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如何協調推進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學生離家出走、校園霸凌、沉迷游戲等現象的多發,除了留給其家人無限困擾,也警示整個社會,必須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多元化的道德標準、不良思潮的蔓延、網絡文化的沖擊,對中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化,再加上沉重的學習負擔,很多中學生因此出現了心理問題。雖然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但對外缺乏制度保障機制,對內缺乏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且面臨家庭與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割裂,導致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滯后,逐漸淪為“面子工程”。在“物質至上、精神靠邊”理念甚囂塵上的今天,似乎只有成為“人上人”才是“成功”的人生,但多發的中學生離家出走、校園霸凌啟示我們,必須糾正“分數就是一切”的教學理念,復歸孩子的身心成長與素質提升,重視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擁有更幸福的人生。
  一、當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問題
  學生、家長、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實際上,大多數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都會面臨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例如因不愛上學而離家出走、因不善交際而被孤立、因臨近考試而焦慮、因青春期悸動而思維分散等,這些問題其實不難發現,其頻繁發生與學生、家長、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有關。對中學生而言,他們缺乏系統的心理學知識,生活經驗也不夠豐富,且處于心思敏感、意志力薄弱的青春期,平日過度受家長寵溺,一旦面臨與寢室同學發生矛盾、考試成績下降等問題,就會變得注意力不集中、不敢交談、自卑。面對這些心理上的困擾,他們往往選擇通過網絡來解決或轉移,而不是選擇應對,使選擇去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學生寥寥無幾,而學生也很容易因網絡的錯誤知識走進誤區。對中學而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完善學生人格,增加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然而在現實中,更多中學存在重成績、輕素質的問題,一切都向成績看,追求更高的升學率,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面子工程”,不僅對學校心理學教師的滿腹才華視而不見、缺乏利用,而且擺出各種造型,開設一些專門應付上級檢查或評優評先的“造型”課,使學生無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獲益,甚至可能激發學生反感。對家庭而言,大部分父母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習慣,缺乏對其心理健康的關注,寧愿投入高成本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提升孩子的成績,而不愿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很多家長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認識,認為自己的教育具有專業性和代表性,無須進行觀念更新和方式轉化,對孩子起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外部保障機制匱乏。在美國,學生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比例是1500[∶]1,而在我國,這個比例擴大到了5000[∶]1,而且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全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換句話說,當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專業教師隊伍缺乏的根本性問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學科,需要具備系統專業的心理學知識,獲得相關從業資格證書,且具有長期的工作經驗。但在我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往往不具備專業性,而是語文、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有些甚至缺乏教師資質。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特殊性,一旦由某些缺乏教師資質及專業素養的人擔任要職,就會帶來嚴重的后果,輕則導致心理健康的家?;顒咏M織實施問題,重則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標準,明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參與者職責、優化心理健康工作者從業資質、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篩選。
  家庭與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割裂。在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課程方式實現,然而,一周一次的心理健康課,就能保障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引導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方面,通過單純的說教很難奏效,中學生往往思維活躍、想象力天馬行空、缺乏心理健康知識,很多學生意識不到自身的心理問題,也很難把握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重點;另一方面,當前心理健康課具有學科化傾向,很多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但實際經驗不足,面對中學生的真實心理問題,不僅做不到早發現早治療,而且只會紙上談兵、照搬理論。此外,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是需要家庭來解決的,然而現階段,家庭與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割裂問題,丁是丁、卯是卯,缺乏具體的家校合作計劃以及對中學生主體的充分關注,既不能發揮家庭資源的延續性,也不能實現學校教育的系統性,致使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浮于表面、缺乏實效。
