法沒能考慮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不是對學生照本宣科,就是對家長進行各種空洞的理論宣講,導致活動設計形式流于表面、浮于形式,這是對“學校為本”教育模式的片面理解。聯合教育模式是結合學校、家長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需求設計活動,學校根據課程、家長和學生需求設置一定的主題,組織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在活動中不僅可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且實現了家長和學校的有效溝通。
然而,合理的家校合作機制是聯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前提,合理的家校合作機制能夠有效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合作。通常家校合作機制主要包括溝通機制和活動機制兩個方面,首先,城鄉結合部小學的溝通機制比較陳舊,大部分情況下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信息,使家長、學校交流的信息不全面。其次,城鄉結合部小學的活動機制比較單一,主要是學科活動和主題活動,這些活動往往沒能考慮家長的實際需求,加上管理制度的薄弱,無能保證活動的時效性,基于此完善家校合作機制十分必要?;诔青l結合部的實際情況,可以成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以家長學校為基地,借助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教師可深入家長實際,利用家長資源,采納家長的意見和需求開展針對性活動,形成具有影響力和行動力的活動制度,從而使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得以實現。
(三)利用互聯網平臺,優化家校合作形式
互聯網技術被廣泛運用于教育領域,使教育影響的時效性延長,降低了教育資源的無謂消耗,提高了教育的質量。因此,城鄉結合部小學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聯網平臺,支持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學校可以建設網絡家長學校,或是以年級、班級為單位設立家校合作組,利用網絡媒介推送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也可為家長提供隨時咨詢問題的機會,大幅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為了進一步優化家校合作形式,學校還需要社區的密切配合。社區作為社會一個縮影,社區風氣、社區文化、信息傳媒等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行為和思想。由于城鄉結合地區環境比較特殊,位于城鎮與鄉村交界處,人口流動性大,社區環境不穩定和不安全因素較多等,這都會影響社區教育能否發揮理想的正向教育。另外,小學生的心智不成熟、思想行為不穩定,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為保障家校合作,學校教育必須聯系社區教育。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從管理方面而言,社區部門應當配合學校教育,齊抓共管教育環境,例如對游戲場所、特殊網絡傳媒等方面的監督和管制,這從社會方面強化了家長的教育意識,推動了家長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學校與社區合作,為學生營造積極正面的教育環境,利用社區資源為小學生提供正面榜樣,不僅鍛煉小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促進學生的心智成熟。
參考文獻:
[1]陳娟.城鄉結合地區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2]周鷹鷹.城鄉結合地區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初探[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7):327-329.
[3]鄭碩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廣東 省中山市城鄉結合部小學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編輯 王 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