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學:走向語文教育新天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為教育教學前線的一名教師,面對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教學改革,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中學語文新課程的課究竟怎樣上?采用何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知識是我們送給學生的,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完成的?我們組織的語文課堂的討論是否真的有效?帶著這些疑問,我主動翻閱資料,積極向同行學習,并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引入到中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F將我教學中的一些淺薄感悟綜述如下。
關鍵詞:中學 語文 教育新天地
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從最初的導入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目標導學法,到后來的先學后教楊思教學法,自學、展示、反饋、評價的杜郎口教學法以及孟昭彬的有效教育,更新到目前流行的翻轉課堂。面對這形形色色讓人眼花繚亂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筆者認真學習過,也積極實踐過,但課堂教學仍面臨著種種問題和困惑。針對這些困惑,本人提出一些解決方法。
一、中學語文課本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需要創立情感氛圍
中華燦爛的五千年文明流傳至今,語文課程教學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最有效的一門課程,從語文教育教學當中感受中國文人不屈不撓的品質“任爾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從語文教育教學當中感受武將誓死報國的品質“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感受“坐懷不亂”的品質,感受“一諾千金”的品質。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如何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學習其中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與生活情趣,更要注重情感體驗。每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都不同,每篇文章的作者所處的時代都有變化,作者的情感表達也有不同。每次講課都應為學生講述寫作背景與作者生平經歷,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達與情感的碰撞。創設一種情感的氛圍,在講述關于母愛的文章的時候,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關于母愛的歌曲,甚至可以將其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引起情感的共鳴。講述關于故鄉的文章也可以播放關于思鄉的歌曲,讓學生感同身受。[1]
二、教師創設“情境”教學
有一次語文課,筆者正在范讀課文《生命生命》。不巧的是,有一只麻雀飛進了教室,筆者和學生一樣再驚呼中停止了閱讀,一是課堂有些失控,課堂秩序有些亂。筆者看到這種情形,靈機一動,何不來一堂情景教學。于是,筆者用黑板擦敲在了講桌上,“同學們,我們的客人到了課堂來聽課,我們是不是歡迎一下”,學生們笑了,此時由于學生的笑,驚到了麻雀,開始亂飛,一下撞在玻璃窗上,一名學生迅速把它捉了起來?!袄蠋?,我有鳥籠子,我養著它吧”。筆者接話道“這恐怕不行,它傷的怎么樣還不知道呢?是不是請獸醫看一下?!睂W生又是一陣哄堂大笑?!安挥昧税?,讓獸醫給小麻雀看傷,恐怕不行吧?!薄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嘛?!辈恢朗钦l冒出了一句,又是一陣大笑。當前的課堂氣氛已經形成,于是筆者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今天小麻雀闖進課堂來聽我們《生命生命》這堂課,說明小麻雀似乎知道了什么,我們先別忙著怎么處理了,先請同學們接著老師讀范文的進度,繼續讀文章,看文章能否給出處理小麻雀的答案?”于是,同學們靜下來,認真讀誦課文。在學生看完教材和教師的動員下,全體學生均同意把麻雀放歸大自然。麻雀飛走了,但學生的心態則有了變化:保護生命就是保護自然,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命。一堂麻雀誤入教室的意外事件竟然讓我們這節課上的這么有滋有味,這真是“生活處處皆語文”。
三、打造素質過硬的語文教師隊伍
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高將更有助于教書育人,同時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語文課堂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缺乏。改變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被動局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努力,也需要語文教師自身的不斷努力。從知識結構、教學技能、技術手段,到職業道德、師生關系、人文素養,多方面提升語文教師的業務水準,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四、語文課堂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師的作用不是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我們也不是萬能的,什么都懂。我們教育學生的目地之一就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途徑、渠道和方法等。就語文教學而言,在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如果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逐漸領悟和積累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甚至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生就初步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中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這種習慣模式很重要。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嘗試使用各種學習資源,如工具書、圖書室,網絡資源等獲取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己不斷摸索和總結一些學習方法,當這種學習方法內化為學生的習慣時,學生就掌握了獲取知識的能力。[2]
五、中學語文課本教學中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僅僅對學生做到情感教育是不夠的,這種方式是建立在學生愿意學習語文的基礎條件之上的。我國的教育具有應試教育的弊端,但是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積極地解決這個問題并作出相應的改善措施。中學與小學具有極大不同,單純從語文方面來說,中學語文考得更為全面,更為綜合,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我國已經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觀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語文素質則分為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語文素養表現為內在的知識涵養,而語文能力的培養表現為聽、說、讀、寫等能力的訓練。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則是能力的綜合反映。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實行多元化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結語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面對中學語文教學這門藝術,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勤于反思、勇于實踐、善于總結,才能把握規律,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萬云武.語文教學研究需要“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精神——重讀《中學語文教學現狀和設想》有感[J].中學語文,2010(4).
[2]劉文龍.中學語文教學現狀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452.htm