  二、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盡管在目前的社會大背景下,家長們更重視分數,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梁之材,但實際上,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孩子進行品格、社會交往、興趣等方面的培養,具有長期性,如果學校能夠通過長久宣傳讓家長對此重視起來,就能夠建立起家庭心理健康的陣地,保障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德行優秀。對很多中學生來說,他們個性十足、又具有叛逆精神,認為自己和家長之間存在代溝,遇到心理問題不愿意與家長溝通,以至于不斷積攢,釀成不良后果,如果家長能與學校保持一致,以“傾聽者”而不是“領導者”角色注重孩子的生活問題、學習困擾,那么學生就愿意與家長傾訴,也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由量變引發質變的嚴重后果。心理健康教師的知識技能和數量始終有限,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和中學生不斷變化的心理訴求,很難做到完全適應,而家長分布于各行各業,掌握著差異化、前沿化的資源,如果家長很好地介入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足以彌補教師能力、對學生了解程度、知識素養上的不足,對打開學生心田,平衡學生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學校而言,學校與家長的出發點是一致的,就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如果兩者能夠“共筑同心圓、攜手再出發”,在教育內容上相互補充,在教育方式上相互借鑒,在教育手段上相互利用,就能起到“1+1>2”的理想效果。
  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需要家校合作。實際上,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也離不開家校合作。這是因為,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自身要求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成長需要周圍環境及個體實踐的結合,不是單靠純被動注入就能產生反應,而是一個漫長反復的過程,學校的短時強化無法實現對學生的形塑,需要結合可利用的外部資源,而家庭作為中學生生活成長的地方,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具有天然的長期性、主動性、內化性,且能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家校合作對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不可或缺。其次,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需要家校合作,在急速發展的社會,中學生對外接觸面逐漸變大,而受到的外界誘惑、思想侵蝕也逐漸增加,這就要求家庭與學校聯手,形成合力,為保護學生健康成長筑起一道無形的圍墻,相反的,家校不一致會直接抵消雙方的教育效果,直接導致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無力。在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上,現階段已經涌現眾多成果,體現巨大效能,例如山西太行中學“心理健康使者”、安徽蕪湖中學“感恩的心”,都體現出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高,為學生創建了健康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使他們的自信心、樂觀程度、交際能力、學習興趣等都有質的提升。   三、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何以協調推進
  頂層設計方面。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協調推進,需要政府發揮更多力量。當前的教育體制存在重智育、輕心理的問題,升學看成績、就業看學校,導致從學校、家庭,到教師、家長都不遺余力地向分數看齊,生怕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寒門學子上名牌大學是他們改變人生的最有效途徑,心理教育自然要為語數英讓道。盡管《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將心理健康設定為必修課,但在實際執行中,并沒有將其納入對學校或學生的考核之中,導致很多中學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流于形式,不認真對待,把心理健康課視作雞肋。為此,必須強化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出臺心理健康教育考核標準,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學德育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評價體系,引導學校制定更完善的計劃與分工。事實上,每個學校在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希望扮演好引路人角色,通過自身不斷摸索進步,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但由于學校身在其中難以及時發現問題,這就需要引入家校合作督導組織,依托相關領域專家來保證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化、平等化、長期化。
  學校方面。對學校而言,首先要明確家校雙方責任,在政府缺乏有關家校合作政策及法律的背景下,應制定全面、系統的家校合作協議,一方面,避免教師和家長在具體工作中因責任邊界不明而導致相互抱怨,影響家校合作質量,另一方面,盡管協議只是一個儀式過程,但能讓家校雙方清楚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反省反思不足之處,實現糾正與進步。其次,要給予家長充分的指導以調動其積極性,在家校一體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家長有著自己的教育理念、擁有特定的資源優勢,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家長的力量,就能釋放出家校合作的巨大潛能。為此,要保證對家長的充分調查研究,從需求出發,對其進行相關培訓與指導,而教師如果需要教育場地、教育資源,也可以找有條件的家長協助。再次,要優化師資隊伍,除了要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高校設置相關專業,更要求學校增強對在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或借助高校力量,或與機構合作,或設置更加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引導教師完善基本理論、豐富教學經驗,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素養。
  家庭方面。作為中學生的第一監護人,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深刻、持久的影響,面對急速發展的社會,家長應捫心自問:“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促進孩子全面發展重要,還是只有成績最重要?”家長必須樹立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意識,不僅要積極與教師交流詢問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況,還可以咨詢相關輔導書籍,在發現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時與孩子正確溝通,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家長也要提高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樹立起參與意識、組織意識,而不是作為單純旁觀者,例如通過網絡平臺建立溝通與教育陣地,主動配合教師,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同時深化自身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
  (責任編輯 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